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然
摘要:《道德與法治》是初中教育教學體系中的重點學科,同時也是促進與培養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法治意識和良好品德的主要途徑。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開展生活化教學,可以聯系現實生活案例,比傳統教學更好的讓學生理解知識,建立道德與法治意識素養。本文主要闡述了如何有效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186
前言:
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只有先做到道德與法治的基礎,在未來才能更好的全面發展。而傳統的《道德與法治》的初中教學模式,很難讓學生去理解到這門課的真正意義。為此,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從生活方面下手去講授課程。這樣對于初中來說,能夠促進對《道德和法治》課程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加深印象和學以致用。本文結合以下三點,探究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小組課堂討論生活中道德與法治,合理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進展
由于道德與法治的內容是跟生活息息相關的,能夠正確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在初中階段教育中,教師應該去重視《道德與法治》的這門課程。為了更好的圍繞道德與法治的課程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可以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根據創新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把課程內容生活化去授課。采用小組課堂討論生活中的道德與法治,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進展。
例如,在教師教授部編版教材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六年級下冊的“我們共同的世界”。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世界特征和影響,識記經濟全球化的表現。能夠在課程結束后領會共享文化的原因,對于文化沖突持有正確的態度。因為不少教師對這門課程缺乏經驗,只會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只會實行黑板演練教學,勾畫課本知識。導致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失去興趣,對教學目標無法達成。
而根據教學模式的創新規定,為解決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做出改善。這時候教師可以把道德與法治課程授課模式生活化,并且組織學習采取小組課堂討論。讓學生分組去講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文化沖突,去理解道德與法治的正確規范。學生相互去分享對文化差異的見解,在討論中參與課堂。學生們由于增加了課程的參與性,促進了對《道德與法治》的興趣。這時候教師可以搜集優秀小組的回答,并且鼓勵各位學生的參與。然后在黑板上重點寫出道德與法治對于文化差異的正確見解,并且帶領學生熟讀。這種利用小組討論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師課堂內容,很好的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開展。
二、教師設立情景將課程教學生活化,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
教學模式的創新是有利于初中生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同時也是教育界對這門課的重視。能夠合理正確的引導初中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與法治觀念,對未來發展實現有效的引導。《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不僅促進約束和教育初中生,還能更好的讓學生學會使用法律來保護自己。而如何有效的去運用新的教學模式,可以讓教師帶領學生設立情景授課。在這種有趣又高效的課堂里,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
例如,教師在講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公民權利的保障書”。這節課堂的教學目標,是能夠讓學生感受憲法對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并且能夠提高學生憲法知識,認識到憲法是維護每個公民的保障書。課堂結束后,同時讓學生意識到憲法對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并且,能夠用學生自己的行動來維護憲法的尊嚴和權威。由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落后,教師僅僅按照課本知識重點內容去分析講解。只能達到教學目標的前者,去記住憲法知識。而后者教學目標更是重點內容,能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根據教育模式的改善,教師可以將教學方式生活化的設立情景授課。教師可以提前備課準備主題情景材料,關于憲法案例知識貼圖。在黑板中貼上不同違反憲法的資料,例如“破壞社會主要制度案”、“破壞國空和國家機構案”以及“破壞民族團結案”。通過情景設立引入到生活的真實案件中,非常容易吸引起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接著教師可以去講解這些案件內容,由學生扮演法官去分析案件觸碰到的法律。三個案件全部涉及到憲法,非常利于道德與法治知識點的吸收。所以,教師設立情景將課程教學生活化,很大的提高到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
三、道德與法治對生活的影響與作用,更好建立學生法律意識的素養
眾所周知,我國的是社會主義國家。法律是能夠有效保護公民,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而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希望,需要去學習道德與法治。為了更好的建立學生的法律和道德核心素養,教師應該把課程引入生活當中。生活跟道德與法治是息息相關的,也能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的運用。
例如,教師在講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成長的節拍”。這節課主要講述中學時代對人生發展重要意義,讓學生積極應對中學時代的各種挑戰。能夠對道德與法治的重視,積極的形成目標和未來。而教師可以從初中生自己的中學生活去捆綁道德與法治,進行創新講授。教師接著提問引發學生思考,道德與法治對于學生生活的影響。而課本上非常清晰的說明學生的中學時代重要性,重要時期更應該建立好的道德與法治意識。這樣才能讓初中生進入正確的道路,成為國家棟梁之才。這種結合道德與法治對生活的影響和作用的教學,更好的建立到學生法律意識的素養。
總結:
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初中生學習階段是尤為重要的,只有先建立正確的思想道德才能去更好的學習知識。同時,教師能夠讓課程的教學模式生活化,更能帶領學生從生活里做到遵紀守法。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興趣也能夠提示,從而促進到學生對法律和道德的理解。因為學生是國家的希望,對法律和道德的教育不可忽視。只有這樣,才能對國家未來社會的發展,建立起一個講文明、守法律的良好風氣。所以,利于《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生活化教學,真正能夠去達到初中階段的教育方面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柳博.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21,(15):101-102.
[2]王連俊.生活化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科學咨詢,2020,(1):224.
[3]周麗瓊.生活化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的運用[J].南北橋,2020,(2):137.
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第二十一中學 27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