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惠 蔣麗云
【摘要】 閱讀經典可以培育大學生的人文素養,能有效幫助他們完善自我、健全人格。在微時代環境下,大學生的經典閱讀現狀不容樂觀,而這深刻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閱讀水平。本文通過對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大學生“微閱讀”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經典閱讀推廣路徑,分別從豐富電子圖書資源、充分利用社交平臺、舉辦經典閱讀活動、開設經典閱讀課程來引導大學生閱讀經典。
【關鍵詞】 微閱讀;大學生;經典閱讀
【中圖分類號】G258?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04-0117-02
“微閱讀”是指以移動終端為媒介獲取內容信息的過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便攜式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微閱讀”以其內容精煉、靈活便捷、易于交流等特點受到大眾青睞。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達76.2%,大學生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更是被這股數字化浪潮吸引和裹挾。
一、大學生“微閱讀”的現狀
為準確了解當今大學生“微閱讀”的現狀,本次采用了隨機發放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問卷主要由閱讀時間、閱讀內容、閱讀目標、閱讀投入四個維度構成,有效填寫人數為612人,調查對象性別比例為男生占57.35%,女生占42.65%;文科類學生占45.92%,工科類學生占43.63%,藝術類學生占10.46%;大一學生占36.44%,大二學生占47.06%,大三學生占16.5%,具有一定代表性。
(一)閱讀時間零散。當今大學生都有使用手機進行“微閱讀”的習慣,有64.42%的同學將微閱讀視為最主要的閱讀方式。調查顯示,每天進行微閱讀的時間超過2小時的同學達47.06%,僅7.35%的同學每天進行微閱讀的時間少于30分鐘。在微閱讀時間的選擇上,有50.49%的同學選擇“隨時都可能”,閱讀時間高峰主要分布在起床后、吃飯時、睡覺前、路途中、課間休息等閑暇時間,還有16.01%的同學會專門抽時間,甚至有10.95%的同學會在上課時偷偷進行微閱讀。大學生對微閱讀的興趣較高,閱讀時間相對零散,存在隨意性,大多同學在進行微閱讀時存在“一心多用”的情形。
(二)閱讀內容龐雜。大學生進行微閱讀最常用的四種途徑是“微信/朋友圈/公眾號”“新聞客戶端”“微博”“短視頻App”,所占比例分別為61.44%、54.08%、49.84%、49.35%,閱讀內容廣泛而龐雜,新聞、娛樂、教育、生活、時尚、美食、旅行、科技、游戲、搞笑段子等都是大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大多同學比較青睞基于社交化的閱讀方式,更喜歡圖文并茂的內容以及融聽覺視覺于一體的音視頻。
(三)閱讀目標不明。大學生進行微閱讀最常見的目的是了解時事、豐富知識、打發時間,分別占比64.71%、66.34%、49.67%。在微閱讀的目標上,有35.46%的同學表示有明確的價值目標,51.3%的同學認為目標不明確,13.24%的同學感覺自己完全沒有目標。可見大多同學是出于自我需求選擇微閱讀,但在閱讀過程中未能設定較為明確的價值目標,容易導致閱讀上的迷茫。調查顯示有43.3%的同學認為微閱讀信息干擾性大,38.24%的同學認為微閱讀難以形成知識體系。
(四)閱讀投入不足。在電子書的選擇上,網絡小說、報紙雜志、暢銷書籍的閱讀比例較高,分別占比56.86%、42.65%和42.16%,選擇經典名著和專業書籍的同學則相對較少,可見相對于恢宏厚重的經典名著和深奧復雜的專業書籍,同學們更樂于接受“短平快”的閱讀,移動設備容易導致視覺疲勞,降低閱讀者的閱讀耐心,同時閱讀的圖像化、娛樂化也影響了閱讀活動的深度。在微閱讀中,大多同學扮演的是瀏覽的角色,僅15.85%有對閱讀內容進行評論的習慣,閱讀的批判性思考有所退化。
二、微閱讀環境下經典閱讀的推廣
互聯網憑借著易于瀏覽、內容豐富的優勢,吸引著人們在線閱讀。“微閱讀”已成為當下閱讀新常態,它是數字化時代下人們一種新的日常生活習慣。大學生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更是“微閱讀”的主力軍之一。根據上述調查結果,大學生微閱讀內容是比較龐雜且缺乏一個明確的閱讀價值目標。大學生心理尚未成熟,在龐雜的信息壓力下,精神世界極易發生變化,從而產生失衡、浮躁的心態。
經典文學博大精深、內涵豐蘊,是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結晶。經典閱讀可以培育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從而充實他們的文化底蘊、提升文化品位。許多大學生還未意識到經典閱讀的重要性與益處,他們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網絡社交、娛樂性閱讀,而無暇閱讀經典,在微閱讀環境下推廣經典閱讀具有重要意義。
(一)豐富電子圖書資源。圖書館作為高校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特別是經典文學資源。為順應微時代的發展,很多高校都建立了移動數字圖書館,為學生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閱讀條件。但受傳統圖書館主流觀念的制約,移動圖書館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高校移動圖書館的功能相對較少,可供學生使用的服務項目并不多。普遍存在經典書籍種類少、不齊全,更新速度較慢等問題。
