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凡
摘要:小學語文教材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既是落實國家要求的實踐體現,也是新時代小學語文教育的新使命。目前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優秀傳統文化滲透未形成獨立和成體系研究。本文就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材教學中的運用策略進行探究,以期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及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有所增益。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優秀傳統文化;樣態;提升滲透
引言
經過五千多年的沉淀與洗禮的傳統文化,是我國流傳至今最精髓的民族文化,在歷史長河中能夠保持亙古不衰。小學語文教材中選擇了蘊含豐富民族內涵的文章,代表了民族文化中最精華、純碎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肩負傳遞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與使命,引領學生感悟傳統文化的精髓,使其內心深處能夠形成完整的文化印記。
1、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1.1有效阻止外來文化的入侵與沖擊
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文化環境受到來自全球文化的影響,越來越開放的包容度會使我國文化受到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國家、不同宗教的影響。但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的內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開放環境下文化帶來的沖擊,更為有利的促進傳統文化對學生們的影響。基于這種方式下,學生們對傳統文化有足夠的學習環境,保證了傳統文化在傳承過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而學生們身為傳統文化傳承的關鍵主體,在得到足夠保證的基礎上,能夠更為有效的阻止了外來文化對我國文化的入侵與沖擊。
1.2能夠更為高效的促進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大部分的傳統文化都不是直接能夠體現出來的,而是通過一定的故事背景或經過很多語言修飾再體現出來的,這樣的教材顯然比生硬的知識點更好,能夠更大程度上的帶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傳統文化能夠更好的傳承下去。
2、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相互滲透的現狀
語文作為一項最基本的教學科目,在許多考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在小學階段對相關的語文知識要打好基礎,要在教學中將教學重點放在語文知識的實用性上。在小學語文教學課程的設計問題上,通常是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針對教科書的文章類教學,一部分是單獨與書本外的寫作教學。在對第一部分的課程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多的是讓學生們學習文章的大體意思、對語言文字進行鑒賞、理解修辭手法在文章中如何運用等方面的知識。而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也就是對寫作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只是讓學生們摘抄好詞好句以及語言優美的語句,然后進行背誦,最終在寫作時將這些積累的句子運用到作文中,或是背下部分文章的經典段落后匹配到作文中進行應用,形成了一種模板式寫作。
3、小學語文教材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的樣態及反思
3.1選文方面
低年級優秀傳統文化選文主要有漢語言文字、傳統文學、歷史文化和民俗習慣四要素,其中漢語言文字選文11篇數量最多。中年級傳統文學要素選文數量最多為17篇,其次是歷史文化要素為8篇。高年級傳統文學選文數量最大,多達22篇。從表3可看到,低年級優秀傳統文化選文占全冊比重情況從一年級上冊的21.62%到二年級上冊的35.71%,呈緩慢上升趨勢。二年級上冊優秀傳統文化選文占全冊比重最大,二年級下冊選文占全冊比重有所下降。低年級優秀傳統文化的選文占全冊比重為26.02%。中年級優秀傳統文化的選文占全冊比重情況呈現先升后降趨勢。四年級上冊有關優秀傳統文化的選文占全冊比重最大,為48.15%。三年級上冊和四年級下冊優秀傳統文化的選文占全冊比重相同且比重最低,均為18.52%。中年級優秀傳統文化的選文占全冊比重為29.36%。高年級優秀傳統文化的選文占全冊比重的起伏較為明顯,平均比重占全冊達40%以上,五年級上下冊優秀傳統文化選文比重最大,為89.21%,六年級上下冊優秀傳統文化選文比重合計87.8%,二者相差1.41%。高年級教材尤其重視優秀傳統文化滲透,選文占全冊比重為42.55%。概言之,低年級的漢語言文字文化要素是重點,識字方式呈現多樣化。
3.2輔助系統樣態分析
第一,單元導語。中年級的單元導語分布在三年級下冊和四年級上冊,且各有兩個單元,具有不平衡性。但單元導語優秀傳統文化韻味濃厚,有關優秀傳統文化的圖畫覆蓋整一頁面,如三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的單元導語的圖畫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經典寓言故事,圖畫用傳統水墨畫的形式將寓言的畫面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優秀傳統文化韻味濃厚。同時,對比中年級四個單元導語的單元要求可發現,單元要求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理解運用和寫作能力,每個單元要求都有關于“寫一寫”的要求,如“展開想象,寫一個故事”“寫一件事,能寫出自己的感受。”高年級單元導語語言優美,凸顯優秀傳統文化特征。如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單元導語“觀三國烽煙,識梁山好漢。嘆取經艱難,惜紅樓夢殘。”短短的語句就蘊藏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四大名著,每一小分句字數相同,分別用簡單的話語,彰顯名著特色,引領學生進入優秀傳統文化的世界。同時,高年級的四個優秀傳統文化單元導語有三個都對習作提出了細致的要求。第二,課后習題。低年級優秀傳統文化選文的課后習題“讀背抄默”習題類型最多,占總次數的一半。中年級的“理解分析”習題類型最多,更注重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但“讀背抄默”仍占據較大比例,仍然注重對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積累。
結束語
對小學語文學科來講,閱讀教學非常重要,教師就是應該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增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學生的知識儲備,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才可以隨之得到提升,語文學科素養也就能夠逐漸增強。
參考文獻
[1]高湘平,鄭小玲.小學語文教科書研究述評及反思[J].課程教學研究,2017(9):40-43.
[2]王學偉.試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科學內涵[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73-77.
[3]周仕德,羅超婷.課程改革對教科書要素數量變化影響分析——以小學語文三套教科書為例[J].課程教學研究,2016(5):45-50
安順市第一小學 貴州安順 5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