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傳姣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化,高校課程評估體系的構建也成為教育改革進程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就高校課程評估體系設計和實踐方法進行了研究和探討,首先分析了當前高校課程評估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其次針對高校課程評估體系構建的選擇和實踐構建方法和體系設計流程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高校課程評估體系;課程教學;實踐方法;多樣化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21-0035-03
課程評估體系是教學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對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檢驗的重要環節[1]。高校課程評估體系的建立和健全能夠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學習情況,促進學生學習發展,也能夠檢測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師教學質量[2]。評估是否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是影響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因素。科學合理的高校課程評估體系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改進,促進高校人才培養的高質量發展[3]。
一、高校課程評估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一) 課程評價主體單一影響評價效果
現階段的高校課程評估體系中涉及的評價主體比較單一[4]。一方面,部分高校評估體系只關注對教師的課程教學考核,忽視了學生、同行教師以及院校管理部門也是參與教學的主體;另一方面,在對學生進行學習效果評價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家長和專業學者的重要性,往往會導致評價結果的不全面、不科學,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改進,甚至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教師教學的主動性。
(二)強調以結果為導向,忽視了教學過程
現階段的高校課程評價和考核方式相對單一,仍舊將期中或者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評估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5]。這種以結果為導向的教學評估體系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以成績高低優勝劣汰,會對學生和教師產生誤導,一味地追求高成績、高績效,容易忽視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忽視評價系統的激勵作用,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以及綜合素養的培養。
(三)強調以理論教學為導向,忽視了實踐活動
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使其能夠靈活地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以英語商務禮儀課程教學為例[6],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在商務禮儀中英語的表達方法并應用于日常社交中。但在實際教學環節中,教師只注重商務禮儀的理論教學,沒有意識到商務禮儀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實踐條件有限,而且考核形式依舊為期末考試為主,過于注重理論考核,忽視了實踐考核環節。
(四)評價主體之間互動和交流受限
一般情況下,課程評價時間多為期中或者期末,容易造成評價信息反饋不及時、評價滯后等問題[7]。一方面,從開學至期末為期半年,時間周期較長,一些學生對課程評價信息的記憶不深刻,容易遺忘一些評價內容,不利于教師獲得全面且準確的評價信息。另一方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對于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反饋不及時,教師不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因此不能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展。
二、高校課程評估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
課程評估體系基本原則的構建是開展課程評估的首要前提,能夠促進評價過程和評價結果的客觀性、科學性和合理性,有助于更好地實現高素質人才的培養[8]。課程評估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多元化原則、過程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具體內容如下:
(一)多元化原則
高校課程評估體系在評價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教師教學質量的過程中要堅持評價的客觀性和全面性,堅持評估體系的多元化原則。評估體系的多元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高校應堅持評估主體的多元化。評估主體要涉及參與教學活動中的所有人員,不僅僅包括教師和學生,也要將家長、教育管理部門以及教育專家等人員納入評估范圍。另一方面,高校應堅持評估內容的多元化。新課程改革要求在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關注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意識的培養;既要考查學生學習成績,也要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及實踐能力的鍛煉。
(二)過程性原則
現階段的高校課程評估體系強調以結果為導向,將終結性評價作為考核標準,忽視了教學的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性。為了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全面性,高校課程評估體系要優化評價結構,注重過程性評估,在課程教學前、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結果等各個環節中應用過程性評估方法,有助于教師及時的獲得教學反饋,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自身的教學效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三)發展性原則
課程評估具有多種功能,分別是診斷功能、反饋功能、發現功能以及激勵功能。高校課程評估體系的建立要堅持發展性原則,改變善終結性評價模式,優化評價內容,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注重教學的發展和改進。高校課程評估的發展性原則能夠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起到督促作用,激勵教師不斷學習進修,提升職業專業技能,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三、高校課程評估體系的構建方法
高校課程評估體系的構建要秉持科學性和合理性。課程評估體系構建方法主要有文獻分析法、實地調研法、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歸納分析法、專家論證法以及經驗總結法等。在實際教學中,高校課程評估要綜合運用評估方法,采用多重方法結合等形式以確保評價的客觀合理。具體的常用評估方法如下:
第一,歸納分析法。高校在制定和設計高校課程評估體系時需要借鑒和搜集相關課程評價資料和文獻,將國內外的文獻資料與本院校的實際教學相結合,了解當前的高校課程評估體系現狀,分析和總結高校課程評估體系構建的有效策略,完善新課改要求對人才培養的目標。第二,專家論證法。在制定和設計課程評估體系時,高校要征求和聽取教育專家學者的建議,進一步改善和健全課程評估體系,推進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第三,實地研究法。高校可以組織課程評估小組與其他院校的項目組人員進行溝通和調研,實時考察和了解其他院校的評估體系情況,吸取和借鑒其可取之處,總結經驗,取其精華,優化本校的課程評價體系。第四,比較研究法。高校課程評價體系的制定要借鑒和比較國內外課程評估的不同,對比傳統評價制度與當前新課改要求下課程評估的異同,在比較中繼承,在比較中優化,從而實現課程評估體系的健全和完善。第五,經驗總結法。高校在制定和設計好課程評估體系之后也要不定期地進行執行結果反饋,并加以整理和總結,形成有效的總結性報告。
四、高校課程評估體系的設計流程
(一)課程評估指標體系的初步設計
高校首先應明確課程評估體系的評估內容,基于傳統的課程評價的內容(包括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資源、教學管理、學生),參照上述所確定的課程評估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結合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的結果,修改并增加新的評估內容。
1. 課程評估體系的評估指標設計。高校可依據相關文獻資料,結合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的結果,根據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通過組織研究小組成員進行遞進式討論,確定各級指標(該研究中評估指標分為2級),形成各級評估指標集,詳細規定各指標的考核內容、形式及要求。
2. 各級評估指標的權重設計。高校可基于上述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根據層次分析法、專家評估法、定量統計法等常用的確定指標權重的方法,分別確定不同等級各指標的權重值,即評價指標在同級指標中所占的比重。
(二)評估指標體系的專家論證與修改
指標體系初稿設計完成之后,高校需要征求相關專家或專業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并根據他們反饋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深入分析、討論與調研,從而對指標整體框架進行全面的改進和優化。
(三)課程評估體系的確定
通過上述三個環節,高校對評估指標體系進行整理和匯總,形成最終的本科課程評估體系。
參考文獻:
[1] 徐進. 創新創業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薪酬管理課程實訓教學體系設計[J]. 勞動保障世界,2017(27):9.
[2] 張莉. 高校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教學質量評估方法的研究及MIS分析與設計[D]. 北京:中國農業大學,1999.
[3] 姜尚熊,洪國武,岳豐,等. 高校體育課程評估方案設計[J]. 體育科學,1992(03):23.
[4] 曲樺. 高校課程評估體系設計與實踐[J]. 山海經(故事),2016(z2):382.
[5] 李亞亮,劉海濤,仝倩倩. 應用型高校園林設計初步課程教學改革——以淮南師范學院為例[J]. 安徽農學通報,2021,27(02):163-166.
[6] 袁琳,徐益. 高校信息素質教育模塊化課程體系內容設計[J].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8(04):102-104.
[7] 吳修勝,曹菊芳,王愛國,等. 項目驅動的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反向設計[J].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0,37(08):72-76.
[8] 周維. 基于柯氏四層次評估模型的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效果評估指標體系設計研究[J]. 新課程學習·下旬,2013(09):154-155.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