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
摘要:近些年,伴隨著新課改如火如荼地進行,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教學觀念逐漸被革新,隨之而來的是各學科教學的更新,增加了更加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同時,在教學提升的情況下,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遷移能力,已經成為目前小學數學教師討論和研究的焦點問題。
關鍵詞:遷移能力;小學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8-259
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遷移能力的培養,時代的發展表明遷移能力的重要性愈來愈高,對學生的教育教學也一定是趣味生動的,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對社會有利的人才。那么,針對數學知識的枯燥性和小學生群體心理特性,如何構建培養遷移能力導向下小學數學課堂是值得每個教師重點思考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根據他們身心發展特點和課堂表現進行及時反思,激發其學習興趣和熱情,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目的。
一、注入新式方法,打開學生眼界
案例:在平行四邊形面積求解教學中,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利用公式去求解,但是我們的教學過程必須要教會學生公式背后的原理。
筆者: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解方式。我們都知道長方形面積的求解公式是:面積=長*寬,那你們猜想一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可能是什么?
學生:是長*高。
由于二者之間教學的內容簡單,只有這兩個概念,所以學生很容易就能猜想到。
筆者:那你們知道為什么是這樣嗎?
學生一臉茫然:不知道。
借此,筆者就引出了一種全新的解答思路,叫:割補法。學生聽到這個方法后還是不明白,這就需要教師進一步作出解釋。
筆者:一個平行四邊形是有兩條高的對不對,我們把這兩條高都畫到圖形中,是不是可以看出來平行四邊形被分割成了三部分。分別是兩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中間位置的長方形面積很容易計算,那兩邊的三角形面積怎么算呢?
這里筆者給學生留了一個疑問,為接下來的教學做了鋪墊。為了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筆者決定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使他們將知識遷移到現實中。筆者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張白紙,在白紙上任意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用剪刀剪下來,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再把兩條高標注好,再次用剪刀沿著線段減下來。學生驚奇的發現,兩個三角形可以拼接成一個長方形,兩個長方形的面積之和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知識的遷移能力代表了學生對本堂課的學習水平,這樣看來,學生的學習效率很高。
二、聯系生活實際,解決現實問題
案例: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行為還是學生的學習行為,最終目的都是面向生活,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筆者: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求解過程,我們運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學生:割補法。
筆者:很好,我們在分割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只用到了分割,而沒有用到補充,在接下來的三角形面積學習中,我們需要使用補充圖形的方法了。
有了之前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學習,學生對割補法多少已經有了了解,因此學生的遷移能力再次被體現出來。
筆者:我們任意畫出一個三角形,通過補充可以變成一個長方形,這時,三角形的面積求解就簡單多了。
學生像是被洗腦般的恍然大悟,于是筆者結合生活問題向學生提問,以此來提高他們的遷移能力。
筆者:我們的教室中有一個閑置的角落,假如說要做一個三角形的書架,要做多大的呢?
筆者給出學生一些數據,學生就計算起來了。
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學生能夠掌握到更多的數學知識,也會將所學知識遷移到生活實際中去,這樣便能夠很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實際上,在創設生活化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班級中學生的生活實際,不能讓創設出來的情境與學生生活相差太遠,使得學生無法展開想象。基于此,在開展教學之前,教師要充分了解班級中學生的生活現狀,為創設情境奠定良好的基礎。生活素材中包含著許多因素,為了讓這些生活素材與數學知識更加相符,教師要對其進行數學化的加工,即教師應當去除這些素材中不利于教育的內容,同時還要讓這些生活素材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這樣,才能遷移生活素材更好地進行教學。
三、小組合作探究,知識活學活用
案例:本節課最后學習的是梯形面積的求解過程,筆者讓學生根據之前所學方法自主探究,培養遷移能力。
筆者: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以及三角形的面積求解,梯形同樣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圖形之一,那么它的面積應該怎么計算呢?
學生:梯形看起來好難。
筆者:我們進行小組探究學習吧,結合本節課知識,好好利用割補法,將知識遷移到梯形面積的探究中。
探究思維能夠促使學生具備強烈的知識遷移意識,對存在疑問的知識和問題展開深層次的思考與探究。自主合作能夠為學生提供思維活動的時機,是發展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教材內容來向學生提問,鼓勵并引導學生對問題展開主動思考、分析與探究,再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圍繞著該問題展開討論與交流,互相分享各自的觀點、看法和認識,實現思維的充分發散和有效互補,積極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積極投身于課堂教學改革的洪流,認真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及時反思和改進自身的教學,不斷創新既有的教學方法,樹立生本觀念,潛心鉆研,勇于探索,扎實工作,有趣的、鮮活的、學生喜愛的、高效的數學課堂就一定會出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的遷移能力也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田青.培養遷移能力,讓數學課堂激活兒童思維[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1(01):65.
[2]黃英梅.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19(09):137.
[3]張祖娟.小學數學教學中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9(05):147-148.
(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青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