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永明 王永成 孫鳳雨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以專業認證為導向,結合學院現有的資源和條件,在汽車構造課程上探索適當有效的教學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傳統汽車構造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重點闡述我校汽車構造課程的改革實施過程,通過采用線上線下混合+線下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將現代化教學方法與課堂教學改革有機結合,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Abstract: Under the new engineering background, with the guidance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resource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ollege, the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ode is explored in the course of automobile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automobile structure course teaching, and then emphasis on automobile structure in our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rough the adoption of online + offline mix of real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concept.
關鍵詞:汽車構造;教學改革;以學生為中心
Key words: automobile structure;teaching reform;student centered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57X(2021)06-0251-02
0? 引言
汽車構造課程是我校交通運輸專業、車輛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中的核心課程,它是一個課程群,包括發動機、底盤、電器三門課,該課程群所占學時多,具有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特點,該課程是汽車類專業的專業入門課,是深入學習后續汽車專業知識的基礎,也是從事汽車相關工作必備的知識。在工程教育認證理念指導下,制定汽車構造課程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線上線下混合”+線下“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1? 汽車構造課程原有教學方法的不足
原有教學方法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既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又缺乏消化吸收的時間,這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汽車構造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我校的汽車構造課程既有理論課還有實踐課,原有的教學方式為理論課在教室進行,實踐課在實驗室進行。理論課的教學方式主要為教師按教材結合多媒體PPT進行課堂講授,實踐課的方式是在理論課后安排對應的實踐內容,由指導教師通過現場教學的方式分組進行,由于無法做到在時間和空間上與課堂教學相同步,這就造成理論與實踐脫節。這種方式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對汽車復雜構件的結構原理難以理解,在實驗室里經常認不出汽車各總成和部件,導致學生有強烈的挫敗感,破壞學生學習樂趣,結果是課程目標難以達成,因此汽車構造課程原有的教學模式已落后,無法滿足新工科背景下以專業認證為導向的汽車類人才培養的需求。
2? 改革實施過程
結合多年來在汽車構造課程中的教學經驗,根據學院現有的教學資源,實行了“線上線下混合式”+線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具體改革措施如下:
2.1 一體化教學場地建設
首先將原有實驗室改建為一體化教學場地,對教學硬件重新布局,分別設置發動機、底盤兩個理實一體化教室,同時在這兩個教室旁邊設置輔助教室來安放大型汽車總成、臺架及整車。一體化教學場地的前端硬件配置有投影儀、投影儀幕布、電腦、講臺、黑板等,另配備一臺可移動的展示臺用作演示結構與原理講解;場地中間布置6組學習實驗桌,作為學生學習和放置零部件用;場地左右及后方布置臺架,臺架上放置汽車各機構和系統的零部件用于日常使用,教室內還增設洗手池及必要的清掃設施。汽車底盤一體化教室布置如圖1所示。
2.2 多媒體資源庫建設及線上平臺和雨課堂的應用
2.2.1 多媒體資源庫的建設
對于汽車構造課程來說,圖形是復雜部件結構及原理的重要表達方式,原有的教學模式多是采用多媒體PPT將其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但靜態圖形無法直接呈現立體效果,導致學生難以理解。建設多媒體資源庫,實現汽車結構多種多媒體表達方式能夠解決該問題。課程組購買、自制、網絡搜集了大量的汽車總成及零部件結構與工作原理方面的動畫、視頻及圖片,手繪一部分彩色原理圖,按教學內容及教學進度歸納整理好,形成豐富的多媒體資源庫,提供給學生學習。
2.2.2 線上平臺的應用
利用學校提供的學堂在線平臺的汽車構造國家精品課,對于比較簡單易理解的內容,教師可以布置任務由學生自主線上學習完成,線下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翻轉課堂的教學內容來檢查學生線上學習的成果、深化線上學習內容,平臺可記錄每個學生學習時間,為考核提供依據。教師可在線答疑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學生可在線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實現簡單知識自學化,節省課堂授課時間,提升教學效率。
