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事業的不斷推進,學生體育健康教育培養工作越來越受到多方關注。其中,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成長啟蒙的關鍵時期,加強學生體育健康活動教育,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成為了焦點課題。小學體育課程作為鍛煉學生體質,磨練學生意志的主要教學途徑,完善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提高教學實效性,能夠實現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因此,本文通過小學體育當前教學現狀進行分析,針對性地提出加強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建議,希望能夠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建議措施
引言
對于小學教學工作來說,體育是學生接觸各項運動的基礎課程,具有重要的價值。新課改對學生身體素質有著進一步要求,也因此,體育教學也被賦予了重要的任務,培養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要完善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知,增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其全面提升發展,更好地迎接各科學習任務。作為小學體育教師,需要不斷提高體育教學意識觀念,把滿足學生發展需求放在首位,創新教學活動方式與方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一、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意義
(一)推動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在體育課堂有效性教學環境下,教學重點是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方面,重視學生內在精神的養成,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探究意識,實現更為全面的發展。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更精準地講解一些符合學生成長需求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有利于調動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可以以更為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有所提升,體育教學課堂的教學效果也得到了保障。
(二)減輕體育教師的教學負擔
提升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清晰地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重視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方式,更加高效地完成體育內容和技能的訓練,減少教師教學工作上負擔的同時,高效利用課堂時間,和學生進行有效交流互動,不斷完善調整自身的教學模式,以提升教學質量。
二、阻礙體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因素分析
(一)教學意識觀念陳舊
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體育教學觀念較為傳統,體育課程地位明顯要低于語數外等科目。出于學習壓力的存在,學生更多的是把體育課當成是解壓放松的時間,對于體育課程講解的內容和技巧不上心,不關注,久而久之,體育課程自然不受重視,對于培養學生心理和生理綜合素質,有著阻礙作用,不利于學生成長。此外,教師授課水平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部分學校教師身兼數職,真正體育專業教師較少,導致體育課缺乏專業性的指導教學,教學效果不理想,使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下降,削弱了體育課堂的實際功能。
(二)教學創新力度不足
現階段,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仍會沿用簡單的指令式活動,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與抗拒心理,同時,學生的心思不在課堂教學內容上,對體育課不感興趣,更多的想自由玩耍,使得課堂教學效果不佳。此外,體育教師進修培訓機會不多,無法及時更新教學理念,無法實現教學工作的創新開展,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吸引力不足,很難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得不到提升。同時,體育用品器材的缺失,也使得多項課程無法正常開展,無法發揮體育教學綜合素養的培養作用。
三、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建議措施
(一)完善教學目標,提高教師教學意識
小學階段的體育課程,教師應盡可能從學生視角出發,將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精細化,保證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得到科學鍛煉與知識的積累,提升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重要性認知,強化體育課堂內容與學生體育學習之間聯系,融合身體素質發展與心理健康成長,以個性化體育學習規劃為指導,構建完善的體育教學知識體系。同時,為確保體育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貼近學生成長進步實際情況,結合具體課堂教學內容,制定不同階段教學目標,合理分配各階段教學資源,為其制定詳細的體育學習規劃,降低教師主觀因素對體育課堂教學的影響,有目的地教學,提升學生體育學習效率,創建高效體育課堂。
(二)增強學習興趣,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學習動力多數情況來源于興趣點。在新的教育發展形勢下,體育教學的開展,既要滿足學生鍛煉身體的需求,也要實現陶冶學生情操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轉變,豐富課堂活動形式,結合學生興趣愛好,設計課堂訓練活動,在滲透運動知識內容,鼓勵學生以主動者的姿態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主動思考自身存在的不足,實現個性化發展,進而完善其體育知識體系,實現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三)建立體育檔案,引入游戲化教學
教師可針對階段內學生整體運動與發展方向進行歸檔記錄,綜合分析學生成長變化,明確體育教學規劃,保證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成長適配性。同時,教師也可將運動學習檔案分享給學生,直觀觀察自身成果,樹立體育運動意識觀念,并根據檔案數據信息強化運動學習效果。提升體育教學有效性,可引入游戲化教學模式,改善體育課堂氛圍。特別對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給予充分照顧和關注。此外,注重游戲的趣味性,也要達到游戲活動的實際目的。比如,鍛煉學生的身體協調或反應能力,可開展球類游戲;鍛煉學生的心肺能力,提升學生的肺活量,可開展與跑步相關的游戲。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教師要緊跟教育改革工作的開展腳步,對自身所使用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不僅需要教師自身進行更新完善,也需要各方積極配合,教師與教師之間也要定期開展交流會議,對自己所使用的新型教學模式進行分享,互相傳授經驗,以此來達到教師之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效果。完善課堂教學評價與課后溝通,拉近師生溝通距離,結合自身專業經驗,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令學生切實感受到教師的尊重與改變,真正實現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娜.探索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實效性[J].教育現代化.2018(39)
[2]邵丹丹.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中華少年.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