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瀟磊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2-058-01
摘? 要? 高校籃球教學核心力量訓練非常重要。高校籃球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核心力量訓練,意識到核心力量訓練的重要性,在提高核心力量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學生籃球技能。本文主要分析了核心力量訓練在高校籃球訓練中的應用情況。
關鍵詞? 核心力量? 高校? 籃球訓練? 應用情況
核心力量訓練是力量訓練常見方式[1]。運動員積極進行核心力量訓練可促使自身上下肢之間的運動平衡[2]。目前,我國高校籃球訓練中核心力量訓練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探討核心力量訓練在高校籃球教學中的應用措施,可促使核心力量訓練的作用全面體現。
一、核心力量訓練在籃球訓練中的作用分析
(一)可提高學生個體訓練效率
高校體育教學所開展的項目之一就是籃球運動[3]。籃球運動帶有較強的特殊性,對運動員腿部力量有較高的要求。運動員主要依靠腿部的力量促使軀干和上肢完成相應動作。籃球運動員的核心力量非常重要,直接決定其訓練效果。籃球運動中隊員的核心力量可以將全身力量整合在一起,由此提高腿部力量,增強軀體的協調性和穩定性,順利完成整個籃球動作。由此可見,核心力量在籃球運動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直接關系運動員軀體的穩定性和協調性,并與運動員爆發力密切相關。
(二)可順利完成籃球動作
迅速、靈敏、平衡等是籃球運動的主要特點。籃球運動員需要具備強健的體魄,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完成各種連貫性的動作。運動員在籃球比賽中消耗的能量較大,如果體力不足,則難以順利完成整個比賽。核心力量訓練可以提高運動員的整體素養,儲備更多的體能,避免運動員在比賽中體能下降過快,不能順利完成整個比賽的問題出現。
(三)可增強學生專項籃球力量
專項籃球力量是衡量籃球運動員訓練水平的重要指標。專項籃球力量對籃球運動員的影響較大。籃球運動員要想進一步完善籃球動作就需要確保機體肌肉群的協調性,而機體肌肉群的協調性與核心力量有密切的關系,核心力量可以在軀體中起到樞紐的作用。由此可見,籃球訓練中強化對運動員核心力量的練習是非常必要的,其可提高籃球運動員軀體的穩定性。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可以不斷移動重心,促使身體處于平衡狀態,實現上下肢之間的力量傳導,這對運動員專項籃球力量的提升非常重要。此外,核心力量訓練還可以有效預防運動員運動性損傷。在運動員核心力量增強的基礎下可提高軀體的穩定性和控制性,如此可有效避免運動期間的肌肉損傷。
二、核心力量訓練在高校籃球訓練中的應用情況
(一)創新核心力量訓練方式
高校籃球訓練實施核心力量訓練可將非器械訓練與器械訓練結合在一起。其中,器械訓練涉及的訓練器械主要包括半圓平衡器、瑞士球、懸吊器械等。以上器械可以輔助學生進行核心力量練習。比如,籃球運動員可以借助瑞士球進行全方位練習,或是借助半圓平衡器練習軀干和上肢的力量。非器械訓練主要是籃球運動員依靠肢體運動完成核心力量訓練。籃球運動員可單手曲臂側支撐地面,并將與撐地手掌相反的一只腳提起,如此在一側完成后,再進行另一側的練習,隨后再用雙手支撐地面,依次抬起單只腳。以上訓練是對核心力量訓練方式的創新,可不斷提高籃球運動員的核心力量。
(二)優化核心力量訓練模式
高校籃球訓練中的核心訓練方式需要不斷優化。核心力量訓練需要秉持專業化訓練原則,對特定部位進行專業化的核心力量訓練。在高校籃球訓練中,教師要結合實際訓練情況和學生接受程度不斷優化核心訓練方式,以核心力量訓練的方式來提高籃球運動員動作的協調性和標準性。高校籃球訓練中核心訓練方式并不固定,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根據生物專項化特征落實核心力量訓練任務,提高訓練效果。
(三)強化學生核心力量管理
現階段高校籃球訓練受時間和場地限制性較大,這導致核心力量訓練開展的系統性嚴重不足。核心訓練內容較為復雜且訓練強度不夠,使得籃球運動員很難在短時間內接受,加上核心力量訓練的效果容易被運動員所忽視,也導致此種訓練模式得不到有效開展。針對此種問題,高校籃球訓練中需要不斷強化核心力量訓練管理,結合籃球運動員的自身特點、優劣勢等,為他們制定針對性較強的核心力量訓練計劃。比如,針對腿部力量不足的籃球運動員,為他準備的核心力量訓練就要著重增強其腿部力量。同時,教師還要全面分析導致籃球運動員腿部力量不足的原因,并針對原因設定最佳的腿部核心力量訓練方式,以不斷提高籃球訓練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核心力量直接關系籃球運動員訓練水平。以上就是本文分析的核心力量訓練在籃球訓練中的應用情況,希望可進一步凸顯核心力量訓練作用,提高籃球訓練效果。
參考文獻:
[1]馬蔓妮.核心力量訓練在高校籃球訓練中應用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05):219-220.
[2]朱海營.核心力量訓練在高校籃球訓練中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15):41.
[3]紀德林.核心力量訓練在高校籃球訓練中應用研究[J].體育時空,2018(20):123-124.
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