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龍
【摘 要】語文是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語文教學培養的是人的理解和表達能力,而這兩種能力不僅對學生日后參與社會生活非常重要,也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與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與效果的重要前提。所以說,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不僅是全體師生的共同需要,也是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之一。
【關鍵詞】學生主體性;主動性;語文課堂教學;
主動參與進入 21世紀, 生產力飛速發展,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 社會變化的節奏日益加快, 社會競爭也日趨激烈 。適應時代要求, 自 20世紀 80年代以來, 世界各國紛紛掀起了教育教學改革的熱潮 。一批代表現代先進教育思想的教學流派和學說應運而生,如布魯納的 “學科結構 ”與 “發現法 ”原理, 布盧姆的 “掌握學習 ”理論, 贊可夫的 “教學與發展 ”實驗,巴班斯基的 “教學過程最優化 ”理論, 阿莫納什維利的 “合作教學 ”, 羅杰斯的 “非指導性教學 ”, 以及瓦根舍因的 “范例教學 ”理論, 洛扎諾夫的 “暗示教學 ”思想 ,等等 。這些觀點和學說有一個驚人的共同之處 :無不把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主動性 、創造性等主體性素質, 促進教育教學過程的民主化和個性化放在中心地位 。在我國, “素質教育 ”方興未艾,迅速在中小學全面推行 。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即在于 “使全體學生生動活潑 、積極主動地得到全面發展, 最終實現國民素質的提高 ”。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學生 “生動活潑 、積極主動 ”的發展必須依賴其主體性發揮來實現, 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是在其主體性發揮的過程中呈現的 ;同時, 由于受年齡 、心理特征等多方面影響, 學生還是處于正在發展中的主體, 其主體性應當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得到發展 ?;谶@兩點認識, 在教育教學中, 要重視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但更重要的是促進其主體性的發展 。在我國, 主體性教育研究成果很多 。這些成果無疑為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持和借鑒性的實踐指導 。然而, 應當看到, 主體性教育教學在中學階段研究明顯滯后, 在課堂教學,尤其是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方面尚處于摸索階段, 還缺乏具體明確 、科學系統的論述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這個問題值得每一位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關注和探索 。基于上述原因, 以及自己十多年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思考與探索, 筆者將本篇論文研究課題確定為“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發展學生的主體性研究 ”, 旨在從中學語文課堂主體性發展的現狀出發, 對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發展學生主體性的必要性 、緊迫性, 發展學生主體性的途徑和方法進行嘗試性探討 。
2.主體性的含義及學生主體性的表現何謂主體性? 主體性是作為社會生活主體的人在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主動性 、獨立性和創造性等品質及能力特征 。即主體的行為動機是自覺自愿的, 行為過程是自主的, 行為的結果是創造的。在教育教學活動中, 教師與學生都是主體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 “教 ”的主體, 而學生是 “學 ”的主體 。因此, 主體性教育教學視野中的主體性是指師生雙方在教學中表現出來的主體性品質與能力特征, “主體性教學就是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活動, 它應當使教師與學生主體性都盡量得到發揮 ”。然而, 師生雙方的主體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顯然不同, 教師的主體性更多地表現為對學生學習的一種指導 、激勵和幫助, 而學生的主體性無疑既是主體性教學的出發點, 又是其歸宿 。 “主體性教育就是指以發展學生主體性為目標導向和價值追求的教育 ”。教育教學的成功與否, 學生的主體性是否得到充分發揮 、發展是一個重要的判斷標準 ?;谏鲜稣J識, 本文所探討的“主體性 ”就界定為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主動性 、獨立性和創造性 。
2.1主動性主動性即主體參與學習活動的行為不是被強制的 、勉強的 、被動的, 而是自覺的 、積極的 、主動的 。能使主體積極參與的動因有興趣 、愛好 、好奇心 、求知欲和成功動機等 。主動性是主體性發揮的基礎, 也是主體性發揮的最基本要求 。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主要表現為 :a.對學習有較穩定的興趣 ;b.能逐漸形成明確的學習動機與目的 ;c.主動安排與合理分配學習的順序與時間 ;d.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各個環節, 包括主動讀書 、生疑質疑 、主動交流, 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主動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各種練習 ;e.課后主動運用課內掌握的學習方法完成作業, 安排復習或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外知識 。
2.2獨立性獨立性也稱為自主性, 即主體具有獨立參與學習活動的能力與方法 。學生的獨立性是其主體性的核心 。主體具備了學習的獨立性, 才能在參與學習活動中有成功的體驗, 積極主動性才能得到長久保持 。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在學習活動中主要表現為 :a.在學習中有自信心, 相信依靠自己的努力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b.通過獨立思考去認識理解新知識 ;c.學習中會產生疑問并提出質疑 ;d.樂于參與討論, 討論中有主見, 不輕易放棄自己正確的看法去附和他人的意見 ;e.掌握獨立學習的方法并會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法 ;f.通過獨立思考, 正確完成各種練習作業 ;g.課后自主安排復習 ;h.運用掌握的知識與方法課后獨立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 。
結語
主體性是成就任何事情的主要推動力,在素質教育的新時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學習,積極創新,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培育高素質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龍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發展學生主體性試論[J].發現,2007(S1).
[2]莫慧蘭.論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意識的培養[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7(02).
[3]黃鋒盛.試論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意識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中),2013(06).
[4]鄧恩瓊.論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意識的培養[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12).
[5]龍麗櫻.試論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意識的培養[J].讀寫算:教師版,2017(44).
[6]申美蘭.基于學生主體性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求知導刊,2020(05).
高密市向陽中學 26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