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中圖分類號:G807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4-067-04
摘 ?要 ?高水平運動員作為一類特殊的大學生群體,其招生、管理、培養、就業等全過程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但多年的實踐經驗表明,我國高水平運動員培養過程中在引才、育才、成才過程等方面與先進國家相比還存在著較大差距。本文以浙江財經大學高水平運動隊的發展現狀為例,通過系統分析學生、學校、社會等多重因素對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過程的影響,以管理者的角度和以人為本的思想入手,探索培養出學業優秀、競技出眾、專業過硬的高水平運動員的途徑。
關鍵詞 ?財經類高校 ?高水平運動員 ?培養 ?現狀 ?對策
一、國內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培養現狀
1987年4月,原國家教委下發文件[1],要求推動高水平運動員招生工作開展。自此,高校在原有的人才培養任務的基礎上新增了培養國家需要的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的艱巨任務。1995年,原國家教委又下發了通知[2],明確提出了高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要求:“努力提高我國大學生的體育運動水平,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體育人才,以逐步實現由國家教委組隊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目標”。在此目標的指引下,經過三十年的探索和發展,涌現出以清華大學田徑運動員,有著“眼鏡飛人”之稱的胡凱為代表的一批不但具有頂尖的運動競技水平,同時還具備良好專業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的優秀運動員。這些運動員不僅是我國競技體育持續發展的后備力量,而且也是我國高校培養競技體育人才的典型代表,可謂是文化教育和體育教育深度融合、共同促進所取得的最優成果。但與鳳毛麟角的“胡凱”們相比較,還有更多的高水平運動員在大學期間并未取得學習與競技的“雙提高”,更有甚者因為無法協調和處理好學習與訓練競賽的關系而最終選擇放棄學業。
因此,我們在肯定高水平運動員招生與培養所取得成績的同時,也不得不正視普遍存在的限制高水平運動員招生和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或產生于相關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高水平運動員學生專業培養方案的不完善,抑或是由于高水平運動員自身的能力欠缺和自我訴求超高的矛盾,使得整個高水平運動員的人才培養目標質量還不能達到普遍的高標準和高要求。由此不但造成了國家競技體育的損失,在另一方面又對學生個人成長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一)招生現狀
1987年4月,我國僅有53所高校率先招收高水平運動員,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到2021年,我國可舉辦高水平運動隊的高等學校數量增加到283所,招生項目達到23個。
與招生院校與項目同步增加的還有每年的高水平運動員招生人數。據陽光高考網站公示,2021年符合各高校招生要求的高水平運動員就達到了8369人次。盡管如此,相比較于2014年公示的9058人還是存在差距。由此可見,每年還是有較多的高考考生通過高水平運動員途徑進入高校學習和深造。
(二)培養現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社會勞動就業和人才需求產生了根本性變化,同時也產生了許多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
有一部分較高水平的運動員評估自己的運動能力無法再獲得突破,便會主動選擇進入高校學習和升造。再因為前期花費在體育訓練上的時間較多,文化課水平較差,通過普通的高考途徑難以實現“大學夢”。因此,較多的運動員選擇高水平運動員的招生途徑進入高校,但這又與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初衷相違背。
還有一部分運動員因為本身運動水平較高,也是通過高水平運動員的招生途徑進入高校的,但僅僅只是掛名在高校,只代表國家(學校)參加各類體育比賽和活動,而不參加正常的教學活動,四年之后照樣本科畢業,更有甚者被保送讀研、讀博。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有95.4%的被調查者認為在當今社會條件下,運動員接受文化教育對于就業非常重要;還有62.8%的被調查者認為運動員的實際文化水平與其學歷不符;有66.5%的被調查者認為高水平運動員如果要好的就業就必須運動成績和文化水平都很優秀[3]。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高水平運動員對學歷的渴望是建立在日后對其就業的直接影響上的,這與我們“努力提高我國大學生的體育運動水平,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體育人才”的建隊目標完全相悖。而恰恰是基于這個出發點,產生了高水平運動員培養過程中出現的最根本的問題——“學訓矛盾”。
