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摘 要:中職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教育階段,以培養技術型和實用型人才為主,文化知識是學習專業課的基礎,所以開設有不少與本專業相關的文化課,化學即為其中之一.在中職化學教學中,不少教師為改善教學質量,都在嘗試應用翻轉課堂模式,且取得不錯的成效.
關鍵詞:教學;翻轉課堂;中職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15-0092-02
翻轉課堂是新一輪教育改革下的產物之一,指的是通過對知識講授與內化的顛倒安排,重新調整課堂前后與內外時間,轉變以往教學中師生在課堂上并對、并存的模式,屬于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進與革新.中職化學教師需與時俱進有效應用翻轉課堂,進一步提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程度,使其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進預期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充分借助微課優勢,有效應用翻轉課堂
在中職化學教學過程中,為有效應用翻轉課堂,教師首先要認識到微課是一個重要載體,這是一類精悍短小的信息化教學資源,一般情況下幾分鐘就承載著一節課的重點內容.教師可以根據所授知識提前制作好微課,課堂上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出來,指導學生一邊觀看、一邊自學,并討論難點,再結合他們的自學情況深入講解,使其掌握所學內容.
在開展“氧化還原反應”教學時,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知識點,貫穿于整個中職化學教材,還是難點之一,不僅涉及到氧化反應,還涉及到還原反應,具有極強的綜合性.教師可提前制作一個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微課,插入氫氣與氧化銅、鈉與氯氣反應、氫氣與氯氣反應的視頻,把反應過程、特點及物質變化等知識直觀呈現出來,組織學生觀看微課自主學習,使其據此討論其中的氧化還原反應過程,特征是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并用此特征判斷上述的幾個反應,分析化合價改變的原因,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電子的轉移,即為得失或偏移,然后探討這種分類方法同初中所學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間的關系.
上述案例,教師充分借助微課的優勢有效應用翻轉課堂,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點反復觀看、直觀小結,優化傳統課堂教學形式,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與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二、設計課前學習任務,做好翻轉課堂鋪墊
在翻轉課堂模式下的中職化學教學中,由于采用的是“先學后教”這一流程,教師需精心設計課前學習任務,為學生準備好“先學”的素材,幫助他們事先了解學習內容與目標,為課堂深入研究做準備.中職化學教師可利用微信、QQ或校園網等平臺,布置線上課前學習任務,指引學生結合教材及其它資料自學,增加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做好翻轉課堂鋪墊.
在進行“乙酸和乙酸乙酯”教學時,教師布置以下課前學習任務:任務一:學生利用校園網觀看學習材料,包括錄制的微課、多媒體課件等,主要內容是乙酸的分子式與結構式;羧基的結構特點;酯化反應的概念;乙酸的酸性與酯化反應等化學性質;乙酸酯化反應實驗中的有關操作規范與注意事項等,然后完成在線練習,以簡單的選擇題、填空題與是非題為主,如果遇到疑問可在討論區留言.任務二:學生看完視頻與做完測試后進入到課前準備的探究環節,重點討論乙酸酯化反應實驗的相關內容,要求他們必須提出個人收獲或見解.任務三:建立學習小組,在組織帶領下一起討論實驗方案,并準備相關材料.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精心設計課前自主學習任務,為學生指明預習方向,使其通過課前自學與小組討論初步掌握本節課的主要理論知識,讓他們在接下來的實驗操作中有所準備.
三、運用小組合作模式,有效構建翻轉課堂
在中職化學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應用翻轉課堂,課前環節主要依靠學生個人的自主學習,雖然可以提前了解新課,掌握一些基礎、簡單的知識,但是他們遇到的疑點與難點也不少.這時中職化學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將班內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小組,布置合理的合作學習任務,使其以小組為單位先自學、再合作,然后講解,科學構建翻轉課堂.
例如,在“化學平衡”教學實踐中,教師先組織學生利用課前時間自主學習,以教材內容為基本依托,布置這樣的合作學習任務:理解化學平衡狀態建立的過程,認識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征,可以初步判斷化學反應是否處于平衡狀態;認識化學平衡移動的規律,知道化學平衡常數和轉化率的涵義;了解溫度、濃度和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并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指出具體的影響原理與影響過程.要求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把難以解決的疑難點記錄下來,主要有化學平衡概念的建立,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條件,勒夏特列原理的總結與歸納,平衡常數及轉化率的計算等,隨后再圍繞這幾個知識點深入講解,使其掃除障礙.
如此,教師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化學平衡的相關知識,培養他們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素養,使其體會到學習化學理論的重要性.
四、教師給予及時指導,提升翻轉課堂效果
在翻轉課堂模式下,雖然教學中心由教師轉移至學生,教師的功能有所弱化,角色發生改變,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講授知識,但是作為課堂教學的統領者與組織者,仍然肩負著重大責任.中職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把側重點放在疑難點的分析上,或者是學生提出的問題和遇到的障礙,給予及時、合理的指導,幫助他們順利自學,實現翻轉課堂的構建.
以“離子反應”教學為例,學生通過事先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初步了解電離的過程,知道酸、堿、鹽在溶液中能發生電離,電解質溶液導電的原因,學會正確書寫常見強酸、強堿、可溶性鹽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能從電離的角度概括酸、堿、鹽的本質,不過難點在于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的判斷.這時教師要結合這一知識要點給予及時、合理的指導,帶領學生著重探討給出一種物質,如何判斷是電解質還是非電解質?使其根據物質結構掌握判斷的方法:先判斷是否屬于化合物,如果是化合物的,再判斷是否屬于酸、堿、鹽、水、活潑金屬氧化物,假如是這幾類物質就屬于電解質,不是這幾類的就是非電解質.
針對上述案例,教師通過對難點的及時指導,既可幫助學生順利突破學習中的困難,還有利于他們鞏固所學知識,進一步理解電解質的概念,使其能準確區分電解質與非電解質.
五、注重課后評價總結,確保翻轉課堂完善
在中職化學教學課程中,翻轉課堂的構建既然僅包括教學環節,還涉及到教學評價,同樣要進行翻轉,突破以往教師評價或利用練習、考試等方式的局限性,這樣學生難以深刻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他們沒有在評價中升華.這就要求中職化學教師對課后評價總結進行翻轉,由學生自評和互評,使其更為清晰明了地發現個人薄弱之處,促使他們有針對性的改進.
在“化學反應速率”教學中,正確書寫化學反應速率的表達式及其簡單計算是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完成教學任務以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先進行自評,主要評價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定義、表示方法、測量方法的掌握情況,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多個因素,以及探究同一反應時,用不同物質濃度邊來表示的反應速率等,使其發現自身的不足.接著,教師指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互評,要求他們相互提問,指出對方的劣勢,重點探討與總結溫度、催化劑、濃度等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之后,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難易程度不同的練習題,結合學生的做題情況給予評價,有側重點的解析難題,讓他們學習糾錯.
對于上述案例,教師在課后評價總結環節也采用翻轉課堂,通過學生自評、互評與師評相結合的方式綜合評價,確保翻轉課堂的完善,使其有目的性的彌補不足,提高化學認知.
總之,在中職化學教學活動中有效應用翻轉課堂,能夠提升化學課堂的精彩程度,不過仍然處于探索階段,教師應積極學習有關翻轉課堂的理論知識,且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完善,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能力,讓他們充分體會到化學的神奇與魅力.
參考文獻:
[1]劉紅波.中職學校化學課堂教學方式的思考與實踐[J].才智,2020(03):38.
[2]王生鋒.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中職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科技資訊,2019,17(18):168+170.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