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秋
摘要:初中語文的學習是一個重要的階段,根據我國教育的要求,初中語文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表層,應該不斷的拓寬深度。本文主要根據教學改革,分析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微課的內容和方法,為初中教育提供了一些看法,希望能夠為教育事業的改革教學做出一些貢獻。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微課;運用
縱觀近幾年的中考語文試題,其在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創新運用與表達能力外,同時也在考查學生的生活閱歷與認識、邏輯思維能力,而微課教學作為近些年普遍應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三尺講臺”應試教學模式的單一化與乏味性,它以更加直觀、更加生動形象、更加富有感染力的圖片、歌曲、視頻等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與思想道德品質得以飛速發展,進而在考試中做到得心應手。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當注重提升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寫作與溝通的能力等,21 世紀屬于信息的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利用微課來輔助教學無疑是大幅度提升課堂效率的最佳選擇。
一、微課概述
(一)微課定義
微課是課堂教學與互聯網技術結合衍生的一種教育方式,應用各種諸如多媒體等工具,利用音頻、圖片以及視頻等方式講解課堂內容,教師有效結合教學素材、教學目的、教學反饋和作業進行教學。與傳統語文課堂教學各方面互相獨立的情況不同,微課教育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通過一定的組織關系合理鏈接,教學知識變得碎片化、細化,將知識點構成主題鮮明的小模塊。對學生而言,這樣的教學方式更為簡潔,最重要的是通俗易懂。
(二)微課的特點
1.課容量小,簡潔明了。微課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主要以講解一個主題知識為主,具體地給學生講解每個知識點。由此可知,微課內容具有課容量小、簡潔明了的特點,約為十分鐘,教師結合視頻,清晰、快速地給學生講解所學的知識。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課堂任務煩瑣,教師在課堂上雜糅了多個方面內容,如練習鞏固、知識點講解、課堂反饋等,但微課教育模式下以分塊教育模式為主,整個課堂更為簡潔、明了。
2.突出主題,更具針對性。微課教育模式下的一節課主要講解的就是一個知識點,教師通過十分鐘左右的時間給學生講解更為細化的知識點。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相比,微課對知識點的講解更為全面,展示的教學綱要更加鮮明,教學內容更通俗易懂,學生更容易掌握重點內容。微課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地學習,從而有效彌補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3.教學形式新穎,富含趣味性。微課屬于新時期背景下一種現代化的教育方式,視頻是主要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不拘泥于各知識點所在章節,同時可對知識點進行細化。該模式與以往的教育模式相比有著很大的區別,教師發揮視頻模塊化教育方式的作用,從形式上能取得較大突破,課堂趣味性更高。微課能將畫面與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可以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狀態中,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此外,微課可通過各種方式給學生展示以往教學中無法體現的內容,促使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高。
二、初中語文微課教學實踐的具體措施
(一)通過微課將文章內容復現,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
在初中語文課本中,古詩詞部分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重難點,在中考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詩詞優美的語言常常讓人浮想聯翩,其所塑造的豐富多彩的意境、意象都具有很強的文學性,但讓一個十幾歲的初中生從文章短短的幾句話中體悟到這些確實非常有難度,晦澀難懂的詞句、眼花繚亂的注解,無一不讓學生感到厭煩疲倦。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課,微課能夠幫助教師實現聲、圖、文等教學要素的有機融合,將詩詞描繪的四季風景、文人墨客的壯志豪情以短視頻的形式在大屏幕上呈現給學生。這一方式非常直觀,一幀幀畫面映入學生的眼簾、刺激學生的視覺中樞,從而在最大限度內吸引到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舉個例子,教師在講授《觀滄海》一文時,便可采取上述微課教學的方法,瑟瑟秋風、枝繁葉茂、洪波巨瀾等在課本中難以感受的風景,動與靜、近與遠、虛與實都可以通過微課教學呈現出來,進而打破古代與現代時空限制,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與作者進行一次跨世紀的交談,與此同時,激昂震撼的音樂效果也能進一步表達出詩人宏大的抱負與豁達的胸襟。相對于文字,初中生更喜歡直觀的圖畫和動態的視頻,語文教師應當抓住這一點,在一些難理解的古詩詞教學中將微課潛移默化地融入其中,讓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通過微課打破傳統應試教育的局限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公”初中生尚處青春期,處于思維極度跳躍、異常發散的階段,其在思維方式、思維能力等方面與小學生和高中生截然不同。基于此,教師斷不可采用傳統意義上“三尺講臺”的應試教育模式,它往往會將學生的“奇思妙想”扼殺在搖籃中,與之相對的,如果語文教師能夠將微課教學巧妙地融入教學課堂中,讓學生真真切切地參與到其中并成為課堂的“主人公”,才有可能大幅度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進而實現初中語文課堂學習效率的最大化。
舉個例子,教師在上《我的母親》一課之前,應當以微課預習的方式布置給學生一些簡單的導學問題,一來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二來可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像是“從老舍的筆觸中感受,你認為其母親是一位怎樣的人?”“課文主要描寫了哪幾個發生在母親身上的事,運用了何種描寫手法?”“母親是怎樣影響著作者的性格和習慣的?”“當時的社會背景是怎樣的?”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便能激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欲望,他們會通過各種途徑查閱資料而找到問題的答案,書本、網絡、父母等等,其中當然還是網絡收集資料的效率最高。經過以微課為核心的課前準備,學生在教師正式授課過程中便會感到“得心應手”,大家各抒己見,每個學生都能將自己置身于課堂的“文學討論”中。如果家庭條件允許的話,教師應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利用微課堂來學習語文知識,通過實踐加強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從而大幅度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結束語
微課在初中語文中的引用,不僅符合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而且也是在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既能夠提高學生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又能夠提高課堂效率,同時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學習,從而提高了學習成績。
(吉林省長春市新朝陽實驗學校 ?吉林長春 ?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