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云照
【摘? ? 要】運用數學錯題資源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找出數學學習上的不足和缺點,及時改正和彌補數學短板,提高數學成績。錯題是學生不能忽視的提高學習能力的一項資源,教師要幫助學生重視錯題,利用錯題養成分析錯題的學習習慣,進而打好在小學階段學習數學的基礎,促進數學學習信心的建立。
【關鍵詞】小學數學 錯題資源運用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4.191
認知心理學認為:錯題是學習的必然產物,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十分正常。知識的學習具有時效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不及時進行糾正,時間一長,錯誤的累積將影響后續知識的學習。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不斷犯錯,教師應引導學生揪出錯誤,不斷改正,進而提升,不再犯同一種錯誤。學生將錯題利用起來,比做上百道同類型的習題更有效,更能直接幫助學生掌握該知識點。錯題也是教師最直接、最高效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將學生的錯題進行收集,資源化整理,然后系統地診斷錯因,分析學生關于此類型知識易犯的錯誤點,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得出正確的解題方式和思路,最后重溫錯題,將錯題重新做一遍,整理一遍解題思路,或者練習同類型的習題。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發現,學生大多沒有整理錯題的意識,通常是教師給學生答案后,學生發現自己的答案是錯誤的,然后把正確答案寫在旁邊,沒有重新用正確的解題方法改正,下一次做同類型題的時候仍然會用同樣的解題方法,犯同樣的錯誤,得出錯誤的答案。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的學習過程,學生就算練習再多的題也仍舊會做錯,因為根本沒有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一直沿用錯誤的方法。學生不重視錯題糾正,就會在同一個地方再次跌倒,因此,在學生出現錯題時,一定要及時找出犯錯的原因并予以改正,將這種錯誤記在腦海中,防止自己以后再次犯錯。如在計算兩位數的相乘時,忘記將因滿十而進的上一位數進上去而出現計算錯誤,學生就應檢查自己的筆算草稿,看看是哪里忘記了,然后重新算一遍,直到算出正確數字,最后再多做幾次相關計算,加強自己的意識。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錯題意識,在發現錯題后,一定要讓學生將正確的解題過程寫在錯題旁,并隔三差五拿出來溫習。
本文將談論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運用錯題資源的幾點策略:學會選擇分類,建立錯題資源庫;利用經典錯題題型,分析錯誤成因,找出正確解題思路;促進學生養成反思錯題的習慣。
一、學會選擇分類,建立錯題資源題庫
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容易犯粗心大意、沒有徹底理解知識、混淆概念、不能舉一反三、孤立理解題目等錯誤,在面對不同的犯錯成因的錯題時,學生要學會分類這些錯題,如學生是因計算粗心大意而導致結果錯誤的題,就要在知道錯因后,在下一次計算時放慢速度,計算完成后再次計算檢查,避免因第一次計算粗心大意導致的錯誤再次出現。學生粗心大意犯錯還有可能出現在審題上,看題目過快,沒有將信息一一準確對應,拿到題目馬上就下筆,導致走馬觀花,得到錯的答案。這樣的情況,教師就應要求學生仔細審題,并用筆在題目上做好記號,養成正確的做題習慣。
要運用好錯題資源,教師應教會學生選擇不同的錯題類型,然后用不同的方法利用起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對概念的理解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沒有深入理解,不知道概念還有特殊的用法。例如,在代數式的概念中,學生只知道用數字或字母表示的式子是代數式,卻沒有理解單個的字母或數字也可以成為代數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很容易將概念、公式孤立,不能將之結合到題目中去,導致學生雖然公式或概念倒背如流,但一做題就錯。教師應在授課時用相關題型作為例子,結合錯題進行講解,教會學生把概念帶入到題目中,轉化為解題信息。學生學會將不同類型的錯題歸納總結,建立自己的錯題庫,同時了解自己哪個版塊的知識學習不夠到位,出現的錯題較多,就著重去復習哪個版塊的知識。如此將錯題資源化,就能彌補學生學習上的不足,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二、利用經典錯題題型,分析錯誤成因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總有學生犯相同的錯誤,這些錯誤也是學生非常容易忽略的問題,教師應歸納總結這類問題,在課堂上提前為學生規避此類錯誤,利用學生容易犯錯的經典錯題題型分析犯錯成因,重新解構題型,找出解題思路,和學生一起寫出正確的解題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全程板書,為學生圈出容易犯錯的地方,要學生在做題時著重注意不要犯教師糾正的錯誤,然后將正確的解題過程詳細規范地板書出來。這樣做的原因,一是方便學生能夠清晰地看到教師的解題思路,學會拿到題目應該如何思考,考查了哪些知識點,解題過程中哪里需要注意;二是教師寫出規范工整的解題過程給學生作為示范,要求學生在書寫解題過程時也要做到規范工整,該檢查的地方檢查,拿不準的地方就多算一遍,保持解題思路清晰,進而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經典錯題可以囊括學生易犯錯誤的很多方面,教師利用好經典錯題,可以幫助學生改正習題錯誤,直接使用正確方法解題,少走彎路。
三、促進學生養成反思錯題的習慣,體現錯題價值
學生在小學階段應該樹立錯題意識,教師要在小學生出現錯題之前就幫助他們建立遇錯改正的意識,并且教會改正方法,而不是一句大空話的提醒。錯題意識中還包括反思錯題的習慣,學生在改正錯題后要及時進行溫習。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制作自己的錯題本,將錯題謄抄或剪貼上去,旁邊寫好正確答案,并用紅色的筆將自己犯錯的原因寫在旁邊。同時,每天都要看一看自己的錯題本,將溫習錯題作為課后作業來認真完成。一學期下來,學生會發現自己的錯題本越來越少,能夠記在錯題本上的題也越來越少。反思錯題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多次分析自己犯錯的原因后,學生進而會去思考怎樣才不會再次犯錯,會去找出正確的學習方法。
樹立起反思錯題的意識后,學生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就會及時找到教師詢問,及時解決,同時在數學學習上也會開始反思自己哪里學得不好,哪些地方數學能力較弱,主動提出補習,彌補自己的不足,促進數學學習興趣的產生。
綜上所述,錯題是學生不能忽視的提高學習能力的一項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重視錯題,利用錯題培養錯題意識,養成分析錯題的學習習慣。教會學生選擇并分類錯題,建立自己的錯題庫,將錯題資源化;教師要利用經典錯題幫助學生提前規避犯錯;最后教師要促進學生養成反思錯題的習慣,體現錯題價值。
參考文獻
[1]顧憲聰.主動應對 共同成長——小學數學錯題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江蘇教育研究,2012(14):46-48.
[2]張莉.巧讓“錯題”生成“精彩”——談小學數學錯題資源的有效利用[J].文理導航,2015(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