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慶軌道交通二號線李子壩站,因軌道建設工程而誕生的“軌道穿樓”,近年來成為馳名海內外的網紅景觀,每天吸引成千上萬的外地游客專程來此觀光,網紅“軌道穿樓”已經成為一種不可多得的城市文旅資源。但據筆者實地調查統計發現,外地客人平均在此逗留時間僅20分鐘左右。導致其迅速離開的原因是,該地除了觀光“軌道穿樓”,再無其他有價值的消費體驗項目。目前,重慶日報報業集團聯合重慶軌道交通集團,正在對該樓進行商業開發。本文從“好玩”的思維出發,試論如何更好地開發利用李子壩網紅單軌樓的商業價值和傳播價值,并讓這個網紅打卡點升級為一條網紅產業鏈,專注于網紅經濟的深挖,讓其成為一個可持續的具有重慶地域特色的超級IP,成為重慶網紅產業鏈的頭部資源。
關鍵詞:“軌道穿樓”;商業價值;核心業態;網紅產業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9-0245-03
一、網紅單軌樓商業開發小、散、亂
雖然已有馳名海內外的“軌道穿樓”網紅景觀,但李子壩單軌樓最初由重慶軌道集團與社會企業20年前聯建,是軌道交通與住宅房結合建筑體,沒有考慮商業功能。因此,該樓此前主要用于辦公和居家,導致本應凸顯商業價值的單軌之下的六層,依然沒有完善的與該網紅景觀匹配的商業開發。
(一)商業運營現狀調查
李子壩單軌樓運行單軌以上為住家使用,因為是純住宅樓,已無實現商業開發的條件和可能。本文就單軌以下六層的商業開發進行探討。這六層樓共約1.3萬平方米,樓棟中間為上下單軌車站的自動扶梯和步行樓梯。
目前,項目周邊已開設店鋪類型,包括文創店1家、便利店4家、特產店3家、旅游公司1家、冷飲店2家、小吃店1家。單店鋪面積大的約100平方米,小的則為20平方米左右。開店多是私人老板自發前來,向軌道集團租賃店面開設,沒有統一規劃設計。經實地調查發現,諸多店鋪中飲料、香煙銷售情況最好,文創店、特產店因為多為“大路貨”,少有人光顧。幾乎80%以上的店鋪都是在苦苦維持,利潤微薄,更談不上多大的社會效益。
另一方面,李子壩單軌樓周圍一公里范圍內無大的商業體,距文旅資源點鵝嶺“貳廠”約1公里,距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和史迪威公館均約500米。上述幾個資源點之間幾乎沒有任何形式的連接和互動。
(二)客群現狀調查(見下表)
重慶軌道交通二號線李子壩站“軌道穿樓”景觀,因互聯網傳播而聲名鵲起,揚名已近十年。實地搜集調查該樓有關的日常客流情況:該站每日進出的本地通勤客流大約3000人左右,外地來打卡游客日客流量約6000~8000人[1]。
外地客流前往此地的方式及活動軌跡主要分三類:一是乘坐旅游大巴,先在觀景臺觀光照相后,進入軌道車站購票開啟乘車體驗,至大溪溝站下軌道再乘坐旅游大巴離開。此種方式約占外地觀光游客的70%。二是直接乘坐軌道交通前往此地打卡,約占20%。另10%為打車、乘坐公交車等方式。此前數據顯示,2019年國慶長假等最高峰時期,來此地觀光的外地游客日客流峰值達到3萬人次。可見,李子壩“軌道穿樓”景觀極具商業開發價值和城市傳播價值。

(三)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
分析上述客群調查表格可發現,李子壩“軌道穿樓”景觀目前傳播率極高,但商業價值開發利用率極低,甚至依然處于原始狀態。雖說游客主要關注的是穿樓奇觀,但整棟樓現有的商業價值并不高,規劃雜亂,室內缺乏一個獨一無二的支撐性的業態主題,缺乏配套業態設置。也正因如此,李子壩單軌樓尚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和開發潛力。
