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冠君
【摘要】近年來主旋律電影發展迅猛,票房也逐漸水漲船高。《戰狼2》《紅海行動》等影片更是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現象級作品。觀眾從中感受到了國家的力量,燃起了人們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新媒體時代改變了文化的傳播方式,主旋律文化的傳播突破了以往的程式化表達,不再是強行植入和傳統說教,而是扎根生活,在講好故事中傳遞社會價值,在選擇原型人物中注入情感。較好履行了傳播意識形態的功能,彰顯了大國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新時代;電影;主旋律文化;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J90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8-0095-02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講中國故事是時代命題,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使命。講好中國故事,不是簡單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的滿足,解決了生存問題、溫飽問題后,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的表達,而是具有更深遠的時代內涵與全球意義:傳播中國文化,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構筑世界范圍內中國文化形象,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地域文化代表性的世界流行文藝。
在恩格爾系數日漸下降的新時代,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電影作為滿足精神文化需求,傳播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對文化的傳播與文化自信的構筑發揮了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觀眾走進影院選擇主旋律題材電影觀看,愛國主義早已不再被束之高閣。對于當代年輕人來說,他們獲取知識更快且思維更具有個體化特征,想要打造觀眾喜聞樂見的主旋律作品則需要多方面努力。
新時代主旋律電影是在講好中國故事的前提下,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傳播中國優秀文化,在創作過程中緊緊圍繞人民、緊跟時代主題、展現時代精神,善于發現人物的真、善、美,用藝術的形式傳播和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謳歌新時代、贊美新生活,堅定文化自信,推動形成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一、新時代主旋律電影構建民族文化自信
隨著時代變遷,主旋律文化不再是過去刻板的宣傳教育,具體在電影中是更加生活化、情景化的表現。新時代主旋律電影就是將革命歷史洪流中的眾生相,放入新時代普羅大眾背景下的還原與再現。電影是群眾的藝術,因為它的故事性和親切感而深受群眾喜愛,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主旋律電影能讓群眾在觀影過程中被愛國主義情懷所浸染,與故事的主人公所共情,主動地投入到集體建設社會主義的洪流當中,激發民族精神,從而堅定文化自信,展現中國形象,擴大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力。因此,主旋律電影是構建與弘揚文化自信的重要陣地。
以往的主旋律電影大多是喊口號式的刻板說教,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更多偏向偉光正的英雄人物,缺乏接地氣的故事敘述以及有審美的意象表達,容易導致觀眾產生抵觸情緒。近年來優秀的主旋律電影則一改從前,在敘述故事中傳遞價值,在塑造人物中注入思想,更加注重在矛盾沖突中自然迸發的愛國主義情懷。從貫穿歷史節點講述小人物眼中國家大事的《我和我的祖國》,到展現時代洪流眾生相的《決勝時刻》,以及結合真實事件改編、滲透英雄主義的《中國機長》。一樣的愛國主義內核,不一樣的敘事表現形式,通過真情和感動來“圈粉”青年學子,塑造其心中的英雄主義與愛國情懷。這樣的主旋律電影,不僅僅是為了謳歌國家、黨和英雄,更重要的是營造一種灼熱的愛國主義氛圍,點燃每個人心中的熱情,促使千千萬萬的人民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浪潮當中。
習近平總書記說,“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在如今全民觀影的時代,包括大學生在內的主流觀眾不僅僅需要視聽刺激和娛樂,更需要對他們內心深處熱血與激情的探索與引導。新興的主旋律影片正是抓住了觀眾的這些“燃”點,像《紅海行動》中訓練有素、英姿颯爽的“蛟龍突擊隊”;擲地有聲讓人熱淚盈眶的“雖遠必救,再難必援”,都展現了我國強大的國防能力與軍事作戰水平,激發了觀眾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在這樣的文化塑造下,與其說是認同主旋律電影,不如說是觀眾更加認同強軍時代下的中國。
二、新時代主旋律文化發展策略
