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雨
摘? 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現代化生活的沖擊下,失去了原有的生態環境,加之多元化文化、競技體育等因素的影響,新一代年輕人并不愿意投入時間、精力來了解、學習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導致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出現了斷層。鑒于此,本文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面臨的境遇以及應對策略進行了闡述,并從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改良創新、市場運作、學校中引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應對策略,以期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境遇;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812.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21-0134-03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對其進行傳承并發揚光大,對完善我國文化發展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1]。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發展不僅需要國家政策、資金支持,還需要自我造血、自我發展,才能突破當前的發展壁壘,促進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面臨的境遇
(一)群體年齡結構出現斷層,民族認同危機出現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主要傳承者來自民間,尤其是古老的體育運動,只有在民間才能看到蹤影,但隨著時代變遷、社會不斷發展,農村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老齡化嚴重,大部分年輕人流向了城市,導致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面臨傳承人斷層的困境。加之農村生產力低下,而進行傳統體育運動傳承不會增加收益,所以一些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者不得不另謀生路。青少年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者,應主動積極地投入傳統體育文化傳承鏈條中。但是在西方文化、現代文化的沖擊下,部分青少年認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學習并不重要,甚至很多人還對其進行利益衡量,比如高考不加分、和學校升學考試關聯度差等,這些都導致青少年不愿意在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上花時間。此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部分人應擔任起傳承責任,但是在現代化社會發展浪潮中,以往意志堅定的家族人員也開始動搖,在這種情況下,連家族成員都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生動搖,對于一些不了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人而言,更不可能主動承擔傳承任務[2]。
(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生態保護受到現代化文化沖擊
哲學中提到,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傳統的體育運動具有年代感,發生在經濟條件較差的年代,那時候沒有車水馬龍,沒有豐富的娛樂活動,人們休閑娛樂的方式就只有傳統的體育運動,比如牧民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是賽馬,草原就是比賽場地,通過牧民的組織,就能快速地開展賽馬活動。但是現在社會是高速發展的社會,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可以選擇的娛樂活動較多,尤其是互聯網的出現,讓很多人手機不離手,因此很難抽出時間來參與其他活動。很多傳統體育運動都是約定成俗的舉辦形式、舉辦規則,需要幾個部落、幾個村落或者幾個族群才能保證體育運動的順利開展,比如“八人秋”是苗族嫁娶體育運動,需要多個村落共同參與才能完成,由于村落中出現了群體結構斷層困境以及受現代化觀念的沖擊的影響,導致人們更傾向于選擇現代化的嫁娶方式,嚴重制約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一些地區雖然意識到傳統體育文化生態保護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現代化建筑、設備的過多融入以及人們參與的心態發生了變化,高腳馬運動、賽馬運動、拋繡球運動放在現代化的場景中進行,使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中的文化韻味蕩然無存,也失去了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真正意義和價值。
(三)西方強勢體育文化給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帶來挑戰
西方體育運動多為競技性體育運動,被納入國家監管體系,有完善的組織、傳播機制,而且由于投入市場運行機制中,所以發展得如火如荼,很多體育運動除了具有競技性質,娛樂性還很強,比如橄欖球運動、游泳運動等,因此西方體育運動在傳入中國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很容易被接受,還被納入教學課程中[3]。然而,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甚至一些不為人熟知的體育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和西方體育文化相比,我國的傳統民族體育文化缺乏強勢的吸引力。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國沒有健全的傳統體育文化保護機制,也沒有形成學校、社會、市場等多方面的推廣機制,導致傳統體育文化發展動力不足。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很多體育運動頗具文化色彩,但規則制定不嚴謹,缺乏健全的傳播體系,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無法傳播到海外,形成和西方體育一樣的發展勢頭。
(四)重視競技體育發展,缺乏對傳統民族體育保護