“學訓矛盾”從表面上看是學習與訓練時間安排上產生的沖突和矛盾,但追究根源恰恰是“體教結合”還是“教體結合”的博弈。這也是至今為止教育界和體育界對于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都有著各自獨特的見解的根源,正是因為認知上的差異,使得我國在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過程中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復雜局面。體育本身就是教育的一個部分,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發揮體育的引領作用,更加激發高水平運動員通過體育的途徑重塑自身的實力發展才是破解高水平運動員培養的重要突破口。體育與教育從來是不能分開的有機整體,人為的分裂則會直接造成現階段高水平運動員人才培養的混沌局面。很多高校在對照自身實力的基礎上,認為培養世界一流的大學生運動員的目標難以實現,開始將主要的精力放在通過高水平運動員在國內賽場上的頻繁亮相并取得優異的成績來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這一次級目標上來。很多高水平運動員通過四年的在校學習僅僅成為了一名以高水平運動員的捷徑進入學校,最后順利畢業的一名普通學生而已。
二、浙江財經大學高水平運動員培養現狀
(一)招生現狀
2011年,乒乓球與游泳兩個項目獲批招收高水平運動員。至2020年招生10批共137人,其中乒乓球58人,游泳79人。2018年,足球項目獲批招生,至2020年招生3批共15人(見表2)。
除運動成績外,為了確保高水平運動員學生能夠具備大學學習的文化基礎和學習能力,學校對這類學生的文化課也有相應的要求。近10年來,浙江財經大學錄取情況見表3。
由此可見,一級及以上運動員申請單考(單考單招)并達到最低錄取分數線的人數達到44人,占招生總數比28.57%;其他運動員參加普通高考,達到考生生源地本科第二批次錄取分數線(高考達二批線)的人數達到56人,占招生總數比的36.36%;達到生源地本科第二批次錄取分數線的65%(高考達二批線的65%)的學生共54人,占招生總數比的35.06%。從進校成績來看,高考達到本科第二批次錄取分數線的學生較多,占比較大。結合運動隊所取得的成績綜合判斷,浙江財經大學錄取的高水平運動員生源無論是競技水平還是文化水平,綜合素質整體較好,同時入校途徑較為合理。
(二)培養現狀
浙江財經大學高水平運動員被錄取后,在校期間除了完成規定的訓練和競賽任務外,還和普通學生一樣需按照所在專業的培養方案修讀相應課程學分并達到最低畢業要求方可畢業。首批2015屆的15名學生全部完成規定的學業和訓練任務,順利畢業;2012級27名同學中有2人因個人原因申請延長學制,其余同學順利畢業。目前在校高水平運動員53名,分布在全校5個學院的8個專業,具體分布見表4和表5。
無論是按專業招生還是按照大類招生,學校的優勢專業始終受到高水平運動員的青睞,財稅學院、會計學院、金融學院、經濟學院的高水平運動員學生總數占比將近一半。這類學生中除個別因為轉專業等原因之外,大部分都達到了本科第二批次錄取分數線之后選擇該類專業。為了將這批競技能力出眾,文化基礎較高的高水平運動員培養成為競技體育能力更加出眾,學業成績更加優異的全面發展的高水平運動員,學校從制度制定、師資保障、經費保障、訓練保障、人文關懷等多種途徑保障高水平運動員培養目標的實現。其中,主要是依據高水平運動員的實際特點進行分類培養,目前主要實行兩種培養模式。
一是“單開班”模式。以單考單招和本科第二批次錄取分數線的兩類條件被錄取的高水平運動員全部被錄取至工商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工商管理類)專業,與該專業(大類)其他學生的區別在于,高水平運動員實行單獨編班,單獨教學,執行單獨的《高水平運動員市場營銷專業學分制指導計劃》(以下簡稱“培養方案”)。該培養方案是在普通的《浙江財經大學市場營銷專業學分制指導計劃》的基礎上,根據高水平運動員的文化水平基礎薄弱,訓練競賽時間較多的特點單獨制定的。整體架構與普通學生保持一致,其中包括思想政治類、專業實踐類和專業核心課程,這類課程均做了硬性的修讀要求。除此之外,在部分課程的修讀要求上做了適當降低。培養方案由體育部具體實施,根據培養方案的課程要求專門安排授課老師授課,統一考核標準和考核要求,充分授權任課老師根據高水平運動員的特點進行教學和考核,確保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質量。
二是“跟班學習”模式。以高考文化課成績達到本科第二批次錄取分數線的高水平運動員為主體。該類學生主要分布在會計學院、財稅學院、金融學院和經濟學院等學校傳統優勢專業所在學院,執行與所讀專業普通學生完全一致的專業《浙江財經大學學分制指導計劃》。除了與普通學生一同上課,一同完成課內外作業,一同參加考核之外,更重要的是同一考核標準,不因高水平運動員而有特殊的優惠政策。除此之外,還要完成每天固定的訓練任務和承擔競賽任務。壓力相較于“單開班”的學生要大。
經過10年的探索與實踐,兩種模式在培養合格的高水平運動員的過程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得高水平運動員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能夠做到競技水平優異,學習成績上同樣優秀。畢業后,全部學生就業良好,同時還有多人考取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另有多名學生發揮專業特長,走向自主創業之路。
在欣喜人才培養所取得的成果的同時,作為一線的高水平運動隊管理者,尤其是教學管理者,我們必須正視目前在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努力思索良方解決問題,最終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新跨越。
