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時間是否存在?現代宇宙學普遍認為,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時間是不存在的。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霍金解出:宇宙的時間由宇宙大爆炸開始的,討論在此之前的時間是毫無意義的,而物質與時空并存,只要物質存在,時間便有意義。對于時間的觀點,時間是宇宙中所有物質的三維運動對有意識(不包括生命本能的感知)生命體的感官影響形成的一種非物質存在。有意識生命體應當不局限于人類。在物質與運動的基礎上,存在的只有規律,而時間并未形成、出現。高等生命的出現,在發現、把握規律的過程中定義“時間”,用以度量、利用這種運動規律。人類對時間產生了相當的依戀,歸根結底是對物質運動過程的依賴,在這種依戀下,生命綻放出自己的光彩。
【關鍵詞】 時間;存在;宇宙;生命價值
【中圖分類號】B018?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22-0062-02
一、生命的存在是時間存在的必要前提和價值所在
當生命不存在的時候,時間又有什么價值,而度量時間更無意義,不,更準確地說,誰來度量時間,宇宙萬物一片死寂,時間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因為時間是由人類對萬物進行思考命名的,時間虛無縹緲,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呢?而且時間看不見摸不著,只能通過觀察身邊的事物變化來感受時間,它就像一種“絕對速度”,假定時間是真實物質的存在,它又以一種什么狀態存在呢?粒子?那將是比夸克還小的粒子,這種粒子存在的“世界”將比“量子世界”還神秘的多的“世界”,以人類目前的認識和科學技術,是無法認知、接觸的,那是一個全新的、未知的、神秘的領域,可以說,這是一個純粹時間的“純潔的世界”,人類未涉足未指染的世界,在相當長的歷史創造中無法窺探的領域。
從另一方面來看,之所以稱作“純潔的世界”,在于時間本身,從人們已知的認知來看,時間是最為強大的存在,先不論它是否真正存在,但在人們的認識體系中它是無所不在的,就如同馬克思所說:時間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如若時間是真實的物質存在,時間的強大以至于宇宙中最狂暴的力量——宇宙射線脈沖、宇宙中最強大的星體——黑洞、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質——暗物質,在時間面前顯的蒼白無力,難有說服性。
時間的物質存在形式還有一種情況,時間以一種波面存在,波面與波面之間以不可察覺的間隙保持平行運動,當然,這里的平行是指波面某一點相對應的平行,它是絕對與相對的結合,因為這個時間的波面不一定是水平面,可能存在眾多凹凸點,正如波動的海平面,而且不光具有海面的不規則性,還具有它的運動變化性,但最終,時間波面之間存在絕對的平行。當時間波面穿過生命體時,刺激新細胞的產生,同時帶走衰老細胞的活力。
顯然,在時間的物質存在問題上,是否定的,時間僅存在于高等生命體的主觀意識中。愛因斯坦認為;“現在、過去和將來之間的差別只是一種錯覺。”時間倒流或回到過去,其實是建立在一個不存在的邏輯基礎上的。而高等生命體以物質為基礎,以物質的運動為對象,以發現和把握運動規律為目的,定義了時間。例如人類,在歷史長河中人類觀察萬事萬物變化總結概括抽象出的高深的抽象的“尺子”,一把長度根據生命的認知不斷延長的“尺子”,用以尺量生命的變化速度,發現生命變化的規律,而這里所說的生命的廣義上的生命,包含狹義的生命和“生命”,“生命”指不具備活力的物質,即除生命體之外的一切物質。一個人,可能并沒有發覺自身的微弱變化,在朝九晚五的工作中,忘卻時間的流逝,但他能夠從其他事物的變化感知時間,其實也就是從運動變化中發現隱藏的規律,從而規范生活秩序。而且生命才是宇宙萬物最神秘、最強大的存在,只要搞懂了生命的存在形式,把握了生命的真諦,也就抓住了時間的影子,獲得時間的強大力量,時間旅行、延長壽命不無可能,所以,時間的強大力量是對生命所蘊含的知識與力量的抽象的概括、認知和表現。
生命的奧秘比之黑洞有過之而無不及,時間只是生命探索宇宙洪荒道路上用以更方便觀察、記憶運動變化的一種尺度定義。而生命體的存在,是時間這一定義存在的必要前提,而意識的產生則加速了時間定義的形成,因此,生命的存在就是時間存在的意義所在。
狹義的生命包括人類認知內外宇宙范圍內一切有生命活力的存在,包括人類尚未發現的外星生命體,而前面所說的意識的載體,也包括可能存在的外星高等生命體。而這把“時間尺”有兩個特性,一就是長度的無限延伸性,根據人的認知不斷深入而不斷延伸,正如馬克思所認為的那樣,人的認識是無限性和有限性、相對性和絕對性的統一,時間的已知確定的長度是無限延長的,而時間尺度的兩端仍處于一片迷霧之中,只有人類到達宇宙的盡頭,搞明白所謂宇宙大爆炸的起源、過程,才能把握住微毫的時間尺度的一端,而后,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狀態的“問好”又刺激著生命探索的動力,這將是非常漫長的過程,以人們目前掌握的一切,是無法想象的。生命的誕生定義(創造)了時間,而人類則越來越依賴時間。
