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爽
【摘? ? 要】新課標下,生物學強調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探究式教學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發現,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生物? 學生? 探究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4.003
高中生物不同于物理、化學,它既有文科屬性的一面,具有很多需要記憶的內容,同時它又有理科屬性的一面,需要運用邏輯思維來推理分析以及運算。目前,在生物課堂中存在部分教師教學方法不當、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自我效能感低等問題。現代化教育越來越提倡創新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結合高中生認知、思維等特點,改變學生學習狀況,順應教育發展的時代潮流,因而,高中生物教學應該在實踐中應用探究式教學。
一、探究式教學簡述
探究式教學即在教師的一定指導下,學生相對獨立自主地去探索問題、發現問題的答案,從而獲得科學的結論,使問題的答案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在探究式教學中,師生雙方都是教學的主體,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所需要的觀察力、思維力、邏輯能力等。教師在教學時,應注重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重視活動過程,提倡從活動中獲取知識。
高中生物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還與學生自身息息相關。高中生感知能力已達到成人水平,記憶力、思維力都得到了比較成熟的發展,思辨能力進一步提高,若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活動中對問題進行思考,既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每一位學生都獲得教學活動的參與感,也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在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達到教學目標。
二、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的環節
所謂探究式教學,其重點自然落在“探究”二字上,“探究”的意思是探索追究或研究,顯而易見,探究式教學離不開學生的主動性,需要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索研究。但僅有學生的主動探究是不夠的,如果沒有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很容易做無用功。因此,高中生物的探究式教學可以分為引導、探究、總結三部分。
(一)引導
引導部分包括舊課的復習和新課的導入。在正式進行課堂教學前,教師帶領學生對先前學過的相關知識進行回憶,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是否具備學習新內容的基礎。如果大部分學生都還不清楚某一知識點,教師卻渾然不知,依舊繼續講授新課,那么學生不懂的知識便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學生越發覺得學習困難,從而降低學生對生物的興趣。導入新課是一堂生物課的正式起始環節,新課導入是否得當直接關乎學生對接下來所學知識是否感興趣,從而影響教學效果。無論是自然中的動植物還是社會中的人類,都可以稱作生物,可見,生物這門學科“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然生物貼近學生生活,那么教師在新課導入時可以通過圖片展示法向學生展示陽光下的綠植、蛻皮的蛇來引入“生物的新陳代謝”這一章的知識點;或通過問答法向學生提問:“你與父母長得相像嗎?”引導學生學習“生物的遺傳”的內容,并且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DNA分子的復制過程。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功導入新課,為后面內容的教學做下鋪墊。
(二)探究
在這一階段主要是發揮學生自己的主動性,學生靠自己的探索去發現問題,掌握知識。對于生物而言,可以分為兩方面探究。一方面是與知識點相關聯的問題探究,另一方面是實驗探究。
1.知識點的問題探究。對于知識點的教學,教師要對學科有正確的定位,了解教材編排的特點與意圖,抓住重點,化解難點,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對知識點衍生出的問題進行探究。高中生的自律性強于小學、初中生,對此,要想探究教學達到一個較好的效果,學生的課前預習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充分地進行課前預習才能為探究提供一個預備基礎。例如,在講授“線粒體與葉綠體”的知識之前,教師先向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學生通過課前的自我預習探索,對線粒體和葉綠體有初步的認識;在正式課堂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相關內容,化解課前預習時所產生的疑問,經過進一步探索,學生可以發現線粒體與葉綠體之間存在著差異。最后,經小組合作討論,學生得出教師提出的問題:“線粒體與葉綠體的區別”的答案。學生的學習就是一步步探索,利用所學知識化解難點、解決問題的過程。
2.實驗探究。同物理化學一樣,實驗也是生物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知識點通過實驗來驗證,問題通過實驗來解決,并且實驗可以直觀真實地向學生展示生物的特點,使學生由于圖像記憶的效應對知識點理解記憶得更加深刻。例如,在講授生物大分子蛋白質等內容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如何鑒定生物組織中的還原性糖、脂肪、蛋白質和DNA?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提出假設:通過不同的試劑還原新糖、脂肪、蛋白質和DNA會呈現不同的顏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生物體內包含的以上物質進行實驗。最后,實驗結果驗證學生之前的假設:在一定條件下,以上四種物質在不同的試劑中分別呈現磚紅色、桔黃色、紫色、藍色。通過這樣的實驗探究,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了教學活動中并獲得自己的活動體驗,在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幫助學生發現生物的神奇之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自己動手探究的過程中增加自我效能感。
(三)總結
教師導入新課,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獲得知識,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始終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由于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其中自然會存在一定的學生無法自己解決的問題。因此,在總結這個環節,教師要對學生在生物探索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進行解答,化解學生的疑惑,并對學生的自主探究做出一定的評價,為生物的探究學習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但教師應該注意到,高中生自主能力已經顯著增強,所以教師對探究式教學的總結不是照著教輔資料或課件的轉述,而是結合學生在生物單元學習、實驗操作中的表現進行的,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
三、結束語
在探究式教學中,師生雙方是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師生雙方都是教學的主體,教師不應該替學生包辦生物學習,代替學生思考生物問題;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生物課堂走向,在關鍵的教學轉折點做好精心準備,啟發學生思考。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有效解決教學方法不當、學生積極性不高等問題,但它并不是萬能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需因班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