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瑛璐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認知能力一直以來便是教育教學中的重難點。在本文的研究中將針對初中階段地理空間認知能力概念、培養價值、培養方式進行深化研究,力求能夠為廣大初中地理教師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初中地理;空間認知;培養方式
初中地理教學中離不開對地圖的解讀,這是教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板塊之一,也是地理信息最直觀的表達方式。鑒于此,在初中地理中需要合理利用地圖,鞏固學生的地理空間認知能力、分析能力。繼而有效推進學生提升地理成績、完善綜合素養。
一、初中地理空間認知概述
(一)地理空間認知內涵
地理學習中的基本問題便是“在哪里?”“形狀是什么?”“地理事物的作用、意義解讀”“地理環境與人文環境之間的關系”等等。在地理知識學習過程中離不開以上幾個問題的研究。金紅(2021)認為,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是核心教育環節之一,需要地理教師能夠有效掌握相關概念,增強自身地理知識儲備,促進教學順利開展【1】。林海燕(2020)認為地理空間思維是基于空間視覺研究,判斷地理事物的位置、距離、關系、運動等變化的能力【2】。
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筆者認為,地理空間思維指的是能夠將地理空間知識作為學習基礎,在生活中能夠利用理論知識解決生活實踐問題。在學習中能夠將已知的信息內容應用于未知問題解答,分析和判斷地理空間事物的特點,并預測事物的發展變化,以敏銳高效的視角審視地理問題。
(二)地理空間認知組成結構
首先,在知識能力方面,地理空間概念與要素掌握,指的是學生能夠熟練使用地球儀、查閱地圖、繪制圖表,能夠進行簡單的地理空間觀察,利用空間思維解決問題。
其次,在過程與方式方面,教師通過對學生空間認知能力、空間概括能力培養,能夠幫助其形成良好的空間感認知能力、大小判斷能力。
最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通過培養學生地理空間思維,使學生感受地理空間美妙;形成對地理空間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空間知識的興趣;幫助學生審視人與地理空間的關系【3】。
二、初中地理空間認知能力培養意義
(一)確定地理位置地標,提升知識框架構建能力
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在地理學研究中需要明確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結構,還需要明確不同地理事物在空間結構中的差異和特點,并且將以上二者作為地理學習的重點環節,逐步挖掘出地理空間運動、空間變化的潛在規律。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在對地理事物的敏感程度和認知能力上,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關鍵因素便是“地”,學習中需要明確其空間屬性,而后開展的“理”教學,則是深度探究區域空間的特點、關聯等等。
初中生接觸地理知識的最初形式便是地球形狀、經緯度等,一些學生還未理清這一環節的內容,便開始了人文地理學習。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并不牢固,則后續教學內容開展頻頻掣肘??梢?,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認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二)營造地理學習氛圍,推進地理核心素養形成
地理空間思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宏觀角度上而言能夠促進歷史革新與進步,例如新大陸的發展、大陸漂移學說提出、相對論的驗證等。微觀角度上而言,例如生活中常見的百度地圖、美團外賣,或者是農業、軍事方面常用的“3S”技術,車輛運行使用的GPS定位系統等。
與此同時,社會上眾多職業已經將地理空間思維能力作為人才納入的重要標準,在交通物流、航空航天、環境保護、城市規劃等眾多行業都需要具有良好空間思維能力的人才。
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能夠幫助其提升核心競爭力,在地理學習中形成良好的知識框架,提升地理學科素養,助力學生日后的綜合發展【4】。
三、初中地理空間認知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
(一)結合教學材料,提升地理空間感知
地理教學需要結合教材內容,適當延伸和擴展。基于認知結構的學習材料研究中,將學習與材料之間的關系定位在意義學習、機械學習兩種,而初中地理教學中需要著重開展意義學習。
首先,教師需要主動引導學生開展有意義的學習,培養學生“溫故知新”的能力。其次,需要有效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利用新舊知識的交替學習,感知新的知識內容。最后,教師需要在新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滲透舊知識內容,幫助學生逐步建立地理認知框架。
(二)利用地圖形狀,記憶地理空間分布
宇宙中的空間、地點都具有自身獨特的形狀,學生在接觸不同形狀、輪廓時,能夠根據知識基礎快速辨別目標形狀,分析其空間特征,得出與之相關的結果。地理空間分布學習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
例如,初中地理教學中常見的題型之一便是給出一個地圖,通過經緯度、地圖形狀判斷位置,并且解讀一部分人文問題,這類題目考察的關鍵點便是學生對空間結構的認知效果。教師在開展這類教學時,可按照“識圖”“練圖”“用圖”三個環節開展【5】。
首先,“識圖”環節需要對不同地理位置的形狀、輪廓進行概括,可以使用自身習慣的方式,例如世界地圖中的非洲形狀像一個“大雞腿”,中國則像一個大公雞。教師需要以輕松愉悅的方式,引導學生建立自身特有的知識背景。
其次,“練圖”環節可以利用填寫圖中的信息、繪制地圖等方式,加深學生對地理位置的認識,在練習過程中對空間結構進行細致觀察、想象,在頭腦中建立知識框架。
最后,“用圖”指的是將觀察地圖、繪制地圖等能力轉化為應用于實踐的具體措施,借助頭腦中存儲的空間形狀、地理位置分布等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辨別區域位置,判定地理空間方向
地理空間認知能力中包含著地理區域位置、空間尺度大小等。根據地理空間開展的范圍能夠確定區域的結構差異、方向不同等。在具體分析地理空間事物的過程中,需要將不同的區域劃分在不同的空間尺度上,進而準確判定地理空間方向。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不同方向、不同比例的地圖,引導學生明確地理空間位置,比較不同區域之間的尺度差異。而后總結不同比例的圖表,客觀比較地理信息差異,明確不同區域之間的關系。
(四)分析空間尺度,比較地理空間結構
地理空間辨別能力主要指的是學生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明確不同區域之間的關系,地理空間的延伸方向、臨界點等。學生在掌握地理空間辨別能力之后,能夠借助方向、參照物描述地理位置、感知地理方向,對空間內部的事物進行準確的分析,進而構建自己心中的“空間結構圖”。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身邊的事物著手開展教學,感知較為熟悉的地理方位,確定不同事物的空間分布關系,明確其外部聯系和內部聯系。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借助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等APP,利用外賣軟件觀察不同地理位置之間的關系等等。
結論:
根據上文的論述能夠看出,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完善其地理學習方式,在生活中活用地理要素,逐漸健全地理空間理念與思維,可有效將地理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金紅.培養空間思維,提升地理核心素養[J].中學課程資源,2021,17(05):45-46.
[2]林海燕.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空間思維能力養成方法[J].新課程導學,2020,(20):90+92.
[3]張永紅.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20,(18):156-157.
[4]蘇艷.互動型教具在“地形和地勢”一節的應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0,(S1):57-58.
[5]張志欣.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20,(1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