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湘衡 黃華麗
【摘要】在高校“三全育人”新格局下,如何種好大學英語課程的“思政田”已經成為研究熱點。本文分析了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困局與對策,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和模式建構進行了說明,體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效統一。
【關鍵詞】“三全育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一、引言
自2018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1]以來,許多地方本科高校都在結合區域發展特色,實現知識教育與能力培養、價值塑造有效融合,落實立德樹人的要求。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迫切需要理解“課程思政”的核心內涵,運用線上、線下資源和多媒體信息技術,種好大學英語課程的“思政田”,推動形成高校“全員、全面、全程”的“三全育人”新格局。
二、理論綜述
從總體上來說,“課程思政”是“三全育人”的具體實踐。目前,有關“課程思政”的研究主要朝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探討“課程思政”改革的框架和課程體系構建,另一個是針對各類具體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研究。
高德毅、宗愛東(2017)基于上海的“課程思政”改革試點經驗,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專業課程三位一體的高校思政課程體系,從宏觀上進行系統構建[2]。邱偉光(2017)提出教師是“課程思政”生成的關鍵因素,教材建設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挖掘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是先決條件,進一步從課程思政的生成路徑上進行拓展[3]。陸道坤(2018)著重探討了課程思政的設計、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素養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專業課程思政的評價等核心問題[4]。李國良(2020)就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如何相融的問題,提出需要厘清育人和育才相互統一的關系,提出師生應該用文化自信固化文化自覺[5]。在外語教學實踐方面,崔戈(2019)基于大連理工大學對外語“課程思政”改革的探索和實踐,提出了建設外語“課程思政”資源庫、示范課程、教學指南和專業化的“課程思政”教師隊伍等可行的做法。蔣婷婷(2019)認為大學英語課程可借力新媒體的優勢,通過“線上+線下”、“課內+課外”兩結合,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7]。
三、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困局與對策
要種好大學英語課程的“思政田”確實不易。首先,學校、院系、教師三個層面需形成合力。其中,課程思政的實施者—英語教師的關鍵性更是不言而喻。第二,大學英語教學時間跨度大、課時多,需要結合單元主題、文章內容和課后練習挖掘確定思政點,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第三,大學英語課程本身對于非英語專業學生來說就是有一定難度的,怎樣在實現教學知識目標的前提下,提升語言運用能力并引領價值觀,是每一位教師要解決的問題。
要應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困局,必須把握以下幾個方向。第一,教育者先受教育,內心認可“三全育人”的理念,從“課程承載思政”觀念轉為“思政融入課程”意識。這就要求英語教師自身提升思辨能力,進行素材提取凝練,創新教學活動設計等,對中國傳統文化、中西方文化比較、跨文化交際等方面進行融會貫通。第二,思政材料甄選要自然切題,既要避免教學和思政“兩張皮”,又要避免過度思政,引起學生反感。第三,要充分發揮“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協同效應,更新教學內容和方式。注重思政元素融入的思想性、時政性、實效性,兼顧適當性、趣味性、可接受性,如“春風化雨”般貼近生活,引起共鳴。
四、“三全育人”大學英語教學設計說明
1.“全員”。
要實現全員參與,首先可以利用學校的“網絡學習平臺”,讓學生上網搜集相關能源資料,提前進行分組與分工合作,并就相關的內容評價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和思考。第二,課中教師團隊通過制作微課,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思維導圖并進行展示,同時對學生團隊的作品進行自我評價和互評。第三,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在合作中學習,深入探究如何應對能源危機以及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節約能源的理念。
2.“全面”。
從個人、國家、世界三個層面就能源問題進行學習和討論把思想價值引領與教學活動緊密結合,做到“潤物細無聲”。本次教學所設計的“頭腦風暴”問題是:面對能源危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么做?這樣從微觀的角度,引發日常節能意識。同時,從國家層面提及和能源問題相關的政策和措施。例如:2016年,中國提出能源共同體的概念;2021年,全國兩會中提出“碳中和”,應對全球能源危機和氣候變化。最終,自然地引申出:只有實現節能減排,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的地球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3.“全程”。
首先,課前提供參考網站(如:國際能源網、國家能源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中國碳排放交易網、中國日報網、CGTN等),幫助學生從宏觀角度了解國際能源發展趨勢和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第二,課中課堂口語展示可以讓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帶頭展示,同時給與引導和歸納。第三,課后結合所學知識,在學習平臺上提交一篇關于“家鄉新能源建設”的作文,引導學生對國家提出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概念有初步認識和理解。
