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調研湖南通道侗錦織造技藝傳承實踐基地,分析其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和困境,鼓勵圖案紋樣進行著作權登記,強化衍生產品外觀設計保護,加強侗錦地理標志保護。
【關鍵詞】 知識產權保護;侗錦織造技藝;傳承
【中圖分類號】G12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26-0078-02
基金項目:2019年度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侗錦織造技藝傳承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19YBX010)。
一、通道侗錦概況
(一)通道侗錦簡介
侗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以至漢代,侗族女性通過母女或近親代代相傳,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居住在湖南、貴州、廣西三省毗鄰地區的250余萬侗族人民,在長期積累下來的生產生活經驗中,傳承下來許多具有實用價值和藝術審美價值的傳統手工技藝,侗族織錦是其中具有特色的代表。侗錦織造技藝在第二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展示侗族“織女”文化的重要平臺。
侗錦的棉花全部是侗族人們親自種植、采摘完成,侗錦是侗族婦女手工編織的傳統家居服飾用品和裝飾工藝品,歷史悠久,婦女用黑白棉絲或絲絨手工編制,多用于侗族服飾如頭巾、腰巾等,色彩絢麗多彩,花樣別致,侗錦作為展示她們智慧和是精湛手藝的重要載體。
(二)通道侗錦織造技藝傳承現狀
一是缺乏傳承人,2016年通道在牙屯堡建立了中國侗錦傳承基地,該基地主要由侗錦織造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粟田梅負責組織織女進行織繡,織女大多數是45歲左右的婦人,沒有年輕人愿意來接觸學習這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原因是該地區屬于國家級貧困縣,為了生活,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來獲取更多的勞動報酬,解決生活的經濟壓力,沒有年輕人愿意花時間來學習這門投入時間多、收益少的傳統技藝,更加談不上以此謀生。這就導致侗錦傳承人年齡偏大,基本都在40歲以上,傳承人年齡老齡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遇到的共性問題。二是侗錦織造技藝“活態”傳承的力度有待加強。對于傳統手工藝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而言,“活態”傳承是對其保護是最理想的途徑,要想獲得有效的生產性保護,占領市場,必須重視創新設計,這對織女的文化水平、眼界等都有較高的要求。三是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就是保護我國的文化,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保護力度,制定政策保障侗錦織造技藝能夠持續有效得到傳承,進而發揚光大。
二、通道侗錦織造技藝知識產權保護困境
(一)知識產權法律規范不夠完善
從現行的法律來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規定有待進一步完善,例如,《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重點規定保護的內容和范圍,至于現有的非遺如何利用法律進行保護、被侵權如何進行維權等沒有明確規定。《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是為了保護傳統工藝美術,促進傳統工藝美術事業的繁榮與發展而制定的法規。其次法律對侗錦織造技藝等傳統手工藝的權利主體沒有做明確規定,一旦發生利益糾紛或者侵權,權利主張就會發生困難。我國的專利法規定,申請發明專利必須不喪失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新穎性是指這個技術沒有在國內外使用或公開發表過、沒有被其他人申請過,更沒有被公眾通過其他方式所認識過。從新穎性的要素來看,侗錦織造技藝屬于民間學徒制的傳播,侗族地區有許多織女都知道該織錦技術,所以不符合專利法上的新穎性;創造性是指,相對于其他發明,該發明更具實用性和進步性。侗錦織造技術是在侗族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產生,解決侗族地區人們生產生活關于布料和服飾的日常需求,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侗錦珍貴的地方就在于它是織女從棉花種植、紡紗、花紋設計、織布都是純手工完成而非機器生產,可以說非常珍貴,具有民族特色,但不具有進步性;實用性是指,這個發明可以被制造出來使用,方便人們的生活,造福社會。侗錦織造技術的產生就是因為它能解決當時侗族地區人們的實際生活需求,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但是由于純手工制作的原因導致生產速度慢,成品少。
(二)侗錦制造技藝傳承者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
一是創新圖案紋樣沒有受到相應的保護。在侗錦的制作過程中,色彩的制作和紋樣的設計是第一道工序,其往往決定侗錦的最終樣品的質量。傳統紋樣大多數織女都會,要想設計制作的侗錦能夠吸引大家的眼球,達到消費者喜歡甚至愿意購買的程度就需要對紋樣進行精心的設計,但織女們認真精心設計的侗錦紋樣并沒有受到相應的法律保護,任由其他織女或者公司隨意織造,織女們對于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還處于無助狀態,這樣會導致侗錦創新圖案紋樣被仿制屢見不鮮。二是侗錦衍生產品設計被盜用。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來說生產性保護是傳統技藝傳承比較理想的選擇。要想使侗錦源遠流長在當下必須實現生產性保護,將侗錦與現代人們的生產生活要素相結合,在侗族地區侗錦主要用于頭帕、被面、枕巾、服飾、帳檐等生活用品,近年來,侗錦在現代服飾、包類、高端家具等市場都有體現,值得關注的是,侗錦在與現代元素結合之后,出現一些商家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擅自使用相同或類似設計方案,批量生產侗錦的衍生產品,嚴重侵犯了設計者的知識產權。三是機器生產的侗錦冒充手工侗錦。雖然侗錦早在2008年就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目前仍存在大量以機器生產侗錦假冒手工侗錦的侵權行為。手工制作的侗錦工序繁多,要比機器生產的侗錦昂貴許多。機器生產的侗錦不僅擠占了手工侗錦的市場,同時還讓消費者對手工侗錦產生錯誤的認知。從長遠來看,機器生產的侗錦長期冒充手工侗錦將對侗錦的傳承和保護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加強知識產權綜合保護
