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玲
摘要:數學教學的意義更多的在于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之中,并在此過程中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意義。因此數學教學應朝著生活化的方向發展,尤其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開展生活化教學很有必要。基于此,本文就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探究,僅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引言:
新課改下,素質教育成為教育的主流,小學數學教學也要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煉數學知識,并將所學數學知識應用現實之中。在提升數學知識實用性的同時,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目前在教學中,一些“偽生活化課堂”依然存在,生活化教學只停留在表面,并未從根本上轉變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因此探索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很有必要。
一、結合學生的需求開展生活化教學
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法,最終目的都在于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并學會知識的應用。因此教學需要結合學生的需求,生活化教學也不例外。應做到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并行,將生活作為教學的背景和元素。小學生對生活的認知與成人有著很大的區別,這是造成“偽生活化課堂”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師往往只站在成人的角度來打造生活化課堂,但這并不符合學生對生活的認知。要轉變這種弊端,需要了解學生的需求,注重傾聽學生的聲音,結合小學生對生活的認知來打造生活化課堂,這樣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講解《角的初步認識》這方面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三角尺,并讓學生摸一摸三角尺的角,然后讓學生找出身邊類似的物體摸一摸,并說一下自己的感受。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會感覺到尖的地方摸起來會很疼,如書角摸起來很疼,但是其他地方則比較平滑,同時桌角摸起來也是同樣的感受。學生所描述的感受雖然不夠精確,但是這些都是學生對生活的探索以及對知識的初步感知。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給這種圖形取個名字,有的學生會說應該叫“尖角”,有的學生會說應該叫“夾角”等,最后由教師總結,無論哪個名字中都有一個“角”字,因此我們應該將這種圖形叫做“角”。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讓學生自主探究,也能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此學生會對“角”這一概念產生深刻的印象。
二、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
小學生正處于單純和敏感的成長階段,他們對那些與生活更加接近,并且沒有棱角以及更加容易接受的事物更感興趣,而生活元素則更加符合以上要求,由此可見,生活化教學有著天然的優勢。首先,教師需要做到課堂導入生活化,通過生活元素來吸引學生的眼球,為接下來的教學奠定基礎。如在課堂開始階段,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數字8,然后自己拍3下手,并讓學生跟著數,然后由學生繼續拍手,拍出剩下的5下。這樣看似簡單的一個小游戲,卻能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應用生活化的語言進行教學。如講解《100以內加減法》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最近有過購物嗎?買的東西多少錢啊?你準備了多少錢,售貨員應該找給我們多少錢呢?這樣的語言更加貼近生活,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教師通過簡單的問題便實現了與學生的深度交流,同時也在課堂中將學生常見的生活元素融入其中。再比如,在講解《認識方向》這一內容時,教師便可以結合學校周圍的地形與建筑進行提問,同學們,老師今天來學校的途中迷路了,我在學校東面的超市門口,應該怎樣走才能到學校呢?如果我在學校西面的商場門口應該怎樣走才能來到學校呢?這樣的提問不僅聯系的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且可以引導學生站在幫助教師的立場來考慮問題,學生的積極性更高,并且在回答完問題后會產生極大的自豪感。
三、練習生活化
目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應用的習題也更加生活化,在習題中融入了更多的生活元素,結合一些生活實例來引導學生進行練習,這為評價的生活化奠定了基礎。另外,教師在習題的設計時,應多設計一些需要學生進行實踐類的任務,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教師要多從生活中提取實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生活實踐來解決問題。例如,可以讓學生調查一下身邊的小朋友都喜歡玩哪幾種玩具,喜歡吃哪些食物等。并且對學生評價也要擺脫以往的評分模式,要求學生只要能夠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并從中獲取經驗和知識即可。生活化練習以及生活化的評價,更加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是落實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手段。
結束語:
生活化教學的作用十分顯著,已經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認可。但是在生活化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導致“偽生活化課堂”依然存在,進而會給教學帶來不利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多站在小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并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通過生活化練習和評價來真正踐行生活化教學。
參考文獻:
[1]黃宇婷. 基于新課改視角下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 知識文庫,2021,(12):63-64.
[2]薛俊芳. 關于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 新智慧,2020,(0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