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
摘要:新課程改革中重點強調對于學生實現素質培養,因此,我國基礎教育中從知識基本逐漸轉向核心素養培育。在此教育趨勢下,能夠全面促進學生有效發展。高中生核心素養在生物核心素養中占據主要地位。本次對于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措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生物;社團活動;核心素養
伴隨新課程不斷推進經濟改革,全新教學觀念實現有效推廣及應用。基礎教育的各個階段中,教師逐步將教學中心任務從課本知識轉換為學生綜合能力及核心素養發展方向,使學生核心素養得到有效提升,能夠有效促進自身學習發展歷史,使高中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獲得綜合全面地發展。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養概念
核心素養一般為學生在發展完善自我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素養,此基礎性素養能夠直接對學生終身發展產生影響,屬于社會發展中必備的關鍵能力及品格。學生在步入高中階段后,進入生物學習過程中需要對于知識點進行掌握及理解,同時,利用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及理解能力,因此,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需要幫助學生進行基礎知識學習以外,還需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使學生提高核心知識素養及積極態度,進而實現真正的綜合核心素養培育,促進高中生物課程學習綜合發展。
高中生物課程中核心素養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表現:①生命觀念:生物課程大多研究對象為具備做復制特征及新陳代謝特點的生命體,正確生命觀念會影響學生對于生命現象以及生物圈中生命特征的相互關系等相關問題的了解。②理性思維:生物學屬于相對嚴謹的科學課程,因此,理性思維屬于學生具備的核心素養需求,對于生物進行科學歸納概括,模擬推理能夠得出嚴謹的學習成果。③社會責任:生物科學社會責任能夠對于社會及個人事務討論實現理論知識及理論思維理解,高中階段學生重點關注生物學相關社會問題主要有:為他人實現健康知識宣傳、積極保護環境、關愛生命等。
二、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培育對策
在教學中,對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能夠從多方面著手,共同作用下促進學生提高綜合發展能力。
(一)課程教學中注重實踐能力培養
學生實踐能力屬于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的首要任務,能夠對于學生實際學習水平進行檢驗。高中生物課程中涉及到較多教學內容,在實驗學習中重視對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及訓練,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例如,在實驗課“脂肪的鑒定”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操作染色情況進行學習,小組合理劃分,使學生能夠實現分組實驗操作,積極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引導學生進行顏色變化觀察,使學生獲得更多協作、思考的空間,整個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實現所學知識鞏固,使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對知識掌握了解。
(二)課程內容注重生命觀念引導
為有效在生物課程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生命科學課程,引導學生具備正確積極地認知及態度,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引導,例如,在“細胞膜功能”一課教學時,課堂上實現相關話題討論,使學生能夠對話交流過程中對于生命進行積極思考,有效促進學生能夠主動探究及學習觀看生活中的相關話題,并進行積極體驗及討論,對于課內知識學習任務完成后,利用引領學生了解課堂、課本、實驗室之外的生物世界,使學生能夠體會更加立體的生命觀,更加樂于探索生物知識[1]。
(三)注重思維訓練培養
高中生物課中涉及較多實驗操作,實驗過程中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多類教學資源,利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更多探究機會,使學生能夠利用學習及實驗操作積極探究。例如,在課程實驗過程中需要與生活實際結合,為學生進行問題假設提出,使學生能夠在此基礎上結合設計實驗,針對假設內容在獨立完成實驗過程中有效培訓,使學生的探究精神及邏輯思維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得到有效培養[2]。
(四)注重學科交叉,實現教學融合
生物學科基礎核心素養為除本學科知識及能力素養意外,學生還需要具備綜合能力,例如,學生需要具備基本的社會責任,需要將德育課程及生物進行相互結合,在實際生物問題解決過程中思考最終是否會影響生活環境及身體康復。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重結合學科知識及生物特點,在校內與校外實現教育資源整合,并結合社會群體及學生群體差異,有效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使學生具備積極探索的學科精神,使學生提升生物學科知識掌握度。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生物核心素養養成為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學生及教師共同努力,做到與時俱進,利用科學發展的眼光對于生物學科學習模式進行不斷嘗試及探究生命現象的精彩及神秘,使學生能夠理解生物世界的復雜及多變,使高中生在學習生物指知識后能夠將抽象概念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有效促進學生能具備知識結合及運用的能力,將原本枯燥的知識理論具象化,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生物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楊帆. 探究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策略[J]. 高考,2021,(01):119-120.
[2]尹紅雨. 結合高中生物教學開展環境教育的研究[J]. 試題與研究,2020,(24):96.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第一中學 4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