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雅
摘要:《課程改革標準》中曾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痹谶@一基礎上,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等的改革已成為社會大眾所關注的焦點,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已成為廣大數學教師所重點研究的課題。所謂小組合作學習,則是以合作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問題為導向激勵學生進行思考以促進學生學習的一種教學活動。基于此,本文將圍繞“小學高段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研究”這一主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段;小組合作;應用
前言:
與其他學科相比,小學數學這一學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抽象思維與邏輯思考,因而提升了數學學習的難度,使得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無法將知識點理解透徹,進而無形中加大了學生數學學習的壓力,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則恰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在小組合作過程當中,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加“碎片化”,經過學生之間的討論與分析,知識的理解將會變得更加容易;另一方面,小組合作的開展則是為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更多機會,讓學生自己來把握知識學習的節奏,進而有效減輕學生數學學習的壓力。因此,在小學高年級這一數學學習重點階段,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則是勢在必行的教學舉措。
一、科學制定討論主題
眾所周知,學生在進行小組討論時,都會圍繞著一個討論主題進行展開,而這一討論的主題往往是由教師來制定的。一般來說,討論主題制定的好壞對學生討論效果有著十分關鍵的影響作用。若是討論主題制定的過于簡單,便會失去小組討論的挑戰性,難以激勵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與思考;若是討論主題制定的過于困難,則會直接阻礙學生的討論進程,使得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出現“卡殼”的現象,進而阻礙小組合作的談論進程。因此,若想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效開展小組合作討論活動,則需教師從知識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出發,科學制定出一個難度適中的討論主題。
例如,在學習《分數除法》這一課程時,教師即可為學生的小組討論環節制定出一個科學的討論主題。首先,考慮到學生學習水平以及基礎知識的限制,教師可以事先制定一個難度相對適中的討論主題。而后,教師即可在課上為學生講解分數除法的相關知識,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對事先制定的討論主題加以適當調整。最后,在分數除法基礎知識掌握的基礎上,教師即可組織學生針對“分數除法有何意義”以及“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兩個主題進行小組討論。在科學討論主題的制定下,學生方可開展高效的討論并得出結論:分數除法與整數除法相類似,有著相同的計算意義,都是為了求得另一個因數的計算方法;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便是用分數乘以這個整數的倒數,而后按照分數乘法的計算方式來進行計算。
二、精心創設討論情境
相比于小學中、低學段,小學高段學生的心智發展已相對成熟一些,然而在學習過程中,還是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在以往小組合作討論過程中,學生常常興致不高,仿佛這只是一項學習任務,經?!氨粍印钡拈_展討論,無法理解小組合作討論的趣味性。在這一基礎上,為發揮小組合作的學習“功效”,則需教師以學生小組合作“興致低”這一問題為導向,精心創設出一個討論情境,增強小組討論的趣味性,打消學生小組合作的抗拒心理。
例如,在學習《百分數》這一課程時,教師即可先為學生講解百分數的基礎知識,而后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課堂練習。首先,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請學生扮演會算賬的“小會計”。而后,教師即可設置以下問題,請學生“算賬”:已知小魚的爸爸參與了一項科研活動,得到了勞動報酬4200元。按照家庭收入的規劃,爸爸要將這筆收入的15%交給父母養老、10%勇于家庭日用品購買、25%用于家庭教育支出,8%作為家庭水電費的儲存,請學生討論,小魚的爸爸在完成上述系列支出后,實際可以得到多少錢?如此一來,在角色扮演的情境下,學生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便可得到有效增強,以此實現討論效果的提升。
三、采取多元化的合作評價
在大眾刻板印象中,小組合作最重要的部分便是學生討論的過程,其余的都不重要。然而實際上,學生小組合作之后的評價對整個討論活動有著重要的總結作用。只有開展有效的合作評價,才算得上是一次“完整”的小組合作活動。因此,為提升小組合作評價的有效性,則需教師采取更加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跳出教師評價的局限,請學生進行自評、組員之間進行互評,最后教師在進行評價總結。
例如,在學習《正比例與反比例》這一課程時,教師即可在“比例”知識講解之前,借助以往學習過的“比”的知識,請學生分組討論,探究“比與比例之間的區別”這一問題。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即可在一旁進行觀察與指導,把控班級整體討論進程,以保證小組合作的效率。討論完畢,在進行合作討論的小組評價時,教師可以先請學生發言,講出自己在小組合作中的心得與體會,將自己心中討論的重點內容與難點內容加以總結;在自評過后,教師可以請小組成員進行互評,指出小組成員在合作過程中的優點,對下一次小組合作提出更高的期望;最后,在學生自評與學生互評的基礎上,教師即可進行總結評價,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指出每一小組在討論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閃光點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自信心,為后續小組合作水平的提升做準備。
總結:
總而言之,數學作為一門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一門學科,其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都是需要不斷完善、改進和創新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作為現階段最重要教學模式之一,也需要教師通過精心設計來完善實施過程,及時發現小組討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相信在討論主題的科學制定、討論情境的精心創設、評價方式的多元發展下,小組合作這一學習模式定能在數學教學中散發其應有的光輝,為高段學生數學學習助力,為小升初數學考試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何燕.合作學習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3):206-207.
[2]覃玉桂.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