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摘要: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幫助學生以更好地狀態投入到學習中,中職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借助信息化教學資源與技術,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有效落實課程思政、提升教學的層次性,從而促進信息技術教學優勢的發揮。結合筆者實踐經驗,本文就信息化視域下中職英語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展開如下探討,希望能夠為各位同行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視域;策略;中職英語;高效課堂構建
語言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高級產物,也是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的集中體現。在中職英語高效課堂構建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意識的中西方文化對語言形成的影響。信息化教學資源和教學技術, 極大地豐富了中職英語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為高校課堂的構建提供了更多思路。
一、中職英語高效課堂構建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緩解學生心理壓力
雖然職業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功能逐漸受到社會認可,但是一定程度上來說,中職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還是比較受偏見的。這就造成中職生和家長在對教育的投入上存在消極心理,影響著中職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中職生本身在學習上存在的自卑心理,加之得不到社會與家長的認可與期許,比較容易在自我保護意識和逆反心理的促進作用下,偏離正常的生活和學習軌道,逐漸變得冷漠且孤獨。信息化視域下,中職英語教師需要采取一定方法措施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英語學習中。
(二)課程思政的滲透
隨著各個行業企業競爭壓力的增大,產業轉型升級成為必然, 他們對勞動者嚴謹的工作態度、工匠精神、責任感、創新精神方面的要求逐漸提高。大部分勞動者能夠在專業技能水平方面達到任職要求,但在思想素質方面還有一定進步空間,這是大部分企業對勞動者的評價。
思想品質方面的職業素養,在學生能力構成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直接決定了學生畢業后是否能夠勝任崗位工作,影響著學生生涯規劃是否能夠落實,中職師生都應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
中職英語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課程思政,幫助學生形成與行業發展相適應的思想品質,并促使學生清晰職業規劃,引領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加強對目標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教學層次性
教學計劃與學習任務的不同,決定了教學評價指標的差異性。如果采取一刀切的人才培養方式,忽視了中職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那么對于學生長遠發展而言是極其不利的。
中職英語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英語基礎將其分為ABC 個層次,然后依據每一層次學生的學習任務設計教學評價標準,從而對每一組學生的進步進行理性認識。根據學生的層次不同, 教師應為學生設計個性化學習任務,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習難度。
二、信息化技術對中職英語高效課堂構建的促進作用
(一)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從學習第 1 篇英語課文開始,新一學期的英語閱讀練習就正式開始了。以課文為橋梁,學生由直面真實世界,進入到符號世界。進入中職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他們仍然習慣于運用母語和具體對象進行口語交流,對直觀化的知識呈現方式更感興趣。
信息技術教學在中職英語的應用,將一個個抽象的英語詞匯所組成的課文,以直觀的聲音、圖像、視頻形式呈現出來,學生可以聽到和看到教學內容,對知識的記憶更加牢固。
此外,借助信息技術的應用,還可以有效拓寬師生的交流渠道、提升學生反饋的及時性,學生對師生交互關系下的知識講授的理解更為深刻。
(二)豐富授課形式與內容
信息化教學資源,在中職英語課堂的應用得到了構建主義理論的支持。信息技術對英語課文多樣化的呈現方式,為實現層次化教學、有效滲透課程思政、構建輕松的學習氛圍創造了條件。
網絡信息的傳播具有量大、快捷、方便的特點,增大了教學容量,促進了課文閱讀教學的個性化發展。借助信息化教學資源來達到教學目標,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有效攻克了閱讀教學難重點,其與中職英語課堂的融合,是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
三、中職英語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一)信息技術視域下的閱讀教學
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中職生就業之后順利閱讀相關工作材料的必要保證,也是培養國際化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途徑。對于新型專業技術人才而言,借鑒國外的前沿技術發展、與國際同行進行專業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在校學習階段掌握必要英語材料閱讀能力、積累必要的人文文化素養。
1. 便于人文文化在課文閱讀教學的滲透
中西方語言在發展環境上的巨大差異,造成了其內在邏輯思維的不同,不僅影響著學生對語法和詞匯的學習效率,而且制約著學生對英語材料的閱讀理解準確性。
為了提升中職生英語材料閱讀的準確性,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潤物細無聲地滲透人文文化,幫助學生理解中西方人文文化的差異,促進其對英語閱讀材料理解的精準性。
信息技術的應用,有效地豐富了課文閱讀教學素材,實現了高效課堂構建,方便教師以課文為載體和切入點,進行人文文化的滲透。
