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世坤
【摘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僅僅重視課本知識點的講解和方法的傳授,更要在課堂上的一些小細節中向同學們滲透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和人生哲學,幫助同學們在汲取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也能夠學習為人處世的大道理,幫助同學們成為更加優秀的青少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基本要求和教學任務。初中語文是一門重要的人文學科,是教師對同學們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初中語文學科的教育優勢,把立德樹人融入日常作文教學環節中,這應該成為初中語文教師作文教學工作的重點和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立德樹人;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引言:把立德樹人融入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環節中,即能夠豐富同學們的作文寫作角度和寫作素材,又能夠在作文教學環節中運用優秀的作文素材對同學們進行德育教育,教會同學們如何成為一名熱愛生活,人生觀、價值觀正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素質的青少年。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標準是要求教師做到教書育人,“教書”要求教師要教給同學們基礎知識點和培養同學們的基本學習技能,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給同學們基本的道德規范和標準,立德樹人是檢驗學校教學成效的重要標準。本文主要研究立德樹人融入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環節的必要性和如何更加有效地將立德樹人融入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
一、立德樹人融入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環節的必要性
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初中日常作文環節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的特點。作文教學過程要求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同學們寫作思想,充分發揮每位同學的想法,在作文課堂上,同學們可以暢所欲言,積極表達自己的寫作思路和想法。一篇優秀的作文的內容真誠、充實,又要具備真實的情感,因此,在初中日常讀入教學環節中,教師不應該僅僅強調冷冰冰的寫作技巧和常用的寫作方法,更要幫助同學們如何將作文寫得具有真情實感,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思想見解和價值觀。由此可見,教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嘗試將立德樹人的基本教學觀念融入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環境中,幫助同學們從身邊的思想道德素質境界很高的人物和具有社會正能量和傳播價值的小事情寫起,讓作文中的故事更具有真實性,作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具有特點和感染力。將立德樹人融入作文中,也能能讓同學們在寫人寫事的過程中學習這些正能量的事情和思想素質崇高的人物的精神。
二、立德樹人融入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環節的策略
(一)將立德樹人相關的作文素材引入作文教學課堂
作文教學最重要的任務是讓同學們在寫作的過程中有內容可寫,這在與同學們日常的積累,初中日常作文課堂的開展,不應該僅僅只有寫的部分,更應該讓同學們多讀、多看、多想。例如:教師可以在初中語文作文素材中選取一些生活中與立德樹人相關的故事,在課堂上讓同學們進行閱讀和學習,并且鼓勵同學們積極表達自己的讀后感以及自己從文章中所獲取的寫作思想、寫作素材,以及從這些故事中所學到的一些為人處事的大道理和基本的思想素質,這些內容都可以成為同學們之后寫作過程中的重要素材。并且閱讀優秀事跡的過程,不僅僅是積累素材的過程,更是同學們豐富自己的視野,開闊自己的情懷,向優秀人物學習的過程。教師在選取關于立德樹人相關的作文素材時,一定要貼合同學們生活的實際情況,才容易讓同學們產生共鳴,方便同學們應用到以后的寫作過程中。閱讀優秀事跡和優秀人物的過程,并不是要求同學們死記硬背,而是要求挖掘這些優秀的事跡和人物故事背后的情感態度、精神內核和價值觀,對這些內容做到深層次的剖析,才能在以后寫作過程中從多個角度、多個維度進行描寫故事、刻畫人物。
(二)將立德樹人的相關內容融入同學們寫作過程
教師鼓勵同學們在寫作的過程中要具有真情實感,而不是像記流水賬一樣。作文具有真情實感的關鍵是同學們在寫作過程中對善惡和是非曲直有一個明確的判斷和態度。教師要求同學們在寫作過程中要對寫作的內容要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而不是單純的記述一件事情,同學們要在簡單介紹寫作的主要內容之后,要在這個事件的基礎上進行升華,對于有道德素質的事件進行宣揚和學習。而對于一些社會不良事件進行抨擊和提出改進方法,這樣才能在作文中看到作者的情感態度和主要觀念,這樣才能夠稱得上是一篇有內容、有情感態度、有價值觀的文章。寫作過程中學生常常抱怨沒有內容可寫,為了有效的解決同學們面臨的寫作困難,教師可以在鼓勵同學們寫作過程中要選取一些身邊積極具有社會正能量的小人物和細節,這些小人物刻畫生動,這些細節描寫充分,就能讓作文具有層次感,也是讓同學們學習這些正能量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滲透德育教育因素,也是將立德樹人的基本教育觀念融入初中語文寫作過程的重要環節。
結論: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闡述將立德樹人引入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的必要性,并給出一些策略,還需要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從而得出更好的將立德樹人引入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課堂的教學策略,實現學生德與智共同發展。
(習水縣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