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進行作業設計,使其新穎有趣,能夠切實起到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作用已成為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小學數學作業與學生思維能力有關,它不僅是數學課堂活動的延伸部分,還是日常生活中實際數學問題的必要補充。改進數學作業設計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整合所學的數學知識。本文以教學實踐為出發點,從創新作業形式、豐富作業內容和增加作業趣味三個方面,對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策略展開討論,希望能夠對廣大同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作業策略
小學數學學科的一個顯著特征在于,這些比較淺顯的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被廣泛使用,學生隨處可見。因此,將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和生活進行緊密聯系,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體驗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大潮流。在這種形勢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也應該反映時代特征,既要與小學生的能力相匹配,又要注意聯系小學生的生活感受和對生活在情感上的需求,加強其新穎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以下就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出發,探討教師應該采取的作業設計策略。
一、創新作業形式
小學生正處于積累數學知識的早期階段,他們對數學知識和數學學習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如果教師能夠在這個階段幫助學生不斷接觸新的數學知識領域,發現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不僅可以使得學生能夠更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與創新思維,讓學生能夠實現舉一反三,不斷獲得更加新鮮的生活體驗。這對學生長期保持數學學習興趣,今后能更加自主地進行數學知識學習有著巨大推動作用。所以,教師應該努力創新作業形式,滿足學生在這方面的心理需求。
例如,在學生學習過三角形、矩形、平行四邊形等幾何知識之后,教師不要像過去一樣留下一些考查學生基本概念掌握程度的作業,而是要考慮將這些幾何知識與學生生活中見到過的各種幾何圖形結合起來,給出一個更新穎的作業形式。如從鳥瞰的視角看學校,學校區域是由多種幾何圖形組合起來的,教師可以將對教師面積的計算作為作業,既滿足學生對自己學習環境的好奇心,又與傳統的作業形式有著顯著區別,能夠激發出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對學生的幾何思維能力產生更全面的鍛煉效果。
二、豐富作業內容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作業中,內容來源比較單一,一般都來自于教材或對教材的某種改編和延伸。這種作業設計方式很難引出大量的生活示例,內容上不夠豐富,帶給學生的新鮮感不足,對學生加深生活理解,獲得新的生活體驗幫助有限,本質上仍然是對知識的單純記憶。為此,教師應該豐富作業內容,有時還可以通過豐富內容來適當提升作業的難度,指導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來完成作業,這樣還可以同時培養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促使學生彼此學習,取長補短,有利于學生獲得更全面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過關于分數和百分比的知識之后,教師可以留下一個調查形式的作業:請學生自由結組,利用放學或周末等時間去周邊商超,看一看分數和百分比在現實生活中是怎么應用的,應用場景上有沒有比較明顯的區別,同時試著對看到的分數或百分比互相換算。這樣一來,雖然教師只是設計了作業的主題,但指向的場景內容是非常豐富的,而且學生有巨大的參與空間。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思考,發現所學數學知識的實際作用,獲得新的看待生活的方法和角度,還可以與同組的同學交流心得體會。
三、增加作業趣味
增加作業的趣味性是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著重考慮的另一個問題。以上提到的例子與傳統的作業形式和內容相比要更加新穎一些,在學生眼中可能更具趣味性,但不一定會受到所有學生的歡迎。比如調查商超,有的學生可能平時就經常與家長去商超,對他們來說這種作業的趣味性就會比較有限。所以,教師在考慮趣味性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具體差異,尊重差異,向學生提供差異性的作業,以此來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作業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
仍以上文提到的幾何知識為例。教師可以給出幾個不同的作業供學生選擇。除了計算學校區域的面積之外,學生還可以測量家中的居住面積,并畫出簡單的平面圖;也可以測量和計算家具的面積。或者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商討,以面積為主題,了解學生對哪些生活中的問題感興趣,然后師生雙方共同確定作業的題目、形式和內容。后一種方法可以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權,學生提出的意見建議必然是他們迫切想知道的,作業的趣味性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證。
總之,在發揮小學數學作業作用,有效提升學生的作業完成度方面,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做得還不夠到位,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為了盡快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教師既要考慮到當前生活化教學的潮流,又要努力打破以往作業設計上的局限性,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改進,從“要我寫作業”變為“我要寫作業”,為小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牛菊梅.提高小學生數學作業有效性的對策[J].時代金融,2018(33):378.
[2]盛華.優化小學數學作業之我見[J].華夏教師,2018(06):71-72.
山東省濟南市南山區柳埠鎮中心小學 張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