在黑洞問題上,公認的時間流速發生變化,更傾向于“光的折射”理論。黑洞可以吞噬光,當光經過黑洞范圍是絕對會發生偏移,最終被吞噬。在黑洞范圍內是否會存在小微型蟲洞、不穩定的磁場亂流,縮短了黑洞邊緣的距離,而人們只能觀測到可見光,當光在黑洞范圍發生折射,就屏蔽了人們的眼睛。同理,通過宇宙射線、能量變化來探測黑洞,會受到不穩定能量的干擾,從而屏蔽某些可能的存在。
二、時間依賴下的生命價值
時間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時間概念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
(一)時段——搭建生命的高度
從古至今,不一定是時間流逝的過程,可能更應該是生命演化的過程,這一過程長則一切生命體的進化,短則個體生命的成長歷程。以人類為例,一個人的認知水平是有限的,全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人猿在一代又一代對未知的探索學習中,擺脫樹棲生活,學會直立行走。
古人研究天象,鉆研草本,撰寫史書,創造文學,經歷千百年的積淀,成就了中華民族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也成就了世界的文化多樣性,從而提升了人類這一生命群體的價值高度,進入文明社會。
就個體來說,在有限的生命歷程中,學習了文化知識,掌握了生存技能,豐富了社會閱歷,在艱難困苦中不斷磨煉自己的意志,《孟子·盡心上》中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不為人所周知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攀登生命的新高度,為變化莫測的未來做好充分的準備,未雨綢繆。在國家、社會、人民需要的時候,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二)時刻——擴展生命的寬度
成就生命的高度是擴展生命寬度的基礎和前提。生命的高度是指生命的品質境界,而生命的寬度則是對品質境界的流露,對外界無意識地表現出來,起到正面的、積極的影響,并收獲必要的人生價值。
擴展生命的寬度,不僅包含人類,還有其他不具備意識的生命體。可以把擴展生命寬度這一行為劃分為本能的和有意識的兩種行為。流浪漢冒著生命危險勇斗歹徒,救下被劫持的女子,這是一種有意識的高尚的行為,而做出這種行為的動機來源于自身的品質境界。警犬進入危險環境搜尋被困者,海豚拖起落水者,雖然動物只有無意識的本能,卻能夠做出智慧的行為。
意識只屬于人類,而智慧卻是萬物皆有的,這種智慧也賦予萬物生命境界的高度,也只有成就生命的高度,才能得以擴展生命的寬度。不管是遭人嫌棄的流浪漢,還是毛毛蟲羽化成蝶,是人還是動植物,心懷大愛、維持“平衡”的秩序,才能綻放生命的魅力。
三、總結
現代宇宙觀認為,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確定時間,是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化的規律。例如月球繞地球周期,地球繞太陽周期,地球自轉周期,原子震蕩周期等。
愛因斯坦說時間和空間是人們認知的一種錯覺。空間中最偉大的創造是生命,而高智慧生命體最偉大的創造則是時間,因為它讓運動有了規律可循,讓生命的進化有了秩序,是生命賦予了時間以概念和意義,承認了它的存在。
人們是如何發覺感知時間的呢?是鐘表、太陽的東升西落還是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這一切都屬于萬事萬物的運動變化,歸根結底是物質的運動——宇宙中永恒的狀態。
而鐘表本身就是人類創造出來以測量時間的存在,鐘表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觀星臺、日晷,我國北宋蘇頌等人發明了“水運儀象臺”,它是最早采用齒輪的機械計時儀,被已故美國著名科學史專家李約瑟譽為“現代天文鐘的鼻祖”。這一切都是對日月位置變化的觀測、記錄,尋找規律的創造物。人類創造時間來把握運動的規律,創造鐘表來測量時間,人類的生活與時間密不可分。
參考文獻:
[1]馬丁·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M].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
[2]吳大江.現代宇宙學(第2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3]斯蒂芬·霍金.時間簡史[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梁帆,男,漢族,甘肅民勤人,哈爾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學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