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寶龍
【摘要】如何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是每一個語文老師都非常關心的問題。然而當前作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批改中,存在著以下現象:教師全批全改,反饋不夠及時;評語過于抽象,學生難以理解。這不僅影響著學生對作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在作文批改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實現“三個轉換”:由學生到老師的轉換,由寫作到閱讀的轉換,由理論到實踐的轉換。讓學生在批改中真正將這些抽象的評語和理論內化于心,并能切實運用到寫作之中。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批改;學生主體性;轉換
一、當前作文批改存在的現象
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作文教學中卻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作文批改方面。學生寫完作文后,教師往往收上來統一批改。但是由于時間或其他的一些原因。教師往往難以及時批改作文,反饋給學生,從而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學生對于老師寫得評語也不夠重視,老師的評語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一)教師全批全改,反饋不夠及時
作文往往由老師一人全權代勞,學生參與批改的機會很少。批改作文的工作量相對來說比較大。帶多個班的語文老師要批改上百本作文。這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在短時間內迅速批完,一種是在較長時間內較慢批完。前者意味著批改質量的相對下降,后者意味著反饋時間的延長。而大多數老師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作文內容,提高批改質量,往往會在不經意間延長了批改時間。以至于有學生戲謔“作文一交上,就沉睡在老師的辦公桌上”。由此可見,對于急切想知道自己作文情況的學生而言,沒有從老師那里得到及時的反饋。等學生的新鮮感和期待感已過,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難免會減少。學生沒有從寫作文中得到快樂,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學生對作文的興趣。
(二)評語過于抽象,學生難以理解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是很強,大多數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而教師的作文評語相對而言比較抽象。這對一部分學習成績比較優異的同學確實具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對于大部分同學來說,評語說的是什么意思,他們可能理解不夠準確。比如“沒有圍繞中心來寫”“文章主題不突出”等類似的話語。這樣的評語過于抽象,很多同學不懂。甚至有部分同學看都不看,就將作文扔到一邊。雖然老師認真批改了,但是學生沒有消化吸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能力之一。無論從教師批改的時間還是從作文評語起到的作用來說,教師作為作文的主要批改人,收效甚微,所以應該把作文的批改權還給學生們,讓他們在批改中享受樂趣,真正將作文技巧內化于心。
二、實現三個轉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作文批改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作文批改中,學生能夠體驗到樂趣,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去思考,去創造。首先這是一種角色的轉變,由學生到老師的轉換,會讓學生在心理上獲得滿足。其次,這是由寫作者到閱讀者的轉換,學生不需要再去寫作文,而是體驗作為閱讀者的樂趣。三是實現了由理論到實踐的轉換,學生可以在實踐中真正將知識技能內化于心。
(一)角色轉換:從學生到老師的轉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當在作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之間互相批改作文便是發揮學生主體性的體現。把作文交由學生批改,相當于賦予了學生一種老師的角色,會讓學生有不一樣的體驗。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當然前提是老師要做好批改前的培訓,并不是讓學生隨意修改,而是告訴學生依據相應的標準去改。當學生以教師的身份去批改作文時,對于教師角色的體驗以及對同學寫作內容和質量的急于了解,會給學生帶來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毫無疑問,這種角色轉變可以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滿足感。
(二)由寫到看:從寫作到閱讀的轉換
作文的學習一定要注意“多讀多寫”。閱讀是一個“輸入”的過程,寫作是一個“輸出”的過程。對于輸出,由于很多學生腹中缺少筆墨和素材的積累,所以寫作文時往往絞盡腦汁、搜索“枯”腸。這種體驗毫無疑問是比較痛苦的,也是學生比較抗拒的,勢必會影響學生對寫作文的興趣。而批改作文時,他們是作為一名讀者出現的,他們不需要再去挖空心思、費盡心力的去寫。相反,閱讀的欲望會驅使他們迫切想了解同學的作文內容。在作文的閱讀中,可以窺探到別人內心的秘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正是因為這種寫作到閱讀,寫作人到閱讀者的轉換,給學生帶來一種比較愉快的體驗,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放松和心理上的滿足,所以學生在批改作文時往往會有很大的興趣,并且會積極的參與其中。此外,學生在批改作文的時候,可以從同學的作文中獲得一定的借鑒:對于同學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引起自己的注意。對于作文中突出的一些亮點,自己可以借鑒學習,遷移運用到自己的作文寫作之中。
(三)知行合一:從理論到實踐的轉換
作文批改有助于學生取長補短,互相借鑒學習,同時能夠把作文技巧真正內化于心。此外,作文批改實際上是一個創造、再創造的過程。我們常說,作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就是這個道理。一篇好作文需要經過多次的修改、打磨,才最終完成。但目前存在的普遍現象是很多學生的作文往往只停留在第一遍上,很少有同學去修改,去再創造。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必須讓學生再次甚至多次修改自己的作文。所以作文批改,尤其是作文的及時批改與反饋就顯得格外重要。這就勢必要發揮學生批改作文的主體性,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批改作文,所學的技巧在實踐中不斷去鞏固和提高,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梢哉f,一個學生只有會批改作文了,他才有可能會把作文寫好。在不經意間將知識內化于心。學生在批改作文時往往會更加嚴謹小心,在批改作文時往往會逐條逐條去分析,不懂的地方也會更加積極的向老師請教,以免批改出現錯誤。
綜上所述,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必須轉變以往教師全批全改的教學理念,將作文的批改權適當下放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在“三個轉換”中真正體驗到批改作文的樂趣,同時在批改中感悟作文寫作技巧,真正內化于心,遷移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之中去。
深圳市龍崗區深圳大學附屬坂田學校 ?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