許傳鳳
摘 要: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合作學習,其在各個院校的班級教學當中也成為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可以通過討論合作以及共同學習來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改進學習方法,并勇于表達、處理與同學之間的關系等。針對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小組合作教學的應用提出一些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數學;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的產生背景為知識經濟時代。小學生的可塑性較強,他們在教室里專心聽教師講課,如有問題站起來提出問題或者解答問題,這樣的教學組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會影響學生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培養。將合作學習應用于教學實踐當中,能夠使學生提升動手能力,通過動手實踐,合作探索學習知識,感受知識結構,促進自身思維發展。
一、小組合作對學生的重要意義
在社會當中合作越來越重要,在教育過程中需要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人才,促進個人全面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與傳統的班級授課方式相比,小組合作由兩名或兩名以上的學生組成。小組在教師的指導或任務分配下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對學生的自我認知以及情感體驗、自信心上升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一過程當中,他們通過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文化構建新知識。而在小組當中由于學生的知識能力、認知經驗以及文化背景的差異,會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同。他們在互動與交流當中可以實現優勢互補、互相學習,同時減輕壓力,增強自信心。在合作中也能培養學生思維發展,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思考問題。同時促進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個性品質方面的發展。
二、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一)更新教師教育觀念
要做好小組合作教學,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更新。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教書育人并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每一位學生都需要通過學習發展能力。而在學習數學時,動手實踐探索和交流是其重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通過評價與引導讓學生樹立自信心,以便學習基礎的數學知識。然而部分教師在小組活動當中只重視形式學習,缺乏實質性的合作,學生之間的交流很少,基本停留在獨立學習的層次中,沒有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再加上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差,教師在開展小學生的合作教學時,也沒有及時提醒與指導,并且還是以“填鴨式”教學為主展開教學。教師需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帶領學生改變數學的學習方法,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改進教學手段及評價方法,還要更新自身教學觀念,帶領著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二)提高獨立與合作的認知
合作越來越重要,但是合作時也需要個人具有能力才能展開更有效的合作。所以在學生展開合作時,其基本條件是要保證每個人的能力發展,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展開合作,并促進每一個人的發展,培養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之后才能培養其合作意識與技能。教師要帶領學生,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不能將所有問題都扔到合作學習當中。與其他學生進行討論時,自己也要展開學習,有了自己初步的想法與探究過程之后,再展開共同交流解決問題。這樣能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也能使學習優秀的學生開拓思維;而學習不好的學生,在這過程當中也會被帶動起來主動思考。學生之間合作互補,以科學與主動的態度進行學習,并學會獨立思考,發揮自身個人能力之后,再展開有效的合作教學。
(三)梳理形式與目標的關系
小組合作教學這一組織形式是為了教師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有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都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在小組合作當中,部分教師會流于形式,沒有將教學目標與其過程真正貫徹在小組合作教學當中。這樣只會失去合作學習的意義與價值。另外,不能讓好學生一個人代替整個小組進行匯報交流與思考,可以輪流擔任小組長,或者教師為每一位小組學生分配學習任務與思考的問題,以此來培養他們的責任感,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率,而不是放任自流,使合作停留在形式上。
在小學合作學習當中,通過科學分組及合理地分配任務展開合作學習的課堂。并且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課后總結。讓他們在這過程當中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討論問題,建立互相信任、團結互助的關系,提升學生個人責任感,也能引導他們對合作學習進行反思,以此促進學生在學習、情感以及價值觀方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立寶,夏馬成,許亞桃.21世紀以來我國中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研究回顧與展望[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20(6):60-66.
[2]張新杰.互動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幾點嘗試[J].讀寫算,2020(36):94-95.
[3]董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的問題與對策[J].讀寫算,2020(3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