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禮兵
摘要:職業本科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新成員,如何健康成長和發展是試點階段需要努力探索的問題。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對正在成長中的職業本科教育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本文就職業本科的培養定位,結合課程思政理念從加強教師思政能力、課程建設、課程教學及教學評價體系方面提出了優化職業本科人才培養的幾點建議,旨在探討適合職業本科教育健康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課程思政;職業本科;人才培養
1職業院校本科教育探索現狀
1.1職業院校本科招生困境
在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普遍不高的前提下,學生往往只是關注本科合作院校的名氣,并不關注專業本身。把填報高職院校作為過渡橋梁,使得學生對自身專業的選擇存在盲目性,只是期待盡快轉入本科院校,職業院校淪為本科院校的簡單生源提供者。
1.2職業院校本科專業培養困境
職業院校在選擇合作院校時一般都是聯合制定培養計劃,因為本科院校處于相對強勢的地位,因此,職業院校很難突出自己的專業特色。而且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常常會將2個院校的教學風格進行對比,人為地偏向本科院校,陷職業院校于尷尬的地位,職業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優勢無從談起。
1.3職業院校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困境
職業院校的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崗位職業必須技能為核心,培養高技能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由此可見,本科高職更加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然而職業教育從招生、到人才培養計劃都缺乏主動性,因此完成相關的人才培養目標就缺乏有效的支撐。
2基于課程思政視角的職業本科人才培養優化分析
2.1加強專業課教師的課程思政實施能力的培養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也是課程思政實施直接責任人,在意識形態的問題上不僅要認真學習,做到頭腦清晰、立場堅定,而且還要在行動上始終與黨與國家保持一致。職業本科要落實好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提升專業課教師的實施能力,就必須對專業課教師進行相關的培訓并建立有效的激勵措施。首先應加強教師的政治素養的鍛煉,可以由學校統一部署,由各二級學院黨總支定期開展相關的學習和培訓,如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精神、黨的十九大報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等理論知識,全面理解黨對職業教育事業的領導作用。
2.2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制定相應的標準
專業課教師通過學習和培訓,深刻理解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是其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通過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可以是中國傳統文化、誠信教育、職業精神、風險意識、創新精神等元素,也可以是反映社會正能量的具體案例,通過融入這些思政元素,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積極向上價值觀,潤物無聲地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學校層面通過教務處牽頭,各二級學院具體實施,由各教研室對課程教學大綱進行修訂,在課程思政理念下優化教學目標及教學過程,組織開展課程思政研討會、公開課、微課比賽等活動,循序漸進地推廣課程思政建設。通過學校各層面齊抓共管,營造良好的課程思政建設氛圍,使得教師能夠在更多的課程中發現蘊含在其中的思政元素,課程教學也能夠更加生動有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典型的課程思政教學課程,制定其課程教學大綱、教學目標及教學評價標準,之后以點帶面,優化本專業以及本校其他課程的相關標準,達到課程思政規范化的建設目標。
2.3課程思政的實施注重學生的參與
教育的對象是學生,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的反饋也來自學生,因此在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雖然教師要做很多準備工作,但不能是用灌輸的方式來實施思政,應當注重學生的參與,讓學生在參與中深刻體會到如中國文化的淵源,誠信的重要性,愛國、愛崗敬業等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潤物無聲地進行課程思政。如何做到這種教學效果,就是教師及學校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例如,可以采取情景教學、案例教學、角色扮演等多樣化的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提交調查報告、課堂匯報等方式來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評價。針對不同專業課要求,利用校企合作的資源優勢,可以請行業優秀的專家來課堂講學,也可以安排學生分批到企業參觀學習或者參與企業的生成實踐,在工作崗位上深入理解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的內涵。總之,育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堅持與時俱進、因勢利導的教育原則,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對學生的教育目的開展課程思政,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
2.4職業本科課程思政建設的評價體系
職業本科課程思政的評價體系,既要考慮到職業本科的育人要求,也要站在社會的角度審視是否堅持了立德樹人的基本原則,有沒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很好地融入到教學中,因此,其評價體系必須是多元化的,不能一刀切。課程思政作為職業本科中一項隱性的價值觀教育,評價體系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考慮:第一,課程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明確,在原有專業知識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也有課程思政的目標,并將兩種目標有機結合,對學生能起到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雙重作用。第二,課程教學大綱。教學大綱中能具體考慮到各知識點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通過對具體知識點的剖析,豐富原有教學大綱的內容,達到更能體現新時期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需要。第三,課程教學方法。針對課程的特點,區分理論教學方法和實踐教學方法。理論教學的內容有哪些,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有沒有明確;實踐教學內容是什么,教學是怎么進行的,這些教學方法是否能對學生進行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第四,課程教學過程。課程思政的建設評價不能只憑一些書面的材料,評價過程也應當執行知行合一的原則,要到課堂去聽聽課,了解教學怎么,要有切實的感受才行。第五,學生的反饋。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生的反饋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可以采取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個別訪談等方式來了解課程思政的執行情況。第六,課程考核標準。職業本科教育本身就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類教育,課程思政的結果也應當體現在未來學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中去,因此合理的課程考核標準的制定也非常重要。
結束語
目前我國職業本科教育還剛剛起步,職業本科教育應加強實踐技能型人才的引進,以課程思政角度提升教學效果,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制定有效的課程評價體系,挖掘思政元素,培養高素質的思政團隊,以利于當地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彭光彬,謝志洪.一種職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編制方法[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1(01):39-43.
[2]耿雪玉,李恒強,耿喜華.職業本科人才培養[J].中國冶金教育,2020(03):1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