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祖未
摘要:名曲欣賞在感官上給孩子帶來精彩的聽覺體驗;在動作上給孩子帶來更豐富的音樂實踐;在精神上給孩子樹立了無數的榜樣。名曲欣賞帶給孩子的既是一種歡樂輕松的氛圍,也是孩子人格樹立的過程。我們在名曲中傳遞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名人、名曲這些音樂性的知識,也讓孩子有更多的課堂實踐,產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懂得名人們堅持努力的過程和永不放棄的精神,讓他們了解在平凡的路上選擇堅持才能破繭成蝶。
關鍵詞:名曲欣賞;校本課程;幸福感;音樂知識;生活體驗
一、名曲欣賞帶給學生多種音樂知識
音樂中一個重要的元素是節奏,說到節奏我們就會想到打擊樂器。其中最常見的打擊樂器是鼓。鼓有很多種,也有豐富的表現手法。“十個一百”中我們例舉了優秀的打擊樂作品,比如絳州鼓樂——《滾核桃》。我請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觀看絳州鼓樂的視頻,發放中國鼓,嘗試各種敲擊方法,并且加以總結。學生們探討了敲擊鼓面、鼓邊、鼓梆、鼓環,刮磨鼓釘等多種方法。然后,我再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視頻,讓學生進行比較。安塞腰鼓在語文課文中也有提及,因此孩子們在討論中更加眉飛色舞,神采奕奕。學生從主要流行地區、形狀、放置位置、敲擊方法、演員服裝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總結區分。這樣的實踐讓他們有了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力,也有助于培養孩子團結協作的能力和發散性的思維。
節拍是音樂的骨架,教師機械講解不利于學生學生理解。在“十個一百”中,我們也吸收了變化節拍歌曲《小白菜》。《小白菜》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歌,歌唱家張也演唱了根據民歌改編的《小白菜》新編版本,歌曲內容更加完整,音樂形象更加豐滿。當主旋律出現時,很多孩子開始嬉笑。主旋律放完之后,我說:“在欣賞主旋律時,不少人都笑了,我想他肯定是因為沒有明白‘小白菜到底指的是什么才笑的。現在我們完整聽聽,‘小白菜到底指的什么,他發生了哪些事。”完整欣賞時,學生們在聽到“弟弟穿衣,綾羅緞啊,我穿衣裳,粗布衣啊;桃花開了,梨花落了,親娘想我,一陣風啊;桃花開了,梨花落了,我想親娘,在夢中啊····”情感達到了制高點,他們眼含熱淚的描述了小白菜的遭遇,以及隨著時間的流轉,小白菜對母親的思念從未停止的心情。接著我再回到節拍的分析上,先出現了三拍子,接著出現了兩拍子,然后又回到三拍,這種情況我們從未遇到過。為什么呢?學生們馬上有了一肚子的想法。變來變去的節奏讓我們想到了小白菜多災多難的命運;這樣的拍子給我們很不穩定的感覺,讓我們覺得小白菜漂泊不定……在樂曲的欣賞中,學生通過音樂形象與自身的對比,感覺到了自己物質生活的富足和家庭的溫暖與幸福,在聽覺體驗中加深了音樂元素的理解。
二、名曲欣賞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
100首欣賞樂曲中,我們也吸收了很多有生活趣味的樂曲。有一首生動形象、風趣幽默的樂曲《母雞和公雞》,小提琴的同音反復模仿了母雞咯咯的叫聲,單簧管在高音區的長音,模仿了公雞打鳴的音調。在初聽全曲時,我沒有揭示曲名,而是要求學生專注傾聽,隨著音樂展開想象,猜一猜音樂模仿了哪種動物叫聲。在音樂急促的節奏、起伏的旋律中,同學們開始手舞足蹈、非常歡樂。我想,問題的答案可以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了。然而,我問了一圈,竟沒有人答對。我有點著急,在黑板上出示了節奏XX XX XX X,問他們,這樣的節奏不就像母雞“咯咯咯咯咯咯噠”的叫聲么,孩子卻說:“袁老師,我不知道母雞是怎么叫的。”
瞬間,我的心里有點傷感,現在的孩子電腦用得很順溜,可現實中的生活經歷卻很少。高科技發展、城市化建設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卻用鋼筋水泥的堡壘阻擋了孩子擁抱自然的雙臂。音樂來源于生活,沒有生活體驗孩子怎么理解音樂中的生活呀?既然孩子被高墻遮住了眼睛,那么老師可以通過課為孩子欣賞音樂打開一扇窗,讓生活的光照進課堂。于是,我設計了“農場一日游”活動。農場里有很多動物,大黃狗、老牛、母雞、公雞,他們都用叫聲歡迎我們的到來。結合圖片和音頻,我引導學生找出動物叫聲的特點。大黃狗的聲音響亮,速度中等:汪,汪,汪;老牛的聲音低沉,每次持續時間較長:哞——;大公雞負責打鳴,聲音又高又亮,最后一聲持續時間長:喔喔喔————;母雞負責下蛋,聲音短促、節奏密集:咯咯噠,咯咯咯咯咯咯噠。下面我們來聽一首樂曲,聽聽它模仿了農場中哪兩種動物的聲音。果然,有了體驗之后,孩子們很快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三、名曲欣賞傳遞給學生價值與精神
在整個音樂史中,有非常多著名的作曲家,如巴赫、莫扎特、貝多芬、黎錦暉、劉天華、阿炳等等,他們把情感與智慧凝結于音符當中,給全世界的人們留下了大量的優秀音樂作品。這些音樂家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們在人生經歷中汲取養分,用音樂傳遞給人們一種精神,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在我們的教材和幸福童年的名曲介紹中,也收入了很多這樣的優秀作品。
舒伯特的《搖籃曲》輕柔優美,好像是母親的輕聲呼喚。在欣賞這首樂曲時,我沒有一股腦兒的報出舒伯特的作品,而是從一個小故事開始:舒伯特生平窮困潦倒,有時甚至一頓飯都吃不上。有一天,他又餓又累地攤倒在一個飯店的座位上,可是他身無分文。這是,他想到了溫柔無私的母親,不管遇到什么情況,母親總是悉心照顧著他。于是他從口袋里掏出紙筆奮筆疾書,寫下了《搖籃曲》交給了飯店的老板。老板或是驚嘆或是同情,收下曲譜,給了他一碗土豆燒牛肉,舒伯特才得以挨過了這一天。不管生活多么困難,舒伯特都不曾放棄希望與夢想,不懈努力,堅持創作,被后人譽為“歌曲之王”。
結語
音樂表達了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了社會生活,是一種讓人賞心悅目,能帶來聽覺享受的藝術。音樂跌宕起伏的旋律線條、強弱交錯的音響節奏、重疊交織的和聲分布,也飽含了作者的情感。音樂課堂是音樂教師的第一陣地,只要我們堅持開展“十個一百”的欣賞教學,引導學生理解作品中的音樂元素、感受音樂作品帶給我們的生活體驗、探索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與精神,學生們就能感受到音樂帶給我們的美妙與幸福。
參考文獻:
[1]候俊彩.讓學生更好地獲得音樂情感體驗[J].兒童音樂,2014(06):66-70
[2]張永山.談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審美趣味的培養[J].科技信息,2013(09):176.
[3]陸小玲.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情感教育及其功能[N].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5(02):13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