近年來,中國在奧運會體育比賽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這和我國重視競技體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從我國體育構成來看,有學校體育、社會傳統體育、競技體育,在這個結構體系中,社會傳統體育、學校體育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學校體育課時短,教學內容少,甚至因為文化課學習緊張,取消體育課程。雖然之后出現了素質教育、核心素養等教學理念,但是學校體育課程的弱勢地位并沒從本質上轉變。社會傳統體育一般為大眾休閑、娛樂體育,雖然國家對全民運動加強重視,對大眾體育投入力度增加,但是由于缺乏專業人員的引導和監管,發展也不甚理想。而對于競技體育運動,我國制定了健全的發展對策,并投入了政策、資金等多項支持,尤其是對于運動員的獎勵,多為多元化的物質獎勵,獎勵力度很大,這種激勵政策使體育界人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競技體育發展上。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作為社會傳統體育、學校體育的組成部分,國家雖然制定了相應的保護政策,由于缺乏發展動力支持,出現了政策和執行無法并行的尷尬局面,嚴重制約了傳統民族體育的發展。
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應對策略
(一)尊重傳統文化基礎上進行項目改良創新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傳承過程中,出現了斷層現象,這種斷層現象一方面受社會發展的影響,另一方面和傳統體育文化自身的限制性有關。社會發展勢不可擋,是歷史發展之必然,因此很難改變,但是傳統體育文化可以在保留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當前人們生活狀態、體育需求緊密相連,以此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鑒于此,人們首先應轉變對民族傳統體育的認知,看到傳統體育文化的價值,能夠對其進行深入的挖掘,發現民族傳統體育的閃光點,讓我國沉淀的民族體育文化熠熠生輝;同時也應客觀地看待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發現和時代不符之處,對其進行改良、創新,使之成為大眾容易接受的體育運動,以此為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二)將民族傳統體育投入市場運作中
時代發展是必然的,是勢不可擋的,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環境已經不復存在,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停滯不前,也不能暗自神傷,應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給鄉村帶來的改觀,有正向的一面,即當地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的腰包越來越鼓,也享受到現代生活帶來的便利,這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與此同時也應看到消極的一面,人們精神文明建設處于滯后的發展狀態,無法將固有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揚光大。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如果僅僅依靠國家“造血”,依靠外部輸入支持來維持發展,是缺乏發展動力的,也是無法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因此,民族傳統體育還是要依賴于自身發展,依賴于內部造血,才能獲得持久的發展動力。比如武術運動,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可以和西方國家體育運動一樣,和學校、旅游、商業活動等融合在一起,形成符合自身發展的產業鏈條,在經濟效益的帶動下來推動傳統民族體育文化的發展。
(三)在學校中引入傳統體育
民族體育文化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傳承斷層現象,尋找繼承人、發展傳統體育運動繼承群體是我國傳統民族體育文化發揚光大面臨的主要問題,作為教書育人、輸入知識的機構,學校應發揮其教育、引導價值,將民族傳統體育運動融入學校課程中,作為體育課程中的一部分,通過學習,讓學生一方面了解我國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學習、掌握我國傳統體育運動,促進我國傳統體育運動的發展,在學習的同時,學生也能耳濡目染,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形成心理上的高度認同[4]。如此,學生在面對西方體育文化強勢入侵的時候,也能有一個清醒的認知,而不是盲目、隨波逐流地追捧。
三、結語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重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但是從目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境遇來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面臨著傳承年齡結構斷層,學生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認同感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保護機制遭到破壞;西方體育文化帶來嚴峻的挑戰等問題。鑒于此,應在保留文化內涵基礎上,創新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投入市場化運營機制中,加強政府的引導和監管,并將其引入學校教育課程體系中,以此激發民族傳統體育內部發展動力,為促進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5]。
參考文獻:
[1] 張華.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及發展分析[J]. 今古文創,2021(07):121-122.
[2] 陳益波. 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困境及路徑優化建議[J]. 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03):7-8.
[3] 謝松林,陳捷. 城鎮化轉型期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現狀及應對策略[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08):97-98.
[4] 王東敏. 從體育教育視角分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民族傳統體育:尷尬的境遇與發展的新策略[J]. 運動,2011(07):1-2+88.
[5] 王曉芳,劉江宏,辜山.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活態傳承的本質與路徑[J]. 體育文化導刊,2019(01):39-42+70.
(薦稿人:熊前莉,上海體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