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提出了課程思政建設的總體目標和重點內容。課程思政教學屬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其概念來源于教育學的“隱性德育”,其特點是滲透性和潛移默化。因此,在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設計時,一定要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大力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揮好課程思政“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關鍵詞:課程思政;實踐途徑;潤物無聲
習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提出了課程思政建設的總體目標和重點內容,要將立德樹人真正貫徹到高校課堂教學全過程、全方位、全員之中,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前行、相得益彰,構筑育人大格局。
課程思政教學屬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其概念來源于教育學的“隱性德育”,其特點是滲透性和潛移默化。強行將一些思政教育的內容嫁接到學科教學中,牽強附會,容易造成思政元素與學科知識“兩張皮”,效果會適得其反。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環境變化和大學生主體意識增強,隱性教育的作用和效果越來越凸顯,也越來越值得重視。正如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因此,在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設計時,一定要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大力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揮好課程思政“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一、將課程思政融入課程教學目標
在原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增設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將人文素質教育與專業教學融合一體。具體而言,課程教學目標可表述為三個方面的目標:“知”主要指專業知識;“行”主要體現為專業能力;“德”則包含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發揚中華名族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自信與愛國情懷、正確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健全人格、完善個性與健康成長等內容。在設置教學目標時,就應該將三者緊密結合在一起。
二、將課程思政融入課程教學內容
整合課內素材與課外素材,建立一套課程思政的教學素材庫。教學內容是教學的重要部分,教材不僅是專業知識的載體,也是社會規范、價值取向等道德內容的載體,內容的導向直接影響對學生道德人文素質教育的導向。各科老師可以抓住教材中蘊含的人文題材,與社會熱點相聯系,挑選與主題相關的思政素材,同時將中國傳統文化引入其中。
三、將課程思政融入課程教學環節
根據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細化教學環節,編寫與制定教案和課件。編寫時應注意在備課、導入、講授新課、小結、練習、布置課外作業等教學環節融入課程思政。如,英語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從口語表達的話題設計、在講授新課時從單詞和短語時所舉的例句、課文主題的挖掘、漢譯英和作文題目的設計等很多方面來傳遞正能量,實現價值引領。將德育教育有機融入、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和思考,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獲得正確的思想觀念、價值觀點和道德規范的能力。
四、將課程思政融入課程教學方式
改革課程教學方式,將德育教育靈活地滲透到各門課堂中。本著遇物則誨、相機而教的原則,通過課堂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教師通過口授、學生自主思考、學生分組討論、師生互動交流以及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這既遵循了智育與德育相一致的原則,又要符合各科教學規律。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進行德育滲透的教學設計與實踐,不能進行生硬的甚至毫無根基的價值“植入”。要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接受正確的思想觀與道德規范,并將其內化為個人道德觀念。
五、將課程思政融入課程教學培訓
加強課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只有培養出一支具有較強專業使命感和較強“育德能力”的教師隊伍,才能確保各類課程能“相向而行、協同育人”。一是高校可以通過搭建多種平臺,將思政教師、專業課教師集合在一起,分步驟、分批次地對所有課程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思想和能力的系統培訓,確保理論方向上的同向通行。二是通過黨支部及專業教研室的專題討論,強化專業教師對黨的方針政策與重大決策、政治理論的正確理解,引導教師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自覺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
六、將課程思政融入課程教學評價
在原有的考核機制基礎之上,把教師參與實施課程思政的情況納入到考核中來,建立完善的課程思政考核機制。具體來說,就是將教師的德育意識,德育的滲透方式及效果,以及對學生思想政治意識的測評納入到教學評價體系中來。課程思政的效果如何,最終要以大學生實際的價值體驗與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為檢驗標準。課程思政改革,要不斷深入學生中間,開展調查,了解主講教師將專業知識講授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的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 舒靜,王琳,晉永.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專業課程教學設計[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20,40(1):1-3.
[2] 李勇,邱靜文.推進專業課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8):56-57.
[3] 齊硯奎.全課程育人背景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理論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 124-127,2020,(1):124-127.
基金項目: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項目
作者簡介:盛珊(198511.16- ),女,漢族,湖北省荊州人,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