實則,李子壩“軌道穿樓”網紅景觀與李子壩單軌樓為一體。只是目前其還只是一個網紅景觀,屬于文旅資源,較為粗糙,還算不上一個成熟的文旅產品。但由于“軌道穿樓”景觀帶來的高凈值旅游人群源源不斷,如果將單軌樓與“軌道穿樓”結合打造,開發利用,就能實現較高的商業價值和城市傳播價值。
二、核心業態設計應突出“好玩”的元素
如果要對李子壩單軌樓進行商業開發,在理清現狀及前因后果后,首先要確定戰略方向,即主題定位。其次是內容注入和產品研發,即與之匹配的核心業態設置。最后是豐富盈利手段,即商業配套的建設。
(一)定位為網紅產業頭部資源
李子壩單軌樓作為一個景觀,因網絡傳播而爆紅全國,迅速與洪崖洞、磁器口等重慶頂級文旅資源并列。因此,軌道交通二號線李子壩站除交通功能以外的文旅、商旅價值得以飛速提升和顯現,本質上是一個網紅的價值加持和增發。并且,該樓是重慶乃至國內獨一無二的資源,具有長期價值。李子壩單軌樓的定位可緊緊圍繞“軌道穿樓”這個點,在互聯網驅動的數字經濟背景下,以文創賦能增值,以網紅為推動手段,進行產品化打造。迅速讓李子壩單軌樓這個網紅點升級為一條網紅產業鏈,專注于網紅經濟的深挖,讓其成為一個可持續的具有重慶地域特色的超級IP,成為重慶網紅產業鏈的頭部資源。
(二)核心業態設置落腳點在“好玩”
考慮到李子壩網紅景觀觀光人群主要以年輕人為主,在主題定位清晰后,在布局李子壩單軌樓的核心業態設置上,應圍繞好玩、有趣、高度參與、良好體驗感上做文章。加之該樓為重慶日報報業集團與重慶軌道集團聯合開發,具體由兩家集團合資公司重慶軌道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操刀,可根據該公司具體資源和優勢進行針對性的設置。
1.持續舉辦有特色的相親交友活動
重慶軌道傳媒旗下廂遇APP,是一款以服務軌道用戶為主的移動端社交平臺,有許多有趣的玩法。比如,下載該APP后,平臺會記錄每天與你擦肩而過的人,并根據注冊登記的年齡、愛好、交友意向,行動軌跡等數據,當與意趣相投的某人相遇一定次數時,就會自動提醒雙方,促成彼此認識交流。廂遇APP推出后,收到不少軌道用戶的歡迎。平日,廂遇APP會大量舉行各類相親交友的線下活動,頻率幾乎達到每周一次。而前來李子壩觀光網紅單軌樓的,主要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年輕人。因而,可以借此在單軌樓里辟出位置,進行專門的設計布置,舉辦各類主題的相親交友快閃活動,如血型交友、星座交友、性格測試交友等。吸引年輕人群主動到單軌樓內參與一次難忘的交友活動,從而推動持續有效的二次傳播,提高網紅景觀的厚實度和黏性,實現其附屬單軌樓的商業價值。
2.建設重慶軌道科技體驗中心
因特殊的地形地貌,重慶被網友稱為8D魔幻城市。相比其他交通工具,重慶單軌富有神秘感、科技感,帶給大眾更強的體驗欲望,其甚至已經成為重慶的一大城市符號。“軌道穿樓”的呈現形式也相當高級,同時融入科技與未來感,圈粉無數。基于此,可考慮借助現代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與科技公司聯合,在李子壩單軌樓的“重慶軌道游客服務中心”打造重慶單軌駕駛實景體驗游戲等項目。讓海內外來此的游客不光能看,還能親身體驗駕駛軌道交通列車穿山越嶺、跨江穿隧、摘花穿樓的過程。
3.設計一批“好玩重慶城”的項目
根據調查,旅游人群去到另一座城市打卡,90%的理由和動力是美食。而李子壩穿樓軌道又是外地客來重慶的必經打卡之地。重慶美食創新層出不窮,如今主打或聲稱自己是網紅的各類小吃成千上萬,年產值超過百億元。對此,可以以“好吃”為主線,以“好玩”為手段,以“好玩重慶城”為目標,在李子壩單軌樓推出一批體驗感、參與感極強的美食項目,形成一處快閃性質的重慶美食集中地。