例如:中職英語教師教授小說體裁的課文時,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學技術來為學生普及作者生平和寫作背景,通過人文文化的滲透來強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慢慢幫助學生實現文化積累、形成閱讀理解能力。
因為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學生對于中職英語中涉及到中國傳統小說,理解起來可能相對順利和準確。因為中職學生對于作家的生平、寫作背景都是不了解的,面對國外名著的時候,理解困難比較大。
針對這種情況,中職英語教師就可以將作者的生平經歷、寫作背景等信息制作成微課,促進人文文化滲透方式的直觀性,讓學生通過具象的視頻信息對抽象的英語課文進行理解。
以課文閱讀教學為載體,學生不僅訓練了自身閱讀能力,而且領略到了國外名著的風采。豐富的閱讀體驗,對于提升培養中職生學習興趣、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此外,中職課文閱讀能力的提升,不僅僅是需要幫助學生對西方文化加以掌握,更是要幫助學生提升中文文學素養,幫助學生以更加準確地理解英語材料,更加優美地翻譯課文,培養學生在英語閱讀理解方面的工匠精神。
2. 豐富閱讀教學內容
在信息化教學技術誕生之前,中職英語教師所能夠利用的教學工具僅有黑板、粉筆和教材,授課方式以講授為主,教學模式和內容的創新空間較小。
隨著信息化教學技術的開發,中職英語教師所能夠利用的教學工具和資源逐漸豐富,對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的創新空間逐漸變大。
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線上教學手段愈發豐富,滿足了不同教學設計的個性化需求,與傳統講授教學的融合為中職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了新思路。
例如:中職英語教師借助慕課網、云課班、空中課堂、在線作業系統、智慧課堂等教學軟件,對教學內容加以豐富,提升學生的課下自主學習效率與課堂聽課效率。
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 China Daily 網站,讓學生自主搜集學習資料,對課文內容進行自主探究。
其次,通過在線學習系統為學生播放教學視頻,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借助直觀化的課文內容呈現形式,引導學生由感性體驗進入到深度學習。
再次,利用云課班的資源傳輸分享功能,輔助學生做好學習筆記。一般來說,學生很難兼顧課堂參與與筆記,大多數中職生都需要在課下對筆記進行整理和補充,云課班的信息傳輸分享功能,很好的解決了筆記的問題,有效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
最后,教師通過在線作業系統為學生留課下鞏固作業,學生將作業上傳到在線課堂系統,再由教師對學生的作業情況和登錄數據進行整理,全面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學情的掌握, 為教師對下次課的教學設計提供了有效的數據指導。
(二)信息技術視域下的基礎知識教學
英語基礎知識對于中職生書面表達與口語交流能力的提升而言,如同大廈的磚頭和瓦片,單獨看起來并不起眼,但卻是形成英語能力的必要材料。
面對復雜且瑣碎的英語基礎知識,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學技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為其語言能力的發展、職業規劃的落實提供幫助。
例如:中職生習慣了母語交流,無法融入到英語知識學習中, 是他們對英語知識學習興致缺缺的重要原因之一。信息化教學技術在中職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中,表現出獨特優勢。
教師可以借助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為學生構建與授課內容和目標相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下,體會英語基礎知識的應用。
很多中職英語課文本身就構建了具體的故事場景或者對話場景,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學資源,直接利用這些課文情境來構建教學情境。
在公園散步、同學聚會、超市購物等不同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扮演其中角色,幫助學生在具體的對話中和故事情節中掌握句型、詞組和語法。
相比于單純的理論教學,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下對英語基礎知識加以理解,有效提升了英語課堂的實踐性。同時,這種基礎知識教學方式,也為學生進行口語訓練提供了機會,有助于幫助學生發音標準、克服說英語的羞澀心理。
為了促使語言情境更為接近未來的工作情境,教師還可以將專業課程教學與英語高效課堂構建相融合,通過對口崗位的英語知識應用案例,來開展實踐教學。
三、結語
總而言之,中職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應著眼于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與技術,對知識進行直觀化、趣味性呈現,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需要教師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教學信息的收集集中于學生成績,教學信息的缺失導致教師不能借助教學評價具體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中職英語教師需要對教學數據進行更為廣泛的收集,從而充分了解學生,為學生設計符合學生能力發展與就業需求的課堂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 陳麗梅 . 中職英語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應用原則與方法研究 [J]. 科學咨詢,2019(022):12.
[2] 萬繼紅 . 中職英語信息化教學的應用原則與方法分析 [J]. 校園英語,2020(2):41.
[3] 劉湘萍 . 中職英語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應用原則與方法分析 [J]. 課程教育研究,2019.
[4] 尚雪艷 . 診斷改進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 [J]. 經貿實踐,2017(15):23-24.
[5] 鐘蔚 . 教診改理念下優化中職英語課堂的實踐研究 [J]. 才智,2020(15):85.
(重慶市育才職業教育中心,重慶 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