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妹揚
摘要:在初中的學校教學中,面對一群性格各具特色的學生作為教學的對象,教師們的教學方法就存在著一定的重要意義。由于家庭條件、生長環境的不同,致使學生們之間也存在著巨大差異。他們的立場、觀點、品味、興趣、思想、情感存在著方方面面的不同,這是一種普遍的個體性差異的表現形勢。教師們的職責就是根據這種現象的發生做出一定的研究規劃,將這種現狀結合實際情況,成就自己的教學理念。本文將根據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的分層教學和分類指導進行分析,從形成原因、背景、實施辦法等方面進行研究。
關鍵詞:初中教學;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進行豐富的語言積累。有效地閱讀教學也是為作文教學打好扎實的基礎,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采用更高效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在閱讀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與分類指導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
一、分層教學與分類指導的意義以及原則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與分類指導的意義
分層教學與分類指導就是指根據班級內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并針對這些不同層次的學生按照教學方案來進行教學輔導,這樣就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閱讀能力上都能得到提高。在傳統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往往是優等生吃不飽、差等生吃不了的狀態,長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會下降。而分層教學與分類指導在閱讀教學中的實施,就能幫助初中語文教師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他們在閱讀理解上存在的差異,采取針對性教學方式,從而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閱讀教學中,其閱讀能力也能夠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得到提升。
(二)分層教學與分類指導的原則
由于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制定的教學方案都是針對中等生的學習情況,而優等生與差生并沒有從中受益,并且學生往往是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而分層教學與分類指導則是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將學生由被動轉化為主動學習。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文章進行教學,比如閱讀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設置三個等級的問題來提問。對于差生就可以設置比較基礎的問題,重在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理解程度,可以提問他們文章中有哪些古今異義詞;對于中等生要注重考查他們對文章中心主旨的理解程度,可以提問他們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對于優等生就是考查他們對閱讀內容的思維拓展能力,可以讓他們找出文章在設計上有哪些特點,并對作者所描繪的情境進行評價。由于每個學生學習的能力都是不同的,初中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與分類指導時也要遵循梯度性原則,所謂梯度性原則就是指教學內容要有梯度性,為學生提供一個臺階,將復雜難懂的學習內容進行分解,并促進學生能夠更深層次地理解教學內容。
二、營造輕松的課堂閱讀氛圍,引導學生多元閱讀
初中閱讀課堂中,教師要創設生動有趣的閱讀環境,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閱讀氣氛,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在輕松愉悅的閱讀環境中,學生可以放松身心,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中,教師通過針對性的分層指導,引導學生展開科學的閱讀,進行閱讀知識的積累與閱讀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學習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名句的時候,教師提供有關范仲淹的背景資料供學生閱讀,讓學生走進范仲淹的生活,感受范仲淹的經歷,感受范仲淹面對命運挫折不放棄、追求理想、胸懷天下的精神和氣節,指導學生明白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是在所難免的,要學會理解挫折、克服挫折、超越自我。教師還可以將更多偉人名篇和其成長經歷的文章推送給學生,豐富學生的閱讀素材,滿足學生的不同閱讀需求,陶冶學生的情操,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營造輕松愉悅的閱讀氣氛,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養成,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
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施分層和分類教學的原則在傳統的“一刀切”這樣的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中,教師目標的設置方面主要是針對學生而言,采取少數服從多數的管理,但是這樣的教育只是迎合了一部分人,而拋棄了另一部分,所以這種方法的不科學性就充分暴露了出來。而事情的發展就是慢慢進入到“題海”戰術希望能彌補各方面的經驗不足,讓學生們“見多識廣”,但是最后的結果就是造成厭學情緒,失去興趣和熱情,而且這種提高學習成績的效果往往不是很樂觀。所以我們要從這個現象中發現源頭的主要原因,徹底改正才是唯一辦法。我們要關注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方面的培養。只有他們發現到學習的樂趣才會真正走進去,融入氛圍中。而不是教師或是家長“逼迫式”的教育方式,讓他們自己認識到自己已經離不開學習。所以主動性的原則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施分層和分類教學的指導原則之一。把本來興致缺失的學生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不再消極、被動。將這份心態轉變為積極、主動充滿熱情地用心去做往往會激發他們內在的潛能。上面也說到學生們之間的差異較大。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制定適合每一位學生的有效方案。教師不應該關注學生學習知識的容量上,應該多加注意知識的品質上的問題,也就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問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施分層和分類教學的原則之二就是梯度性。梯度性的調整會更加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實際需要。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施分層和分類教學的最后一項原則就是全體性。教師應該要兼顧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能放棄任何一名學生。這種全體性同時也是加強班級凝聚體的重要方法,而且還會培養學生們幫助他人的優秀品質。班級是大家共同的班級,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就放棄一個人,全體性原則也是教育教師要有一視同仁的良好品質。
參考文獻:
[1]劉世銘.淺談如何提高高中語文作文的教學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2015(21):95
[2]王春泊.開掘生活源泉,書寫靈動文章——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4):75.
(廣西賀州市昭平縣第四中學 ?廣西昭平 ?546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