比如,前往重慶的外地游客,幾乎百分之百都想品嘗一次重慶火鍋,在網紅奇觀李子壩單軌樓里,可以把火鍋體驗包裝成一個傳奇,設計成游戲通關形式,讓客人把吃火鍋當成一次開心的新奇的玩的過程。可以玩工藝、玩食材、玩吃法、玩調料、玩辣度、玩底料配制等,并且引入諸如“火鍋英雄”稱號的等級、勛章的認定。游客來吃一次火鍋,不光是一個玩和探秘的過程,還會有火鍋協會等為其認定和發放的某一級別的“火鍋英雄”的稱號。
再如,當前重慶各地都在大力發展小龍蝦產業。每年小龍蝦產季,可將一部分地產小龍蝦引入李子壩單軌樓,以快閃參與的形式,現烹現賣現玩,讓海內外游客廣泛參與。其他諸如涪陵榨菜、巫山脆李等特產,也可借鑒這樣的玩法,搬進李子壩單軌樓,實現“玩—賣—傳播”的復合價值過程。
這些項目重在體驗,重在好玩和有趣,在單軌樓里可只玩不賣,銷售全部放到線上進行,統一掃碼購買。每次活動或單品推出的商業目標爭取實現為:50元+150元+250元,即單個參與游客現場消費50元,網上購買150元,發朋友圈等傳播產生的附加價值250元。照此計算,每日平均10000名游客到此,實現5000人參與,單日僅“好玩重慶城”項目就可實現200萬元的直接產值,全年可實現7億產值,既以幾何級數提升單軌樓的直接商業價值,也推動了地方文化、地方品牌的成長和輸出,極大拉動背后產業鏈的形成。
4.打造重慶第一直播集市
網紅發展歷經草根崛起、個性文化、名人效應后,已經進入4.0時代,即IP時代。毫無疑問,如今的網紅核心表現手段是直播,以文創實現賦能增值,基本變現方式是“直播打賞+廣告變現+電商變現+平臺補貼”。去年以來,重慶出臺《重慶市加快發展直播帶貨行動計劃》,實施電商直播帶貨“2111”工程,推動重慶打造成直播應用之都、創新之城。但從地域特色、運營管理、產業發展、產品打造、價值體現等幾個方面綜合衡量,重慶迄今尚無一處網紅經濟形成自身IP[2]。
若論以直播形式傳播的頻率高低,重慶境內景觀李子壩“軌道穿樓”必定可以排前列。因此,可利用李子壩站現有獨一無二的現象級網紅身份,利用重慶市渝中區政府對服務業的依賴度和重視度,利用已經積累的口碑效應和現有的線下人流,培育和打造重慶文創直播集市產業園。在操作層面上,進入李子壩單軌樓的所有項目,都要求能以直播形式體現。讓直播成為一種最基本的呈現形式,人人都是直播者,人人都是這些項目的生命線。同時,重點打造一批以直播為主的項目,如推動重慶的“雙曬”直播、“一鄉一品”直播、特色生活館直播等項目進駐。
5.打造重慶第一文創空間
以李子壩單軌樓空間為核心,在軌道全線網延伸選點5—10處站臺空間,打造重慶軌道主題文創空間。以軌道交通400萬日客流量為依托,文創產品的研發和進駐為核心,“大軌道、大重慶、大文創、大品牌”為經營服務對象,對特定的主題或品牌進行文創產品化設計,進行階段性或長期性的展示和售賣。商業模式為:400萬人參與的文創產品研發+軌道主題文創空間使用+軌道全媒體/互聯網全網的策劃推廣。利用軌道站臺剩余空間,在設計和概念上串聯全部點位,賦予統一的視聽元素,在宣傳包裝上以重慶軌道主題文創空間的名義和品牌統一推出,進而打造一個實實在在的文創陣地。
重慶軌道主題文創空間是一個窗口和特色平臺,而非僅僅是軌道交通類創意文創產品的設計和展銷。其所面對和服務的對象與理念為“大軌道、大重慶、大文創、大品牌”。同時,進駐本空間的產品在設計上一定要能夠實現廣大軌道用戶實實在在的參與,努力做到滿足大量軌道用戶的“我想要什么?”,而不是單純實現主辦方的“我想給你什么”。因為重慶軌道交通巨大的客流量,這個空間的建設目標應是重慶第一文創主題空間。
6.打造全球涂鴉圣地
