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林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農村語文教學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閱讀教學方式、模式也發生了變革。閱讀能力作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學生學習能力和閱讀效果產生著直接的影響,而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難以滿足高效課堂教學的實際需求,進一步改革閱讀教學已經刻不容緩。本文立足于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視角,對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提供了一系列教學策略,希望給予高效課堂的構建一定的借鑒參考。
【關鍵詞】農村初中;語文閱讀;高效課堂
引言
相比于城市來說,農村初中教學條件還有待完善,缺乏健全的基礎設施,為了能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得以優化,推動閱讀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教師需要嘗試與探索更多有效的策略,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使其學習積極性被調動出來,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素養,全方位提升閱讀的有效性,促進閱讀教學能夠實現高層次的發展,為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一)教學模式陳舊、單一
在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單一、陳舊的教學模式仍然存在,無法使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依舊受到應試教育體制影響,評判學生學習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其考試成績。在這種形勢下,學生的時間主要用于題海訓練,不僅導致學習負擔越來越重,還逐漸消磨掉學習積極性,對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帶來不利影響。
(二)閱讀教學理念陳舊
盡管教學改革得到了不斷深化,但是由于教學理念比較滯后,導致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出現諸多問題,特別是現有教學觀念落后,影響到后續閱讀教學活動的順利推進。很多初中生沒有掌握高效的閱讀方法,進而導致閱讀儲備不足,缺乏豐富的文化積淀,無法正確回答教師所提問題。加之部分學生不具備較強的自我參與意識,自認為語文知識難度較低,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利于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農村初中語文構建高效閱讀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掌握高效閱讀方法,學會觸類旁通
閱讀方法的恰當與否,對學生最終的閱讀效果產生著直接的影響。在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將自身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幫助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進行實踐,持續擴充自身的閱讀儲備庫,并掌握更多有效的閱讀技巧,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漸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首先,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針對不一樣的文章特點分析閱讀的重難點,對主題思想進行準確的把握,在確保學生能夠掌握閱讀技巧的前提下,不斷增強其情感體驗。例如,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時,可以指導學生從人物關系入手,進一步分析不一樣的人物對于勒的態度變化的情況,進而深刻體會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浮于表面的人際關系。其次,對閱讀文本的重點語句進行準確的把握,從細微之處為著手點進行分析,有效培養學生文章分析能力,進而感悟其中體現的情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最后,全方位了解文章創作背景,將作者的當下時代結合起來,深刻體會文章深意,進而更好的把握文章內容。例如,在學習《范進中舉》時,先組織學生課前搜集相關閱讀材料,對封建科舉制度下人們的生活狀態進行分析,提高對封建科舉制度產生負面影響的認識,從而增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感知和理解。
(二)引用多媒體技術,整合網絡教育資源
隨著教育信息化水平的發展,多媒體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實現了對教學空間的突破和拓展。農村初中學校也應該引進多媒體技術,將語文閱讀教學內容通過多種形式展現給學生,包括視頻、音頻、圖片等形式,從而為閱讀課堂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與此同時,這樣有助于創建愉悅的閱讀氛圍,便于學生更快地融入到閱讀中,突破傳統粉筆和黑板的局限性,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
例如,在對《海燕》進行閱讀教學時,借助于多媒體設備,教師先為學生播放Flash朗讀課件,要求學生在不看課本的前提下觀看屏幕認真聆聽,并發揮充分的想象力,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之后,引導學生細細品讀描寫海燕的句段,再為學生播放海燕穿梭號叫于大海和烏云間的視頻畫面,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海燕的的形象,再引導學生閱讀描寫其他海鳥的句段,并播放相關視頻,從而深刻體會其象征意義,加深對象征、烘托等手法的理解。由此,學生就更容易理解對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的形象,有助于培養學生頑強、樂觀、勇敢的優秀品質。
(三)借助引導性問題,提高學生閱讀質量
新課改不僅要求學生學習基礎知識,還強調其素質能力的發展。為了構建高效閱讀課堂,農村語文教師可以以教學目標和內容為基礎,設計科學的教學計劃,編制明確的閱讀方向,在閱讀的同時進行講解,同學生展開有效的交互,構建濃厚的閱讀氛圍,推動閱讀教學活動的順利完成。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一系列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教師主要發揮輔助作用,鼓勵學生表達自身的觀點和想法,從而深層次理解知識,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素養。例如,在學習《精神的三間小屋》時,在閱讀教學中,引發學生思考:“作者在修建了怎樣的精神小屋?分別有哪些特點?結合你的理解,分析一下精神的三間小屋存在怎樣的聯系?文章開頭的大心和結尾處的小屋是否矛盾?”通過引導性問題,幫助學生理解“精神的三間小屋”的內涵和關系,并懂得關注自身心靈,促進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
結束語
綜合而言,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了能夠構建高效閱讀課堂教學,教師需要變更陳舊的教學觀念,不斷拓展教學的空間,充分發揮網絡教育資源的優勢,創建良好的閱讀教學環境,通過引導性問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涵。由此一來,不僅學生的閱讀視野能夠得到拓展,還能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在實現高質量、高效率閱讀教學的同時,還能全面改進學生閱讀能力,為其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郭永輝.初中語文寫作與閱讀一體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考試周刊,2021(53):21-22.
[2]馬嘉彬. 初中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方法的提煉與應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21.
[3]王雨喬. 新中國成立以來初中語文課程標準閱讀部分的發展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21.8D50FF8C-602E-4474-BFBE-EEC85FD85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