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紅
摘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實施趣味性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態度變得積極和主動,還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不斷提升,并提高學習效率。基與此,本文對小學數學課堂趣味性教學實施途徑展開了探討,希望可以幫助小學數學教師更好將游戲與課堂知識融合,并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實施途徑
前言:
小學數學的知識比較平淡無味,假如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便會令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大幅降低,進而影響學習數學的效率。同時,也會令數學課堂的氣氛缺少活力。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實施趣味性教學,可以很好的解決上述教學問題,令教學方式有效有創新。并且,還應將數學與游戲、生活等巧妙整合在一起,令數學課堂充滿樂趣性和實用性,進而有效達到趣味性教學的目的。
一、通過信息技術提升課堂趣味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處在形象思維的發展階段,往往對直觀、形象的事物更為敏感。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在教學方式上充分應用信息技術,使數學知識更形象展現在課堂上,才會令學生更快速理解教師所講授的數學知識,進而收獲理想的學習效果。
比如,在《認識可能性》的數學知識中,教師假如直接依據教材授課,便容易令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模糊的印象,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信息技術制作一定數量的反應可以性的短視頻,如,在紙箱中放入兩種不同顏色的圓球,學生去抓取后的不同結果;或是擺放不同的撲克牌,分別去翻取,令學生看到各種結果。開始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可以這樣來問學生:“同學們,在一個紙箱中有兩個紙條,一張紙條是寫著有糖,一張紙條寫的是無糖,假如是你抽取紙條,想象一下會投到哪張紙條呢?”學生便會按照自己的心意回答教師。之后,教師再說:“同學們,現在我們來觀看一下這個視頻,視頻中有一個紙箱,紙箱中紅色和藍色兩種顏色的球,且數量相等。猜想一下,稍后中視頻中的學生會抓取一個什么顏色的球出來呢?”學生便會集中注意力去觀看視頻。當這個視頻播放完成之后,教師便可以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從中總結出規律了嗎?”學生通常會回答不出教師的問題,并且情緒變得低落。此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抓取兩種球的可能性均是有的,只是所占比例不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便會領悟到問題的答案:“可能性是沒有規律的,可能性只能用大或小來形容。”同時,也會令學生體驗到成功樂趣。
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教學,不僅可以提升課堂趣味性,還可以數學課的教學方式得以豐富,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到課堂上,從而有效提升學習數學知識的質量。
二、創建生活情境使數學課堂更具趣味性
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有廣泛的體現,倘若小學數學教師脫離生活進行數學知識的傳授,會令數學課堂的氣氛過于平淡,缺少趣味性。基與此,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引入到生活情境中,讓學生體驗應用數學知識的樂趣,進而對數學形成濃厚的興趣。
比如,在《時間單位的關系》一課中,教師便可以在講授完理論知識后,通過生活情景來有效使數學課堂更具趣味性。教師可以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思考:“放學了,小熊與蝸牛共同離開學校,小熊用了1個時到家,蝸牛用60分鐘到家,哪名同學來評判它們兩個誰用的時間少?”此時,教師可以提示學生:“1個小時等于60分鐘。”這樣學生便會清楚這個時間關系。并掌握分鐘與小時兩個不同的時間單位的關系。之后,教師再對秒的知識進行授課。當學生掌握了秒、分、小時的等量關系后,教師便可以在課堂上導入這樣一個生活情景:“體育課上,同學們正在進行行跳繩比賽,以跳繩次數滿30次為標準,哪名學生用的時間短即為獲勝。其中,有三名同學的用時比較短,小蘭用了120秒時間,陽陽用了1分40秒,張朋用90秒。請問這三名學生中,哪名學生是最快完成跳繩運動的呢?為什么?”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討論,然后再讓學生分別來回答這個問題。當學生思考和計算后,教師便可以先讓一名學生來回答:“某某同學,這三名同學中,誰的速度最快呢?為什么呢?”學生經過思考便會回答教師:“是張朋,因為1分鐘等于60秒,小蘭用了120秒,陽陽用了100秒,而張朋用了90秒。”這樣便可以使學生通過教師創建情境輕松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并且令數學課堂的氣氛變得活躍,使數學課堂不再平淡無趣。
教師通過創建生活情境,不僅可以使數學課堂更具趣味性,還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教學中發散思維,盡情發揮,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通過游戲競賽使數學課堂充滿樂趣
除了通過創新教學方式、結合教學內容創建生活情境,教師還可以通過在數學課堂上導入游戲競賽,為學生創建游戲情境的方式,有效實施趣味性教學。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特征,好勝心強,對游戲十分喜愛,所以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游戲競賽有效整合在一起教學,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還可以使數學課堂的充滿樂趣。
比如,在《20以內數進位加法》的數學課堂上,教師在講授完進位的方法之后,便可以舉辦這樣一個游戲競賽,使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并快速掌握這部分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有關此部分知識的計算題卡,用于游戲。在課堂上,教師先向學生講明游戲競賽的玩法和規則:“五人一組,并且組在10鐘之內計算完題上的20道數學題。哪組按時并準確完成即為勝利,否則便是失敗。勝利的小組可以獲得五支鉛筆的獎勵。”然后,再讓學生通過抓紙條的方式進行分組,這樣便可以使學生的熱情有效提升。之后,教師便可以將題卡分別發放到每個小組中,讓每個小組同時開始游戲競賽。
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游戲競賽中,還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相關數學知識的印象,并打下牢固的數學基礎。
總結: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實施趣味性教學,需要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使教學方式不斷創新,才會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并且,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為學生創建具有趣味性的游戲和生活情境,才會令學生高效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并積極思考,從而提升學習數學知識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孫發元.如何增強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研究[J].學周刊,2021,3(3):151-152.
[2]劉站美.探究趣味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1):146,148.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第二實驗小學 26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