2.2.3 雨課堂慧教學工具的應用
借助雨課堂智慧教學工具對線下課堂的課前、課中、課后等環節進行改革。雨課堂是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理念的良好載體,由一種新型免費智慧教學工具[1]。線下教學應用雨課堂可以將課前預習內容及課件發送給學生,學生可隨時利用碎片化時間預習,課中教師可通過雨課堂與學生互動,課后教師可通過雨課堂形成的數據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分析,及時掌握學生課堂學習效果,有針對性地幫扶學生。整個教學環節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在雨課堂中都有記錄,可為學生的過程性考核提供依據。
2.3 教學過程實施
2.3.1 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在一體化教學場地進行線下授課時,對于重量較輕的部件用實物演示,即根據實物介紹汽車總成及部件的結構、作用、工作條件、材料等,臺套數較多的總成及零部件可以每組分配一套,臺套數較少的總成及零部件放在移動展示臺上展示。對于難以分解的總成及零部件可調用多媒體資源里的動畫、視頻、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看到總成及部件的裝配關系及動態的工作過程[2]。對于臺套數少易拆裝的總成及部件可在現場演示操作教學,由教師帶若干個學生現場演示拆裝過程,既能讓學生直觀看到部件裝配關系,又可以強調拆裝過程需要注意的問題;臺套數多的可通過實踐強化法教學,由教師指導學生分組進行拆裝,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另外還有自主學習,就是教師根據實物布置汽車總成及部件的結構及傳動示意圖的繪圖任務,由學生根據實物獨立繪出原理圖,使學生對所學的理論及實踐的內容作進一步加深。對不同的內容采用上述不同的方法,都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2.3.2 線上與線下相結合
對于汽車構造課程中一些易于理解的理論教學內容,由教師安排若干次線上教學,線上教學以學生自主學習模式進行,線上資源利用學堂在線提供的汽車構造國家級精品課,教師布置內容,學生在線學習,課前老師通過雨課堂發布任務,包括學習內容的重難點、測試內容、小組合作學習內容等,學生完成線上學習后需要完成測試內容,同時配備課程輔導教師進行在線答疑、學習情況統計等常規工作,針對線上教學內容,安排若干次線下翻轉課堂教學,檢查線上學習成果,并深化課程內容。線下課堂授課利用雨課堂,通過大眾化的PPT和微信,教師與學生可通過手機進行教學互動,課前教師通過雨課堂發布任務,告知學生預習內容,并提供該次課的教學PPT、學習要求、重要知識點的介紹等,幫助學生找到重點內容,為線上學習及線下預習提供方便[3]。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教學環節中,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庫和雨課堂工具,通過案例教學、翻轉課堂、小組討論等模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基于雨課堂的隨堂測試、投稿、彈幕、發紅包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每個知識點完成后,通過雨課堂測試功能對知識點進行考核,一定時間內完成考評,共同分析錯誤原因,查找不足,最后通過總結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忙”起來,大大提高了課堂的趣味性。課后的鞏固提高主要通過針對汽車構造課程復雜的知識點,通過作業讓學生在課后及時鞏固,老師通過雨課堂平臺可隨時對作業進行批閱和改正。根據階段性成績,對學生幫扶。通過調查問卷或訪談了解學生的感受、體會、意見及建議,進行持續改進。整個教學過程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有機結合,既提高了教學效果,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2.4 考核評價
《汽車構造》原有的考核方式是平時成績占20%,期末筆試成績占80%,容易造成考試突擊,難以衡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能力,因此應加大過程考核力度。現將平時成績增加到30%,包括原有的出勤和作業,增加了線上自主學習、基于雨課堂的課上練習、在小組中的任務完成情況、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等考核,加大過程性考核避免了學生考試突擊的情況。后續我們還將繼續加大過程考核和線上學習考核所占比重,加大平時考核力度。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改革后的教學模式引進了現代網絡教學,融合了多種新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自主學習,不在拘泥于課堂,拓展了教學時空,滿足了學生對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又能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是一種非常值得提倡和推廣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吳婷.基于雨課堂的“創新思維與應用”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10):36-37.
[2]王鐸云.《汽車構造》理實一體化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教育,2018(9):80-81.
[3]崔聲伶.“雨課堂”在《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中的應用[J].汽車教育,2019(21):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