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發展,其立德樹人的思想已逐漸滲透于課堂教學之中。初中生正處在認知發展的關鍵階段,加強其德育培養,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行為品質和道德修養,還有助于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和講授任務,保證學生主體的健康發展。數學作為初中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在其數學課堂中滲透德育,更易于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數學價值的把握。因此,本文作者結合實際情況,對初中數學德育教學的開展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德育教學;立德樹人
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傳授,還應加強對學生道德思想的培養,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認知特點,創新模式、優化策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德育影響下形成積極、健康行為意識,促進其良性發展。然而,在實際的教學組織中,部分教師對德育工作缺乏正確的認識和科學的實施,進而導致學生的行為發展存在偏差,無法實現全面發展的課標要求。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從加強德育教學的必要性、初中數學課堂中開展德育教學的方法兩個方面出發對此展開研究。
一、加強德育教學的必要性
加強初中數學德育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意識。對于正處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心理活動較為活躍且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對外界的不良誘惑缺乏理性認識和明辨能力,如不及時采取有效的德育手段和指導方法,將會影響學生的正確學習和健康發展。而德育教學的有效開展,可以幫助初中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理性看待問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行為,保證其積極、健康的主體成長。同時,加強初中數學德育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夯實學生的發展基礎。數學知識大多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單一化的學習難免會讓學生產生煩躁、厭惡的不良情緒,降低學生的學習質量,對此,德育教學的有效開展,可以科學調節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課堂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課堂活動的實施效果。
二、初中數學課堂中開展德育教學的方法
1、立足教材內容,深度挖掘德育
教材是學生知識學習的主要工具,也是其德育教學有效實施的關鍵要素?,F階段許多教師對數學課堂的德育滲透缺乏指導方法和正確理解,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對教材內容的不理解。因此,在德育教學中,教師應立足教材內容,深度挖掘德育內容,科學設定三維目標,明確其德育培養的方向和目的,保證其德育組織的實效性。如在“有理數”的教學中,教師應深入了解其中的德育內容,并通過正負數的引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進而滲透辯證唯物的思想觀點。同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學習中,教師可通過數學模型的建立,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應用價值,進而培養學生批判精神和求實精神,這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思想根基。
2、優化教學方法,保證德育滲透
教學是一個不斷變化、不斷設計的動態過程,在德育教學的組織實施中,教師應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特點,優化教學方法、調整教學環節,確保德育活動的滲透性和發展性。小組合作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整合發展、綜合培養的組織形式,將其運用于初中數學德育教學之中,不僅能提升學生個體的認知意識和學習能力,還使學生整體在合作探究、互幫互助的協作下形成集體觀念和團隊精神,從而促進各小組成員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的綜合發展。同時,在小組合作的人員分配中,教師還應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搭配原則,保證學生與小組之間的互動性和合作性,并明確其內部分工,有助于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
3、組織課外實踐,延伸德育影響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教師應正確理解德育教學的實施方法和組織效益,轉變教育思路,不局限于課堂活動之中,還應適當的組織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走進自然,將其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當中,不僅能培養學生勤于觀察、善于動腦的學習習慣,還使學生在其知識的運用方面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保證其德育的延伸性。如在“統計調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日常生活中水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既能鍛煉學生數據收集、整理等統計能力,還能使學生在實踐調查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嚴謹性,養成耐心、細致的良好習慣,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行為素養。同時,通過對水資源使用情況的調查與分析,還能使學生認識到水資源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節約用水、愛護環境的優秀品格。
綜上所述,通過對德育教學活動進行深入探究和科學組織,不僅能加強學生的內在培養,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層次,還使學生在行為習慣、實踐能力、心理建設方面得到有效引導,從而促進其德育、智育、美育的全面發展。同時,結合實際問題,立足學生本質,挖掘教材、優化教法、組織實踐,堅持多措并舉、多元開發的指導思路,對學生的德育培養進行主體化設計,保證其滲透的實效性,這也為初中數學教學改革工作的推進增添助力。
參考文獻:
[1]高根新.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德育教學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18):31-31.
[2]戴旭香.談初中數學道德教育滲透的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26):72-73.
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大嶺中心學校 周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