高校應逐步完善移動圖書館功能,不斷豐富電子圖書資源。可安排高文化素養人員專門負責電子圖書資源的更新與整理。要求熟悉國內外經典著作與文獻,定期清點并梳理電子館藏資源,及時補充缺漏的電子書籍。同時要建立好與大學生溝通渠道,了解他們的閱讀興趣,分析閱讀取向與需求,按需合理地加強經典圖書建設。移動圖書館可依托傳統圖書館現有的成熟體系與微閱讀的特點,對電子圖書資源進行系列化歸類,設立不同時代、不同文體、不同主題等類別,方便學生快速準確地找到所要的書籍。高校移動圖書館的構建,不但要豐富電子書籍,還有其他數字化資源的建設。在移動圖書館中增加經典閱讀排行榜、熱門經典書籍推薦模塊,向學生介紹中外優秀著作。
(二)充分利用社交平臺。社交平臺是大學生微閱讀最主要的閱讀途徑,利用微信公眾號、微信群聊、朋友圈、微博、短視頻app等社交平臺,向大學生推廣經典閱讀,與大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高校圖書館可以開設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向學生定期推送經典文學信息與閱讀活動動態信息,以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形式為學生介紹經典文學,吸引學生閱讀并激發他們參與經典閱讀活動的積極性。與移動圖書館資源相互通,在推文/微博下附上書籍鏈接,讓學生更便利地進行閱讀。除了推送閱讀信息,微信微博平臺也要加強互動性與交流性,設置與讀者交流的窗口,開放評論留言功能,讓學生隨時隨地發表感想與建議。同時也要開放私信功能,實現學生與后臺運營人員一對一在線交流。
建立經典閱讀討論組群聊,吸引學生進入群聊。定期發布閱讀目標,并組織對某部經典著作的討論會,結合社會中時事熱點與個人生活小事,鼓勵學生們暢所欲言,發表自己對經典閱讀的見解,相互探討與學習。讓參與活動的學生進行朋友圈閱讀打卡,潛移默化感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經典閱讀當中。在群聊里對學校舉辦的經典閱讀活動進行實時直播,讓無法到現場參與的學生,能隨時隨地關注文化經典閱讀。
(三)舉辦經典閱讀活動。在微閱讀時代,高校普遍缺乏閱讀經典的氛圍。為更好地向大學生進行經典閱讀推廣,應舉辦多樣化的活動,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閱讀經典成為一種習慣。
1.舉辦讀書月活動,每學期選取一個月作為學校讀書月,向全校師生大力推廣閱讀。在讀書月期間,由校圖書館選出一本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圖書,讓全校學生共同閱讀。閱讀形式以電子書籍為主,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可以參與活動。同時,在圖書館內、公眾號、移動圖書館里,列出經典書籍銷售排行榜、移動圖書館經典書籍閱讀排行榜、經典書籍評分排行榜,以提供更多的選擇。讀書月里,圖書館開設經典視頻展播、名著影視欣賞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吸引學生參加。
2.定期舉辦文學經典欣賞講座、讀書征文比賽、名著名篇朗誦、經典文學知識競賽等活動。通過移動圖書館通知欄、微博、公眾號平臺,大力宣傳經典系列活動。邀請專家學者到校舉辦文學經典欣賞講座,通過面對面交流的方式,教會學生如何欣賞、讀懂經典,幫助他們更接近經典,領悟其內涵和意蘊。活動后將相關視頻與文學材料上傳至移動圖書館,供未能參加活動的學生利用多媒體觀看。成立大學生經典閱讀小組,通過讀書征文比賽、名著名篇朗誦,學生自主創作文學作品,并相互交流與學習。
(四)開設經典閱讀課程。課堂是學生汲取知識的重要地方,經典文學課程對學生起到了指導的作用,能讓他們更深入地進行經典閱讀。但目前高校經典閱讀課程普遍存在開設課程數量不足、不及專業課受重視、講授方式陳舊單一、學生自主學習性弱等問題,這需要從多方面來完善課堂的設置。一是不斷提升人文師資水平。對經典著作的講授,要求教師要有扎實的文學理論基礎,以及對該經典作品的研究基礎。二是靈活地選擇講授的內容。經典閱讀課程是面向全校不同專業的學生,可結合專業性質、需求來選擇要講授的文學作品。三是創新經典閱讀課程的教育方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以朗誦、講授、分析作品為主,課堂氛圍比較枯燥。因學生之間文學內涵有差異,通過訪談與成績考核,對班內學生文學素質分成6等級,每等級選一人,組成小組活動為教學方式。四是注重課后跟蹤。小組通過建立群聊,分享課外閱讀進展與心得。老師關注學生課外經典閱讀情況,利用微課堂平臺,上傳校內外優秀教師經典閱讀課程資源,讓學生在課外也能時刻學習。五是開設更多關于經典閱讀的選修課,分享教材外的經典著作,給學生更多的選擇。
參考文獻:
[1]劉彬.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76.2%,紙質閱讀率增長放緩[N].光明日報,2018-4-19(9).
[2]谷春燕.微閱讀時代大學生經典閱讀推廣策略探討[J].新媒體研究,2018,(21):122-123.
[3]夏鈺,彭廣林.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大學生閱讀引導活動研究——基于吉首大學的個案分析[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7,32(5):16-19.
[4]張紅花.微時代環境下大學生文化經典閱讀現狀及對策探析[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7,37(4):115-120.
[5]劉曉丹.高校圖書館微閱讀服務研究——以微信閱讀為例[D].河南科技大學,2017.
[6]王淑俊.《大學語文》課程中的“文學經典閱讀”教學探索[J].漢字文化,2019,(4):19-21.
作者簡介:
梁小惠,女,漢族,廣東東莞人,畢業于廣東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經濟學學士。目前就職于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人事處,實習研究員職稱。研究方向為:高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