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斌宇
摘要:數學課程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性課程,對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十分重要。為了有效提升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與學習成績,教師應該不斷革新自身的數學教學理念,通過應用多種方式與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互動交流,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形成數學思維與學科素養。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摸索創新優化數學教學課堂的方式,讓學生在高效率、高質量的數學課堂中進步成長,培育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基于此,文章將對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的優化方式進行分析與闡述,旨在為初中數學教師提供些許教學思路與建議。
關鍵詞:學情視角;初中數學;教學設計
教師在教學中應明確現階段學生學習數學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全面掌握課堂教學設計的原則,并根據相關問題以課堂為基礎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證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可以快速地提高自身的數學成績,進而使學生在課堂中提高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
一、將數學課程與生活實際進行聯系
要想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首先要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有很多種,將數學課程生活化是激發學生數學課程學習興趣的第一步。因此,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進行聯系。需要注意的是初中數學課程中的日常知識點講解,通常都是以概念法則、公式定理的方式呈現的。而不論是概念法則還是公式定理,其本身都太過抽象。倘若僅僅按照課本的知識呈現方式來進行相應概念法則以及公式定理的講解,學生是無法很好理解的。初中生的思維方式正處于由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換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太過抽象的知識超出了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如果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理解相關知識點,就會產生厭煩情緒,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會有所消減。為了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相關概念法則與以及公式定理的講解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將其與生活實際進行緊密的結合與聯系。知識點是抽象的,但是實際生活是具體可感的,如此數學課堂就實現了從抽象到具象的完美轉變,學生的學習難度就會有明顯的下降。學生也可以從具象的角度來進行相應知識點的理解,其學習興趣就會獲得明顯的提升,這是十分適宜初中數學教學的方式。當學生對數學知識課程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興趣,那么日常數學課程教學中的教學有效性就能有較為明顯的提升。由此可見,將數學課程與生活實際進行聯系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意義的,因此教師可以在日常的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進行廣泛使用。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授課制度需要改進
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多為日常課堂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教學任務,但忽略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差異。對于重難點數學知識,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跟上教師的進度,學習能力相對弱的學生就會存在聽不懂、不理解等問題。長期以來,這不利于整體的學習質量,導致很多學生越來越不喜歡數學學習。
(二)學生們缺乏自主學習能力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教學,無權做出自己的選擇,因此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在日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們掌握的知識都是相同的,但由于學生之間的個人差異,導致了學生并不能全面完成課堂的任務。所以,鼓勵學生們自主學習是初中數學教學需要改進的方向。
三、優化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的對策
(一)應用多媒體優化數學課堂
初中數學教師通過借助信息技術多媒體大屏幕的方式進行數學知識的傳授,可以有效增進數學課堂的活躍性與生動性,還能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進程中,應該遵循數學知識與生動直觀的圖形相結合的理念進行教育,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所學知識有一個明晰直接的認識與掌握,而不是讓學生憑空猜想數學知識。因此,數學教師可以應用靈巧的多媒體方式來充盈數學課堂,讓數學知識“動起來”,讓學生的學習進程更加鮮明、生動、靈活。數學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課件、PPT等教學材料制作的能力,將死板的知識轉變為鮮明的形象,從而創設出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數學課堂,促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更加明確的認識與掌握,啟發學生的思維與頭腦,提升數學課堂的成效與質量。例如,數學教師在講授北師大版初中三年級下冊《圓的對稱性》這一課程時,就可以通過應用多媒體大屏幕進行信息化數學課堂的創設,通過信息技術制作出圖形的動感影響,并在大屏幕上為學生展示平移、旋轉等圖形的變化方式,學生就可以通過這種直觀的方式,很快明確圓的對稱性相關知識。在教師講授完畢以后,數學教師可以引領并指導學生進行繪圖實踐,并對課堂作業完成狀況較好的學生給予相應的表揚與鼓勵。通過這種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加入,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將會被有效激發,學生也可以快速完善地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思維與學科素養。
(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習積極性是推動學生進行更深層次學習的重要力量,也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動力源泉。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進程中,應該將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的培育與激發作為優化初中數學課堂的主要中心點,數學教師應該規劃設定數學教學情境氛圍,創設新鮮、明快的數學知識學習環境,燃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與探索欲望,開拓初中學生的數學思維與知識積累,促使學生切實加入數學課堂教學之中。例如,初中數學教師在講授初中一年級上冊《有理數的乘方》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讓班級中每一名學生都拿出一張紙,并對學生講授:這一張白紙的厚度是不到零點一毫米的,現在,請同學們把這張白紙對折三次。學生在對折完畢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現在這一張紙的厚度是多少?學生會回答厚度為一毫米。
總之,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學習需求明確教學目標,將課堂生活化,提高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并且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根據相關知識設計課堂教學內容,以此提高學生對數學課堂的學習興趣,確保學生在學習中可以快速提升自身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穆秀明.試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