(一)植根現實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文藝創作只有扎根生活,才能開出震撼人心的花。也只有現實主義題材,才能使得觀眾在藝術消費過程中設身處地地感受主旋律文化的浸潤,以現實主義為橋梁,從生活走向電影,再帶著電影中對祖國人民滿腔的愛意與熾熱的情感,回到現實生活當中。比如:優秀軍事電影《紅海行動》《戰狼2》由真實的撤僑事件所改編;《湄公河行動》則以藝術的手法最大限度地還原了“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湄公河慘案);《建軍大業》是中國共產黨挽救革命,創建人民軍隊的真實歷史故事;《厲害了,我的國》展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輝煌的發展成就;《中國機長》改編自2018年川航3U8633航班緊急迫降事件;《我和我的祖國》則是小人物視角下的國家歷史大事記。這些影片都成長于茂盛的現實土壤,而只有這樣的土壤才能在觀眾心中開出真實情感的愛國主義之花,也正是這樣的文化自信才能夠打動觀眾、感染觀眾,實現良好的主旋律文化傳播效果。
(二)講好中國故事
從至今還是中國票房榜首的《戰狼2》到主旋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從中國式英雄《中國機長》到小家大國眾生相的《我和我的祖國》。近年來主旋律電影票房居高不下,向人們展示了新時代依托前沿電影技術,塑造有“人情味兒”的人物形象,講好中國故事的主旋律電影的無限可能。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推進人物形象的豐滿,在拉近屏幕內外人物距離的同時營造積極的愛國主義氛圍,兼顧商業價值與主流觀念的表達,達到票房口碑雙豐收。由此不難看出,觀眾并非對主旋律題材避之不及,寓教于情的主旋律電影作品同樣能夠贏得市場與觀眾。比起其他泛娛樂大眾化的電影題材,美感與內涵兼具的主旋律電影反倒更受新時代青年群體的喜愛,其留給人強大的精神震撼以及催人奮進的思想態度,已經遠遠超過文化消費所能帶來的意識形態上限。
除了豐富故事層次,在人物塑造方面也告別了以往臉譜化的人物設定,摒棄了不近人情的偉光正人物形象,著力于打造貼近人民生活,符合群眾情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增強觀眾的代入感。以觀眾為本位,立足文化自信,創新話語表達,在講究影片的思想性的同時,充分重視電影的藝術性和觀賞性,處理好意識形態與審美情趣、娛樂性之間的關系,積極依托國際前沿電影工業技術,努力融通中外制片技藝,傾力打造受觀眾喜歡的視聽盛宴,進而實現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三)積極 “走出去”
國產主旋律電影 “走出去”,要在立足展現中國國家形象、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基礎上,積極關注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一系列共同問題。因此,中國的主旋律電影要走向世界,就要立足于全人類共情的宏大議題,從生產導向的源頭出發,以小見大,從情感羈絆到成長波折,從生命起源到地球生存。在共性命題中輸出自己的個性特征,依托世界各地觀眾產生精神共鳴的主題來抒發中國主旋律文化價值觀,從而形成中國特有的文化形象,在世界各地的觀眾心中傳達中國文化內涵,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主旋律電影的全球化傳播。而《紅海行動》《流浪地球》等影片在海外上映所掀起的熱烈反響,恰恰表明代表中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主旋律性質電影已經初步得到世界人民的認可。電影行業的文藝工作者應當乘勝追擊,進一步擴大主旋律電影海外市場,緊跟國家政策,植根文化自信,在國際化的語境中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主旋律文化在全世界范圍內更快更好地發展。
三、總結
文化的傳播不是強行說教,而要“潤物無聲”;不能一味“填鴨式”的灌輸,而要“柔中帶剛”,剛柔并濟地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文化的方方面面。對于如何做好主旋律文化的傳播,文藝工作者應當握好手中的“矛”與“盾”。“矛”無往而不利,“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在文藝作品的方方面面來展現我國的大國風采,激發民族自信心;“盾”守一顆丹心,“中國軍人不會讓任何一個中國人受到傷害”,從電影的情感沖擊、人格感染及藝術塑造等多角度出發,使觀眾將自己與國家命運相連,從而產生廣泛的情感共鳴,真正做到讓主旋律文化迎來“決勝時刻”。
與此同時,觀眾也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助力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主旋律文化在電影中的表達,有力地向觀眾傳達了正確的價值觀念與崇高的思想情懷,恰到好處地向世界彰顯了中國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民族凝聚力,是新時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渠道。方興未艾之時,主旋律電影應當繼續構筑中國價值,傳播中國精神,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主流品牌,向國際傳播“中國聲音”。
參考文獻:
[1]席驍.國產主旋律電影的精神建立——以電影《奪冠》為例[J].傳媒論壇,2021,4(06):127-128.
[2]馬鳴.主旋律電影以國家形象傳播價值觀策略[J].電影文學,2021(05):29-31.
[3]張霆.新時代國產主旋律電影高質量發展的多維思考[J].四川戲劇,2021(01):95-100.
[4]邢香菊,李斌娟.新時代主旋律電影的文化自信及表達策略[J].大眾文藝,2020(11):163-164.
[5]房蕾.淺析主旋律電影的文化傳播策略——以《中國機長》為例[J].漢字文化,2019(23):153-154.
[6]李斌娟,楊博,劉迪.新時代主旋律電影“文化自信”的解讀[J].大眾文藝,2019(09):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