五、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實施
在專家學者們理論和實踐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探討地方本科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實施步驟和應用策略。大學英語課程是非英語專業學生的一門基礎必修課,“致力于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8]。本研究所使用的教材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4(第3版)》[9]。
1.學情分析
本研究的教學對象為非英語專業的大二年級本科生,學生的語言基礎兩級分化現象比較突出。教師在實施基本語言知識和技能教學的同時,要注意設置不同難度等級的學習任務,并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以致用。
2.教學目標
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導下,筆者深入挖掘大學英語課文中的育人價值,使育人和育才相得益彰。為了使本研究更具有實質針對性,選取該教材第七單元Energy and food crises的內容為例進行說明。該單元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掌握與能量有關的詞語的用法并能全面理解課文;能力目標:能談論利弊,以及不同能源的前景并能就能源危機進行批判性思考;情感目標:引導學生認識到日常節能的必要性(如:隨手關燈、綠色出行、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認識到能源共同體對共同未來的重要性;價值目標:引導學生踐行節能減排。
3.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總結,填空練習。課前強化課文單詞句子和句型練習,并引導學生學習并收集自己感興趣的新能源利弊和發展數據,并結合自己所學及所了解的知識對未來能源發展進行展望,為課堂思維導圖練習做準備。
(2)微課視頻:講解化石能源的利弊和發展前景展望。筆者所在教學團隊以化石能源為例,精心制作微課,切入本次課的能源分析,引導學生做思維導圖。
(3)小組活動:學生分組后,在課上討論整理出微課所示范的思維導圖,并為后面的口語展示做準備。通過讓學生分析自己感興趣的能源,進一步加深對新能源的了解和認識。
(4)小組展示:按分組順序,依次進行口語展示,闡述一種新能源的利弊、未來展望,每組約3分鐘。通過這個課堂活動,提高學生對新能源利用的批判性思考、增強團隊合作能力。
(5)總結與升華:教師對新能源的課堂呈現進行點評、總結和課堂思政教學延伸。通過頭腦風暴活動和政策介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日常能源觀念和環保意識,提升學生對于生態文明、人類命運共同體有更清晰和具體的認識。
4.教學反思
我國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社會主義國家獨特的國情,是高校課程思政的“肥沃土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需求,利用線上的豐富資源,建立思政素材案例庫。通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筆者所教授的本科大二學生(共5個大班,350人)普遍增強了學習動力和學習信心,提升了選擇性學習、小組合作、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對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教學進度和相關教學資源的限制,本研究的教學設計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在一些具體教學步驟的處理上仍需改進。對于這節課例,筆者認為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1)價值引領層面:研究如何引導學生將節能思考轉化為行為習慣;(2)能力培養方面:學生對新能源的了解還很有限,應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3)情感激發層面:學生參與討論的能力有待提高。
六、結語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對教師的專業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在課內外進行大量的教學準備工作,不斷改進教學策略,調整利用原有的教材內容,并與學生及時溝通、交流,才能更好地發揮“三全育人”的作用。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需要教師隨機應變,因勢利導,才能充分發揮大學英語“思政田”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2018-05-25. From: http://www.moe.gov.cn/.
[2]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3]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07):10-14.
[4]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2018(03):64-69.
[5]李國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如何相融[J].人民論壇.2020,(18).
[6]崔戈.“大思政”格局下外語“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07):138-140.
[7]蔣婷婷.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模式建構[J].麗水學院學報.2019(06):121-124.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9]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4(第3版)》.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
羅湘衡,1986年2月,女,湖南衡陽人,漢族,講師,碩士研究生,湖南交通工程學院英語專業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商務英語、跨文化交際、英語教學。
黃華麗,1980年10月,女,湖南衡陽人,漢族,講師,碩士研究生,湖南交通工程學院英語專業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外國語言文學,英語教學。
(湖南交通工程學院 ?4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