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秀
摘要:高效課堂的打造與師生互動的頻率、有效性、針對性具有密切聯系,通過互動的方式,能夠使教師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進而及時進行教學方向調整;對于學生而言,可以通過互動的方式進行學習問題反饋,以此獲得針對性的學習幫助。初中音樂課堂在教學模式的構建上,需要重視師生之間的高效互動。本文根據初一音樂課程的開展情況,對師生互動問題進行不同角度研究,旨在通過相關研究成果改善師生互動之間的質量。
關鍵詞:初一音樂;師生互動;教學
一、引言
師生互動作為新時期教育發展工作的重點研究項目之一,在學生成長以及教師工作的開展上,需要通過彼此之間的配合,確保教學內容能夠得到有效實施,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課堂教學環境的開展質量。
二、初一音樂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學生主體性沒有得到較好重視
在以往的教學互動過程中,師生互動主要以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對學生展開教學指導,學生能夠自主發聲的機會較少,造成學生在當前的互動過程中難以將自身存在的學習問題進行平等交流。初一階段作為學生買入新學習階段的關鍵時期,在進行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構建過程中,部分教師在教學觀念上由于沒有較好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使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學習積極性等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從而影響整體的教學質量。
(二)互動教學模式缺乏靈活性
互動教學模式較為注重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通過溝通橋梁的搭建,能夠使課程理論內容的教學流程得到較好優化。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互動教學課堂的打造過程中,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成長需求,在互動教學模式的開展上缺乏較好的趣味性引導,使得教學工作與師生互動存在“斷層”。
三、互動教學的相關實施方案與策略
(一)構建良好的課堂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性格上較為好動且思維較為活潑,若采取強硬手段進行學生性格上的管理,則容易使學生形成厭學的心理狀態。為此,教師在互動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可通過歌唱技巧研究的情境引入,使學生能夠從當前的情境中與教師進行互動。互動情境引入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通過情境與興趣的引導,使學生能夠較好回應教師的教學工作,以形成較好的互動模式。如在技巧教學的互動情境中,教師可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使學生通過多媒體設備賞析的形式,觀察男高音歌唱家、中音歌唱家、流行音樂唱法與民歌唱法等形勢下的呼吸特點,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歌唱技巧的基礎上,通過不同唱法在歌曲中的作用,向學生進行指導。[1]
(二)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互動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需要進行專項工作的內容制定,確保學生的需求能夠得到重視。從當前的互動教學模式實施質量與方法應用的情況上看,部分教師在互動教學中僅重視與學生在理論研究上的互動,學生在內在情感與學習需求等方面沒有得到教師較好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在學習互動中的參與性與積極程度。從現代教育的角度上看,教師在實施互動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重視學生在理論學習上的反饋,還要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情況反饋,從而在互動教學模式的實際內容制定與實施過程中,能夠與學生形成較為的師生關系,確保學生能夠對教師與課堂學習環境具有較高的認可度,從而更加積極參與至互動教學模式中。[2]
(三)正確認識互動教學模式中的地位轉變
在以往的教學工作與環境中,教師主要作為權威性、主導性的角色進行相關教學工作的展開,學生只需要在該環境管下配合教師即可,積極性與教學參與度等方面不高,為改善以往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當前的教學工作中,需要對互動教學的方法與模式應用引起重視。比如,在互動教學模式中通過角色主題的轉變,使學生在該模式下作為主題進行理論內容的研究、分析、學習與實踐應用,教師只需在學生互動研究的過程中提供必要的引導即可,最后在學生進行論述的基礎上進行總結,使學生能夠在主動研究、實踐與分析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引導,進一步加深理論內容的理解與應用。音樂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中,首先基于學生的基本學習水平與音樂鑒賞能力,開頭先通過常識性的問題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從教師設置的問題上進行思考,如帕瓦羅蒂是哪國的歌唱家,肖邦的名曲有哪些等,引導學生參與至課堂活動中;其次,教師逐漸加深問題的難度,如怎樣才能唱出更高的音與歌唱的節奏感如何把握等。最后,教師在結合教學問題的基礎上,通過集中式解答,使學生能夠在參與課堂問題研究與思考的基礎上,深入音樂課程理論內容的學習。通過該種形式,能夠較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從而幫助教師更好展開核心素養培育的相關工作。
結語:
綜上,課堂上的師生互動主要服務于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與素質培養要求等。初中音樂課程的師生互動形式在一般情況下,需要基于歌唱教學主題、音樂鑒賞主題等進行師生互動,以此達到學科素養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秀玲.基于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問題的認識與分析[J].北方音樂,2017:162.
[2]呂剛.新課改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藝術研究[J].祖國,2017:266-266.
連江一中鯉魚山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