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婷
摘要:語文是小學的一門重要學科,它貫穿于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學好語文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他應該意識到自己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不斷探索多樣化的方式來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從而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觀念;課堂效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也發生了變化。要改變一個老師講課為主,從過去到現在為主,學生的自主學習,在中國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應試教育的影響,喜歡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其它方面的發展,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沒有充分提高課堂效率。因此,為了實現課堂效率的提高,中國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不斷探索多樣化的方式。這篇文章主要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展開探討和研究。
1、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對于小學生們來說,興趣就是促使他們學習的老師。因為他們年齡較小,沒有定力,在課堂上具有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的表現。所以,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如果課上的內容沒有一點使學生們感興趣的東西,氣氛沉悶,那么學生們就很難專注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所以,作為語文老師,要善于根據小學生的階段特點及興趣內容,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比如說創設相應教學情景,老師們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創設出相應的場景,給學生一種置身于其中的感覺,調動小學生的興趣,豐富小學生的情感體驗,最后有效提高語文課堂的授課效果。
比如說在學習《猜字謎》這篇課文時,這節課的內容就是讓學生學習漢字的有趣性,知道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對漢字的熱愛之情。首先,我為了調動學生們的興趣,創設了一個猜字謎的情景,讓同學們猜一猜以下謎語:“一是功過各一半;二是牛過獨木橋;三是天沒有地有,我沒有他有。”同學們都積極回應搶答,接著我找幾名同學回答,并出示正確謎底。在猜字謎的這個過程中,我會指導學生學習識字方法,如第一個,根據字謎字面的意思,我們可以對原來的字進行拆分,然后重新組合,這叫“組合法”。猜完謎語后導入新課,我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將不認識的生字詞多讀幾遍。最后我讓同學們課下去搜集字謎,我們將搜集到的字謎開展一個比賽,看誰猜的快、猜的多。如此,我通過相關情景的創設,調動了學生對語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不由自主的參與到語文課堂的學習中。
2、開展實踐活動提高教學效率
向學生傳遞語文知識并不一定非得用課堂教學的方式,還可以運用實踐活動的方式。實踐活動是教師向學生講授語文知識和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方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的實踐活動有很多,實踐活動要符合學生的認知,還要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和語文課程。教師開展實踐活動是為了配合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的項目應該是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師讓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在新穎的環境下學習語文知識。
3、引導合作探究,豐富教學內涵
在現階段的教學中,越來越強調學生自主的方式,而合作探究就是一種重要方法,它是指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中,教師們通過設置問題等方式為學生鋪墊好語文課堂授課目標,通過學生們自主討論的方式來實現課堂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學習《坐井觀天》一節課文時,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們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知道看問題要站的遠,目光不能短淺。首先,我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引入教學:“同學們,老師今天給你們講個故事,從前有一個青蛙,住在一個深井中,它每天坐在井底觀察世界,從來沒有出來過,某一天,飛來了一只小鳥,落在了井邊上,與青蛙展開了溝通,你們知道它們說了些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研究這個故事。”接著我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朗讀課文,一起討論青蛙和小鳥說了什么,把它們說的內容在課本上畫出來,并思考一下誰說的正確。學生討論的過程我進行巡視指導,找一些意見不同的同學上臺回答,我進行點評。然后我通過板書的形式總結本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最后我讓學生們做個小實驗,每位同學準備出一張紙,把紙卷成一個紙筒,透過紙筒觀察外面,看看發現了什么,如此來引導學生感悟本篇課文中蘊含的道理。這樣,我通過讓學生們自己討論、動手實驗的方式學習本篇文章,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豐富了教學內涵。
4、明確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主體
在新課改中明確提出過,現階段我國的教學模式中,小學語文老師要變學生為課上的主體,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合理設置教學方法,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的參與到小學語文課堂中來。所以,作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老師,應該明確這一觀念,在課前設置好教學目標,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符合小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與方法,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彌補傳統課堂上的不足,進而促使課堂效果實現最大化。
比如在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的時候,在課前我進行了精心備課,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們通過朗讀的方式,感受語文課文的韻律美,在學生們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們觀察,探索的興趣。首先,我通過談話導入教學:“同學們,秋天是不是成熟收獲的季節?在這個季節里,種子寶寶會告別自己的媽媽開始新的生活,你想知道植物媽媽是用什么辦法來送別自己的孩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然后我讓學生們自己朗讀課文,思考每段落之間的特點和內容,并且自己分析文中的生詞:旅行、蒲公英、降落傘、山洼、豆莢、豌豆。品讀完成后,我給學生出示句式“只要有風輕輕吹過,孩子們就乘著風紛紛出發?!蔽易寣W生反復朗讀這句話,感受文中多次出現的“只要...就...”句型,并讓學生試著使用這一關聯詞進行造句,最后讓找幾名同學上臺說一說,從而促進學生遣詞造句能力的提升。這樣,我通過課前的精心備課,讓學生們在教學目標指引下有效學習,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結束語:面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教師運用“課堂教學配合課下鞏固”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在實踐運用中,教師要選擇有利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黃永紅.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29):3-4.
[2]曹麗娟.多元化教學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2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