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巍振
【摘? ? 要】探究性學習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究來獲取知識,使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教學當中,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這些都符合當下的教育趨勢,尤其是像生物這種本身就需要通過實驗、探究來學習的科目,運用探究性教學方式,更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關鍵詞】高中生物? 教學方式? 探究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4.037
探究性教學的本質實際上是將教學分析和教學實踐融為一體,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充分發揮課堂的優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生物學科在高中所有的科目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對于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均有著較高的要求,這恰好有助于探究性教學的開展。
通過探究性教學的實施,不僅可以使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了解得更為深刻,更能夠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步驟。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促進學生自身科學素養的提升。
高中生物教學應當發揮其自身的優勢,積極探索并發展探究性教學內容。而且,生物學中的理論大多是經過反復實驗得出的,探究性教學方式更有利于獲得更多的理論知識。
一、高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繁多
隨著教學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高中生物教學的內容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最顯著的就是課本內容的刪減頻繁,導致知識點不斷更改,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精力去研究,梳理課本知識內容。
而生物學科對于學生來講,并不是一種特別常見的學科,教材上的內容對于學生過于抽象,在現實中無法找到相關聯的內容。如果實施探究性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會對教師的教學起到一定的幫助。
(二)實驗室條件簡陋
實驗室的條件除了經濟條件外,還與學校對于實驗的重視程度有關。當學校對于實驗并不重視的時候,實驗室就成了擺設。而生物教學恰恰需要大量的實驗作為教學支撐,學生也需要通過實驗來探究和鞏固生物的知識內容,生物的學習離不開實驗的輔助,而不達標的實驗室條件,制約了教師教學的需求。
(三)教師的思想意識和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匱乏
如果教師對探究性教學沒有充分的認識和掌握,不能對其方式予以肯定,使學生感受不到生物學習的樂趣。那么,探究性教學就只能是一紙空談,對學生的學習無法起作用。相信這是每個高中生物教師都會面臨的問題,由于高中階段學生課業壓力較大,繁重的學業占據了學生大部分的時間。生物在學生所學習的科目中,并不能算是受重視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學習態度上就不是特別積極。學生也無法感受到生物所帶來的快樂,學習的內容又僅限于課本,與實際生活脫節,無法使學生從生物的學習中的得到樂趣,從而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缺乏自主探究能力。
二、通過探究性教學創新教學方式
(一)將課本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學生對于生物提不起興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物的學習在學生看來對實際生活沒有幫助,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不大,導致學生對生物學科缺乏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并有意識地將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將課本的內容生活化。例如曬太陽能夠補充人體所需的鈣,是由于通過紫外線的照射,能夠與人體皮膚中的某種物質產生反應,形成維生素D。這樣的案例相較于簡單的公式,更有助于學生的理解。
(二)合理安排實驗內容
探究性教學方式離不開實驗的支持,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實驗內容。在進行實驗前,教師應當對實驗的難度進行評估,并且對在實驗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預判,避免學生在實驗中出錯。同時,指導學生使用正確的實驗步驟,引導學生觀察實驗中的現象,探究實驗的過程,從而得出結論。
此外,實驗不應局限于實驗室,實驗是可以和生活結合起來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如教師在進行顯性基因與隱性基因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觀察身邊的朋友,學生會發現一般家中父親脫發的,兒子必然脫發。而母親有脫發現象的,兒子未必會脫發。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教師就能夠很清晰地對內容進行描述。
(三)轉變思想,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
教師要轉變思想,要想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教師要先對探究性教學有著充分的認識,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地使用探究性的教學方法。如教師可以通過生物知識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對生物的學習產生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生物的學習本身就是觀察和探索的過程,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習慣,才是生物教學的根本目的。
三、探究性教學實施的意義
探究性教學是一種以探究為根本目的的教學方式,它有助于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中,激發學生自我探究意識,使學生能夠通過實驗探究,獨立自主地獲得知識內容。同時,探究性教學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養成,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針對某一課題進行實驗探究,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得到了最后的結論,更重要的是隨著學生全程參與實踐過程,使他們在參與每個步驟的探究中,親身體驗生物本身的魅力。不僅如此,生物學科的大多數理論內容,都源于日常的觀察和大量的實踐。學生在參與實踐的同時,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同時,是對自身能力的一種提升,也是對創新探索的一種嘗試。生物學科的探究式教學,充分將學生從書本理論中解脫出來,使學生能夠將課本中的內容轉化為實際內容,更容易使學生理解并接受。
由于生物學科也是自然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要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掌握知識,發現規律,并最終得出結論。這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培養,也是對學生科學素養的一種熏陶,為學生今后的科學實踐道路奠定基礎。
高中階段的生物學習,應該從現實的角度出發,將課本中較為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這也是探究性教學的目的,觀察實踐和探究發現不止于實驗室。實驗室的實驗能夠使學生充分掌握實驗步驟,認識物質的變化和反應,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熟悉課本內容。
生活中的探究發現,可以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真正將學習融入生活,將學習內容轉化成生活所需,這才是學以致用,也是探究性教學的根本目的。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促進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