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從其產生、發展到變革,至今不過三四百年的時間。在發展上,知識產權法律制度與科技、經濟以及文化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20世紀以來,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從稚嫩逐步走向成熟,并在世界各國法律體系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中,著作權法、專利權法、商標法是傳統知識產權法的三大基本制度,應當在保護侗錦的知識產權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隨著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的創設,使一些未被傳統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客體獲得必要的保護,這對于侗錦的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侗錦圖案紋樣進行著作權登記
所謂著作權,是指基于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而依法產生的權利。能為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須同時具備如下條件:首先,該作品應當是思想或者感情的體現;其次,該作品應當具有獨創性或原創性;最后,該作品的表現形式應當符法律的規定。從我國《著作權法》對作品的定義來說,侗錦的紋樣設計顯然屬于作品。對于侗錦的銷售來說,好看的紋樣設計產品更加受到市場的歡迎,但是織女們的文化水平有限,即使知道自己創作的侗錦紋樣受到侵犯也不知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同時還存在舉證困難的問題。政府可以鼓勵織女們對于自己設計的作品進行著作權登記,可以作為著作權權屬判斷的依據,有利于解決實際糾紛中的舉證困難的問題。政府應鼓勵并支持侗錦紋樣設計者申請著作權登記,可以通過申請補助的方式來提高設計者們的維權意識,這不僅能鼓勵設計者們開發設計出更多的紋樣,還能解決一部分設計者們的經濟壓力。
總之,正如WIPO所指出的那樣:“著作權保護(許可或防止他人復制、改編、向公眾廣播等財產權利,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精神權利)似乎能很好地滿足本土居民和傳統群體的許多需求和目標,著作權制度下,針對使用傳統文化的表達,規定了版稅的取得或損害賠償的補償方式,也獲得了特定的需求和目標。”
(二)強化衍生產品外觀設計保護
作為知識產權制度重要組成部分的專利制度,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根據我國《專利法》規定,外觀設計應滿足新穎性、合法性和美觀性的條件。
盡管相對于其他知識產權制度而言,專利制度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上的利用空間是十分集窄的。但是,現有的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議題的研究和探討一直是將變革專利制度作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防御性保護的重要制度安排。
侗錦衍生產品已有一定市場,各類新設計讓人眼前一亮,隨之而來的是設計被他人盜用的侵權行為卻屢見不鮮。侗錦國家級傳承人粟田梅坦言:“很多自己設計的帶有侗錦的衍生產品,被別人搶注了外觀設計專利,感覺很心痛。”侗錦的傳承人首先要有法律保護自己權益的意識,要有“獲得”權利,維護“權利”的意識,新設計的衍生產品應該及時申請外觀設計保護,一旦發現侵權現象的發生應當立即維護自己的權益,必要時,可以啟動政府公益訴訟的基金來維護侗錦傳承人的利益,可以采取先墊付待勝訴之后將費用歸還政府,保證公益基金的正常運行。
(三)加強侗錦的地理標志保護
2021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正式生效。地理標志在地方品牌和特色產品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侗錦雖然暫時沒有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但政府部門可以積極申報。現在線上和線下都有店鋪打著手工“侗錦”的旗號銷售機器生產的侗錦,不少消費者被誤導。手工侗錦與機器生產的侗錦在工藝和質感上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手工侗錦的彩色紗線都是植物萃取,純天然環保性好。因采用植物的醬汁對紗線進行染色,這種顏色具有獨特性,它符合當代人追求環保崇尚自然的心理。另外,建議加強產品的設計,讓侗錦與人們日常生活所需找到一個契合點來相互融合,提高大眾對侗錦的喜愛度、使用率才是有效傳承侗錦的方式。
參考文獻:
[1]胡瀟瀟.知識產權視域下的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制度論析——以湖南省為例[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6):79-87.
[2]向光富,姜黎皓.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產權法保護的障礙原因及對策[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5):390-395.
作者簡介:
向玥,女,土家族,湖南溆浦人,碩士研究生,懷化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