李子壩“軌道穿樓”景觀如今已是海內外無數年輕人必打卡圣地。年輕人精力充沛,情感豐富,思緒活躍,可在李子壩單軌樓開辟專門的涂鴉版塊,鼓勵和支持來此觀光的游客通過涂鴉來抒發自己的所思所想。同時,將這些涂鴉成果進行定期整理編輯,最后做成紙質版書冊進行發行,或延伸開辟“軌道穿樓”網絡涂鴉墻、在軌道交通二號線開設涂鴉專列等等。盡可能地將這一城市文化符號用活用足,同時考慮植入商業元素,充分挖掘、發揮其商業價值。
三、把網紅資源變為文創產業
以文創手段賦能增值,以網紅景觀為借力點,在互聯網驅動的數字經濟下,深挖李子壩單軌樓的商業價值和城市傳播價值,將其升級打造為一條網紅產業鏈,專注于網紅經濟,最終使其成為重慶網紅產業的頭部資源。
李子壩單軌樓本質上是一個文創產業項目。雖然目前各類文創產業園區遍地開花,但現階段重慶的文創產業依然處于很薄弱、雜亂的發展階段。目前文創產業的表現形式大多只是圖形圖案設計服務、非遺產品展示展銷、工藝品設計售賣、藝術家入駐創作銷售等。而文創對于產品提升、產業發展的融入和助力的經典案例遠遠不夠。
在網紅奇觀李子壩單軌樓打造文創產業,要以重慶現有產業或產品作為載體和基礎,整合資源。通過文化挖掘、創意策劃服務、大數據分析等,優化提升產品力,實現產品乃至產業的賦能增值。當前,重慶這一市場潛力巨大,已誕生無數優質產品,很多潛力行業都處于一個較為粗放的發展階段,質優價低銷售難,亟須通過文創來補缺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環。將文創與李子壩“軌道穿樓”這樣的網紅景觀結合,就是一個快捷有效的途徑。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作為一個以文創服務為基本業務提供的機構,迄今操作出品了銅梁安居古鎮整體營銷推廣、重慶“雙曬”等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產品,具有堅實基礎和天然契合度。加之李子壩單軌樓地處渝中區,該區對服貿業的巨大依存和支持,使其打造文創產業具有得天獨厚優勢。因此,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應將李子壩單軌樓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創產業陣地來打造。
此外,還可將其打造成最重慶、最新鮮、最網紅的網紅小吃直播地、集散地、體驗地和發布地。提高入駐的網紅小吃的門檻,要求必須突出好玩、有趣,宜精不宜多。依托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所屬重慶日報、華龍網、上游新聞APP等權威媒體和重報指數研究院等專業機構專業力量,進行相關大數據的搜集、分析和定期發布。同時,依據大數據結果對進駐單軌樓產品等進行淘汰更新,加強循環,保證最有市場的網紅小吃等產品源源不斷地涌現。
四、結語
商業價值體現極低的李子壩“軌道穿樓”網紅景觀,尚存極大的開發潛能和價值。應從“好玩”的思維出發,將景觀注入設計項目,充分發掘其商業價值,打造網紅經濟產業鏈,使其最終成為重慶網紅經濟的頭部資源。
參考文獻:
[1] 王峙.重慶軌道交通年鑒[M].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年鑒編委會,2019:51.
[2] 重慶市加快發展直播帶貨行動計劃(渝商務發〔2020〕12號)[S].重慶市商務委員會,2020-05-08.
作者簡介:丁香樂(1977—),男,重慶人,碩士,主任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