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靜
摘要: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向著自由、開放、創新的方向不斷發展,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了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一大“心病”。基于新課程背景,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認真貫徹新課程教學理念,結合班級學生的基本學情,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基于此,本文對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進行一定研究,以期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有效教學
前言: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好動的天性,注意力很難集中。然而,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授課教師往往采用籠統、落后的教學方式,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進行數學學習。基于新課程背景,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地探索能夠改變數學教學現狀的有效方式和策略,活躍小學數學課堂的氛圍,為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奠定殷實的基礎。
一、創設問題式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
新課程改革強調小學生的提問能力、質疑精神的培養。因此,在實際小學數學課堂,教師應該積極地融入問題提問環節,創設問題式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和動機,逐步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數學學習和探究,促使學生能夠盡快實現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狀態的轉換。
例如,在教學《圖形的運動》這一課的過程中,其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旋轉中心、角、方向這三要素。在實際小學數學課堂,為了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學習,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問題提問的探究性,巧妙地提出:“分別繪制出鬧鐘時針順時針轉動90度、180度和360度的指針轉動畫面,這些圖形之間又有怎樣的關系?時針經過轉動之后發生改變了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分別自主繪制上述圖像,摒棄通過自主觀察、思考和探究找出圖像之間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思考“旋轉”的具體含義。通過這種探究性問題的提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數學實踐應用能力,還能夠讓學生直觀形象地體會到圖形旋轉變換的基本性質,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滲透數學思維,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往往更加注重數學基礎知識和內容的傳授,忽略了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自然很難得到提升。因此,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地將數學思維融貫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方面面,不斷地鍛煉小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打下基礎。
例如,在教學《認識分數》的相關內容的過程中,旨在讓學生初步認識分數,能夠比較分數的大小。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我們班的小明同學今天生日,他要為將蛋糕首先分成六份,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來分蛋糕呢?”,這樣的場景學生非常的常見,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可以快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隨后,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學生:“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六份,那么這一份是蛋糕的?它可以用哪一個數來進行表示?”來導入這一節課的主題,引導學生觀察這一個蛋糕的總份數以及自己分到的一份蛋糕,通過利用數形結合思想,“分數”的概念就很清晰地浮現在學生的腦海中了。
三、理論聯系實際,提升學生數學實踐應用能力
任何知識都來自于生活,因此想要充分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水平,教師就需要從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著手,創建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實際中挖掘數學知識,同時也能讓學生在日常數學課堂學習中借助生活常識來進行數學知識理解,不斷地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實踐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數據的整理和表示》這一課的過程中,其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基本特征,學會利用統計圖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教師可以創新性地創設這樣的生活情景:“小熊想要開一個賣鞋子的店鋪,你們認為它在準備營業的過程中需要做怎樣的調查呢?我們一起來幫助它好不好?”,積極地引導學生思考:從鞋子進貨需要進行怎樣的調查?我們可以利用怎樣的統計方法來進行調查?統計方法又有怎樣的聯系和區別?,引導學生嘗試不同的統計圖的統計,分析各個統計圖在展示數據上的優缺點,強化小學生對不同的統計的實際功效進行認識和理解,不斷地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統計圖、統計方法應用于他們的生活實際中,促進小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促使小學生能夠更快地適應新課程改革。
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進,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為了切實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以創設問題情境、滲透數學思維方法和聯系生活實際等方面著手創新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構建健全小學數學學習知識網絡體系,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韋慧.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如何實現有效教學[J]. 魅力中國,2021(1):130.
[2]黃雅敏. 基于新課改的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提高探究[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