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將
摘要:語言和文化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從某種意義 上來說,不熟悉一種語言的文化特點就學不好這種語言。中 西文化存在著很大差異,由文化產生的語言問題是很多的。 這對大學生正確使用這樣外語形成了不小的障礙。因此,在 英語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注意到漢英的文化差異,了解英 語這種語言所表現的特定文化內涵,是極其有必要的。
關鍵詞:高校;外語教學;文化差異
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 其產品,是一個抽象而宏觀的概念。 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 的交流方式,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載體,是具體而 明確的交流媒介。 語言受到其所依存的文化的深刻影響,每 個民族因文化的不同而擁有不同的語言系統, 一個民族的 語言系統又蘊含著該民族特有的傳統文化, 可以說語言和 文化是相互影響和互為依存的。 在大學外語教學過程中,如 果沒有強調和注意兩種語言所依存的文化環境差異, 那么 學生可能會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習慣用自己已有的語言交 流方式學習理解外國語言,難以真正理解外語、學懂外語, 在后期對外交流過程中難以真正達到交流和溝通的目的。
1.語構文化。
在漢語的句子,重心一般落在句尾,而 英語句子重心則一般放在句首。例如:It is a universally accepted fact that a greedy person must be in want of everything (凡是貪婪的人總希望得到一切,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 事實)。這種漢英表達習慣的差異是由于用漢語表達的人重 視整體,中國人做事一貫秉承不要因小失大,凡事以大局為重。整體決定個體,個體是整體的一部分。縱觀中國人的名字一向是姓在前,名在后,意思是個人隸屬于某個家族,通訊地址也是先寫國名,省名,市名,路名,最后寫人名。而西方人注重個體成分的獨立性,因此遇到任何事都習慣于對其分析分解。西方人在寫名字時會將名寫在前面而姓寫在后面,以此來表明對個體的肯定。在寫通訊地址時,也是先寫人名,然后才是室號,街道,區,縣,市,省,國家。
2.高校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差異體現
2.1 語言結構上的差異
就中外差異來看,由于語言結構的不同,會影響到語言正 常交流。漢語句子的重心一般在句尾,而外語句子的重心在句首。如,“This is my best friend,ZhangHe.”從中國文化的角度出發,中國人的名字一向時姓在前,名在后,而外語文化則是名在前,姓在后,如果不了解這種文化差異,在語言交流過程中就會出現誤解,繼而影響到正常溝通與交流。再如,在寫信的過程中,在中國,通信地址是由大到小,國名→省名→市名→縣名→路名→人名,而外國人在寫信的時候注重的是個體成分的獨立性,通信地址是由小到大。人名→街道→區→縣→市→省→國家。
2.2 語義文化差異 語義即語言含義,不同的語言,其語義也會不同。在西方 國家,狗的形象一般為褒義,如“Every dog has his day.”這句話 的意思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得意的日子”。但是,在中國, 狗多為貶義詞,如“走狗”、“哈巴狗”等。因此,在語言交 流中,如果忽略了語義文化差異,就容易造成文化沖突,影響 到文化交流。
2.3 語用文化差異 語用文化即語言應用文化。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對語言 的使用也有著一定的講究,如果語言的使用與使用場合不匹配, 就會影響到語言的正常交流。如,在別人稱贊你漂亮時,我們 習慣于用“你也很漂亮”、“哪里哪里!”等語言來回答。而 在西方文化中,當別人說:You are wearing a beautiful dress today. 外國人則會用“Thank you”來表示感謝。
3.正視文化差異,提高外語教學水平
在外語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語言的語音、詞匯 和語法, 而且要向學生教授該語言的使用環境、 習慣和方 式,提高學生的對外交際能力。
3.1課堂文化滲透
良好的文化環境氛圍是外語教學的必要條件和關鍵環 節, 外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創造良好的外語課堂環 境。 首先,外語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在外 語教學過程中設置相應的語言環境,創設良好的語用環境, 給學生提供外語交流對話的舞臺, 進而讓學生在比較真實 的環境中運用語言。 例如,在講授“Christmas Day”一課時,可 以讓學生在制作海報、 裝飾房間等活動中親身體驗經歷圣 誕節這一英美國家的盛大節日。 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 可將與語言相關的文化因素潛移默化到語言教學過程中, 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悟文化、學習文化。 例如,教授單詞 時,一定要給學生強調提醒單詞的應用背景、范圍及和漢語 的對照。 其次,在課堂數學中可進行中西方文化對比教學。 最后,可以在外語教學課堂上安排一定的話劇、戲劇或者舞 臺劇表演, 學生不但通過語言展示自己所要表演的角色對 象,更通過動作、肢體形象等把自己的角色展現給大家,讓 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英語文化知識。
3.2專題講授
教師可在外語教學過程中安排專門的課堂時間對外國 文化進行專題講解,尤其針對英美國家的一些節日、文化名 人、著名文學作品等,一個講座一個主題,通過系列化的講 座,讓學生全面了解英美文化。 例如:英語中的All Saints Day (萬圣節,每年的11月1日舉行)是英美國家的傳統節日,號稱 “西方鬼節”, 可以給學生們講解該節日的由來及相關的文 化元素,例如南瓜燈、海盜、巫婆、鬼怪面具等,吸引學生們的 注意力,增加學生對該節日的認知。 文化名人可以選擇英國 文化史上最杰出的戲劇家莎士比亞, 可以講解他的人物生 平、戲劇生涯等,以及他的代表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 雷特》《麥克白》等經典巨著等。著名文學作品方面,可以給學 生介紹《傲慢與偏見》《簡·愛》《麥田里的守望者》《呼嘯山 莊》《飄》等西方經典文學名著的作者、寫作背景及內容概 要等。 此外,外語教師還可以邀請外籍教師及留學生以系列 講座的形式向學生介紹英美國家的文化知識。
3.3外國文學作品閱讀
外國文學作品閱讀能夠鍛煉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 分析和應用能力,激發英語學習者的學習興趣,顯著提高學 生的文化知識水平。 另外,閱讀英語文學作品有助于英語學 習者擴大詞匯量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詞匯。 從優秀的英美文 學作品中,學生可以了解英美國家不同社會階段、社會階層的 社交特點、風俗習慣及日常語言運用的特征等,通過閱讀可以 讓學生更好地培養英語思維。 教師可以定期布置學生閱讀一 定量的著名文學作品,學習初期可以讓學生閱讀一些經典、篇 幅較小的英語文學作品,例如《簡·愛》《傲慢與偏見》《三怪客 泛舟記》等,讓大家在課外閱讀的同時感受外國文化,通過對 西方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綜合理解, 將語言學習上升到真正意 義上的文化學習。
(河北省機電工程技師學院 ?河北張家口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