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運用典型性、形象性、生動性較強的歷史細節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通過具體歷史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充分理解重難點知識、構建系統化歷史學習體系、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歷史細節拓展;初中歷史;應用研究
引言
歷史是一門由大量豐富和生動細節構成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合理應用歷史細節拓展,促使學生在生動且具體的情節中深入感知和理解歷史知識,并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為深入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在課堂導入中應用歷史細節拓展
在初中歷史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應用歷史細節拓展,基于適度性和趣味性原則來選取細節案例,不能過于深奧或繁雜,應合理把控課堂教學時間 。以“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講授新知之前可以先引入 1949 年 10 月 1 日開國大典上54 門禮炮齊鳴28 響的歷史細節,之后詢問學生:“為何 54 門禮炮要齊鳴 28 響?有何深意?”之后,教師告訴學生,54 門禮炮是為紀念五四愛國運動,齊鳴 28 響則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領導人民艱苦奮斗 28 年,最終獲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那么,為何要在這么隆重的時刻紀念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呢?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上述問題學習新知,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隨后的課堂教學做好鋪墊。以“三大改造”教學為例,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以呈現一張舊版《人民日報》,學生都十分好奇這張報紙的出版日期。之后教師告訴學生這張報紙出版日期為1953 年 9 月 25 日。這個細節雖小,卻透漏出一個十分重要的信息,即《人民日報》以頭版頭條的形式公布過渡時期總路線,即“一化三改”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典型的新民主主義社會背景下允許手工業和農業等個體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直至 1952 年,已逐漸消滅國內不斷擴大的帝國主義侵略、官僚資產階級及地主階級勢力;1953 年公布的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三大改造。最后,教師提出問題:“為何要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手工業、農業呢?”“又是如何改造呢?”由此成功開啟新課之旅。
二、在重點內容教學中應用歷史細節拓展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學重點由歷史史實、重大事件、歷史概念等組成。由于此類知識有一定抽象性,因此學生在理解時不可避免會存在難度,此時就需要教師在重難點教學中運用歷史細節拓展,生動形象地為學生解釋抽象內容,促進學生充分理解新知,實現預期教學目標。以“太平天國運動”教學為例,該章節重難點內容為農民階級局限性,學生在理解時有一定難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呈現“天王寶座”和“天王府模型圖”圖片,同時為學生呈現《中國近代史教程》和太平天國有關記載,通過文字細節敘述和圖片直觀視覺沖擊讓學生深入理解和感悟當時社會背景下太平天國領導者在政局趨于穩定后不思進取、沉迷享樂。這種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太平天國從盛世走向滅亡的整個歷程,還可以借助歷史細節拓展,突破難點。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難以理解歷史事件。教師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幫助學生理解難點、解決學習問題,進而深化對所學歷史知識的理解。以“第二次鴉片戰爭”這節課為例,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該章節時會產生以下疑問:“為何中國剛經歷第一次鴉片戰爭后,還會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戰敗 ?”“當時中國已有魏源、林則徐等眾多有著先進思想的中國人,為何沒有吸取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經歷,而重蹈覆轍 ?”此時,教師就可為學生呈現《南京條約》中部分歷史細節以解決學生困惑,如條約中寫道:“大皇帝恩準……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睆臈l約中可看到“恩準”和“給予”等字眼,由此可分析清政府在鴉片戰爭后仍然以高傲的姿態面對全世界;大炮并沒有讓清政府從天朝上國的美夢中蘇醒過來,反而繼續沉浸在美夢當中。有史學家運用“戰后與戰前完全一樣,麻木不仁,妄自非大”等詞語形容當時的清政府。歷史教師可指導學生從“恩準”和“給予”兩個詞匯理 解《南京條約》,借此了解清政府在鴉片戰爭后的心態,那么學生就會深層次理解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為何再次失敗。
三、在人物事件教學中應用歷史細節拓展
初中歷史教師在講解歷史事件和人物時,應盡量為學生還原特定時空環境和氛圍,因為特定的環境與氛圍能體現歷史人物內心或展現其命運,更是某個具體歷史事件發生的前兆。教師可以通過應用歷史細節、再現歷史事件和還原歷史人物風貌,沖擊學生心靈和思想感情,引領學生穿越時空感受與體驗歷史人物和事件,增強思想感情體驗。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學生將已有知識體系與經驗相結合,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在講解“抗美援朝”的內容時,教師先讓學生帶著問題深入閱讀教材內容和觀看配圖,以層層提問和講讀法、小組討論形式歸納總結抗美援朝的原因。之后,教師讓學生討論中國給予朝鮮援助或不給予援助的利弊,幫助學生理解中國當時所處的國際環境非常惡劣,只有出兵援朝才能保家衛國。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講述抗美援朝的經過,運用歷史細節豐富教學內容,引領學生走入當時的歷史場景。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學生學情,豐富教學內容,應用歷史細節拓展,完善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進而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余濱. 細節拓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14):63+66.
[2]李芳. 細節拓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 試題與研究,2020,(08):125.
寧陽縣第二十五中學 焦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