1.文件制度的執行亟需到位,日常管理的交叉環節需要明確責任。校發文件《高水平運動員學生學籍管理辦法(暫行)》對高水平運動員在校期間的發展目標、責任義務等做出了明確規定,尤其明確了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籍管理、日常訓練管理和競賽工作由體育部高水平運動員學生管理辦公室具體負責,高水平運動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由學生所在學院負責,其他各項責任、權利、義務也均有明確規定。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還是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例如,在教學管理方面,尤其是學籍管理上,完全依靠體育部去完成高水平運動員的學籍管理還是存在一定的阻礙,特別是跟班學習的高水平運動員,其大部分課程和考核是由學院來組織進行的,很多信息直接與教務處對接,體育部并不能直接掌握。這就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另外,在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過程方面,學院往往忽視了這部分學生的存在。對于高水平運動員在校期間積極追求思想進步,渴望加入黨組織,并主動提交申請的,但往往由于高水平運動員的學習、編班等信息都在所屬學院,高水平運動員在參加班級的投票表決過程中往往因與同班學生交流溝通較少等原因而未能通過表決,從而不能實現入黨的理想,嚴重的打擊了學生追求進步的積極性。
2.教學過程組織的難度較大,耗費的師資成本和教育成本偏高,取得的收益較低。高水平運動員由于每年招生人數較少,“跟班學習”的高水平運動員日常教學與所在專業同步進行,再加上該類學生文化基礎較好,整個學習過程與普通生差異較小。重點是“單開班”的高水平運動員的文化課學習安排過程還需進一步優化,“單開班”由于其組織形式較為靈活,學生入學基礎差異小而被各高水平運動員招生院校廣泛采用。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難免產生一些問題。以13級學生為例,2013年共招收5名高水平運動員,其中僅有3人就讀于市場營銷專業,僅有的這3名學生還因為訓練和比賽的原因不時請假,經常會出現教師對學生“一對一”教學的情況,按常理來看這是精英教育最理想的方式。但與任課老師溝通中了解到,“單開班”上課的課堂氛圍較差,課堂互動較少,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幾乎沒有,主觀性學習幾乎沒有,完全是類似于“填鴨式”的教育,實際學習效果欠佳。在學校投入大量的教育資源和師資資源的基礎上,取得的收益與投入之間存在較大的不對等。
3.高水平運動員的學籍管理一直采用相對原始的手工方法。手工排課、手工記錄成績、甚至畢業審核也全部都是由手工完成。一方面,長期的手工操作一方面存在漏登記和誤操作的隱患,嚴重的甚至關系到學生能否如期畢業;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學生的權益,所有學生成績公之于眾,使學生失去了對課程成績的隱私權的保護。因此,急需建立高度信息化的高水平運動員管理系統,提升學籍管理的效率,并盡可能實現和校內教務系統的對接。
4.學生自我追求與實際能力差異之間的矛盾,重點體現在學習能力與專業要求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高水平運動員由于進校的基礎相較于普通學生顯得薄弱,有些甚至差異巨大。但還是有高水平運動員單方面認為自己能夠完成某一個較難專業的學習,從而堅持自己的選擇。結果最終因為文化水平實在有限,多門課程考核不合格而不得不申請放棄學業。因此,在高水平運動學籍管理過程中應著重加強學業預警機制建設,尤其是對于能力明顯欠缺的高水平運動員學生能否采用強制性的退出機制,將其轉到相對較容易的專業中去,確保學生本科在校四年學有所成。
在全面分析上述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財經類院校的特點,重點破解高水平運動員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礙和管理性難題。
1.加強高水平運動員相關管理制度的宣傳和學習,引導學生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結合自身能力水平實際,制定合理的發展目標。
2.建設單獨的高水平運動員管理系統,重點構建“學業+體育”模塊。學業模塊與學校教務系統對接,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自己的學業動態,根據年度競賽計劃合理安排學習計劃;體育模塊要集成日常訓練和競賽計劃,尤其是競賽計劃的明確將對學生合理安排學業有著指導性意義,使學生可以盡可能地處理好學習與訓練之間的矛盾。同時,這也便于管理者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訓練、競賽的動態,科學評估學生在校期間的綜合水平,合理給予科學評價。
3.作為日常教學的重要補充,探索建立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課后補習的機制。高水平運動員在學業過程中難免不受到訓練和競賽的影響。因受到訓練競賽任務的影響未能系統地學習某門課程,無法達到參加期末考核的要求,此時可否申請延期考核,再通過后期的學習補課,參與后期的考核。個人認為,針對高水平運動員的特點,靈活制定相應的考核方式是合格高水平運動員人才培養舉措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結語
通過一系列研究,重點是解決制約浙江財經大學高水平運動員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學籍管理手段落后、教學管理手段單一等問題,擬通過健全制度建設、完善教學管理、豐富考核形式、注重人才培養的本質等方式全面提升浙江財經大學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許寒雷.退役運動員就業困難原因分析及指導對策[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A2):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