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 ? 要】中小學教師承擔著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責任,是公民素質教育的奠基人,師德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素質教育的高低。建立一支“師德佳、業務強”的中小學教師隊伍尤為重要,而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重中之重。本文通過對當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提出增強教師自身職業道德建設意識、完善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體系、重視考評機制、強化教學日常管理等策略。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 師德素養? 現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029
一、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與特點
教師職業道德是社會職業道德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道德影響上比其他職業道德更廣泛、更深遠。它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這個職業中的特殊表現,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時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備品德的總和。教師職業道德是調節教師群體、教師學生及教師和學校領導、家長等關系時所必須遵循的基本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在此基礎上所體現出來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質。它指明了教師職業實踐中道德行為的總方向,體現了教師職業的本質屬性,是衡量和判斷教師行為善惡的最高道德標準。
“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是教師職業道德區別于其他職業道德的顯著特性。西漢學者揚雄曾說過:“師者,人之模范也。”教師的言行舉止會對每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并通過學生影響到學生的家庭和整個社會。教育是一種以人格培育人格、以靈魂塑造靈魂的勞動,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如何,將直接關系到教育勞動的成敗,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前途和未來。
二、當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學校師德建設力度不夠,缺乏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
當前,中小學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水平有待整體提升。學校對師德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師德建設工作沒有形成長效機制,間斷性顯著。學校往往重視教師所教班級的學生學業成績,很少將師德修養納入到教師考核體系中,認為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沒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師道德建設。很多中小學校都存在片面重視教學質量,難以將師德師風工作放在其應有位置上的問題,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尚未真正地落實在工作實際中,對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存在片面認知,錯誤地將師德師風當作是一種上級布置的任務,應付了事。
(二)教師對師德修養意義理解不夠,缺乏職業使命感
不可否認,部分一線中小學教師對師德修養意義理解不夠到位,缺乏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職業精神,積極主動性不夠,終身學習意識匱乏,教學缺乏創新,將教師職業的神圣使命與高尚情操拋于腦后,見利而動,以致喪失了作為一名教師應具備的基本職業道德。缺乏職業使命感,會導致教師不注重師德素養的提升,缺乏教育熱情和為教育事業奉獻的精神。絕大多數教師注重的是學生的學業成績,輕視學生思想道德及價值觀念的培養,缺乏對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全面引導,在教學中難以做到全身心的投入,教書育人得不到全面落實。
(三)教師不拘“小節”,師表意識淡薄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作為教師永遠要具備的基本素質。部分教師不能正確看待教師個人行為對學生思想道德意識形成的久遠影響,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忽略的小問題”,不及時糾正個人不良行為。如學校禁止學生吸煙,而有些教師則在學生面前吸煙;有的女教師染金黃或紅色頭發,衣著不夠得體大方;一些教師不注意言行的規范性、師表性;學校禁止學生攜帶手機,一些教師卻在課堂上接打電話;等等。有的教師打著“恨鐵不成鋼”的旗號,遇到“不聽話”或者學習不好的學生拳腳相加或變相體罰,甚至用一些刺激性話語來“教導”學生。這些錯誤行為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踐踏了學生尊嚴,遏制了學生個性長遠發展,嚴重違反了教師職業道德。
(四)價值觀異化對教師隊伍的沖擊
目前,我國傳統的道德規范受到多元價值觀念的沖擊,物價、房價等飛速上漲給廣大教師帶來了難言的壓力。有些教師難抵物質利益的誘惑,價值觀、金錢觀、利益觀發生改變,功利傾向明顯,個別教師在不斷滑坡的社會道德狀況裹挾之下,也不斷降低自己的職業道德底線。犯錯誤時不進行自我批評和反省,卻將犯錯原因歸咎為外因,有的教師甚至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帶進課堂,對學生態度冷漠。隨著補課風潮,部分教師在高額報酬前喪失了基本職業道德,上課少講或不講,補習時重點講,助長了補習班、特長班、名師班盛行。
三、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提升策略
(一)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增強自身職業道德建設意識
首先,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加強教師理想信念教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教師頭腦,重點加強習總書記關于教育重要論述的學習,使廣大教師學懂弄通、入腦入心,自覺用“四個意識”導航,用“四個自信”強基,用“兩個維護”鑄魂。努力提升教師的個人素養,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真正成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典范。其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規范教師言行舉止。學校要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教師進行政治理論學習,用先進的政治和教育理論來武裝頭腦,切實轉變教師自身的教育觀念。學校要大力推進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建設,使教師能夠主動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自覺學習并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相關法律法規。學校應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經常組織師德行為規范測試和日常監督,不斷提高教師的法制意識,進一步規范教師的職業行為。
(二)完善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體系,重視考評機制
學校應引導教師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和黨員教師模范帶頭作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師德是教師的靈魂,引導教師踐行“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把愛帶給每個學生。學校應狠抓師德建設,促進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規范化和長效化。學校應多組織教師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提高教師的法律意識。
此外,還應建立健全培訓、監督、考核、獎懲一體化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激勵教師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使其熱愛教育,以身作則,為學生起到正面的示范引領作用。結合本校實際,探索、建立一套完整的師德管理方案,對教師的職業道德加以規范。圍繞“中小學師德建設”展開一系列活動,在廣大教師中形成“結合實際談師德,立足崗位揚師德、不折不扣樹師德”的共識。建立、完善教師考核評價機制,中小學校要根據現行的政策、法律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機制。在評價內容上不能只注重教師在教學、科研上的成績,也要對職業道德的各個維度進行考核,在評價主體上堅持多元化,把學生及家長意見納入對教師的考核中。
(三)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強化教學日常管理
學校在日常管理中要切切實實地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培訓,不能僅僅只是表面上應付工作,對教師進行理論灌輸,而是要讓教師將職業道德規范內化于心,把理論知識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校實際管理階段,應當更加注重對流程化項目的精準把控,依托管理機制,定期開展檢查及總結工作。應以學校實際情況為基準,嚴格按照教學管理原則,對管理程序進行規范化建設。尤其是教師教學過程,應當針對更為細化的環節,嚴格要求形成一套系統、教師和學生都應遵守的規則,定時進行教師自查自評、學生自查自評、師生互評、教師互評。與此同時,教師應當按照既定標準制訂更為完善的教學組織課堂過程,提高教學的規范性及有效性,進而實現對良好課堂氛圍的合理創設。
(四)樹立典型教師道德模范標桿,加強團隊凝聚力
師德作為教師全員性的職業道德,既要求面向全體教師,更要樹立典范,進行正面引導。在教師中大力提倡愛崗敬業,弘揚無私奉獻精神,樹立典型,大力宣傳“立德樹人,德法兼修”的模范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校可以樹立典型的道德模范標桿,讓全校加以學習和效仿,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職業道德氛圍。通過“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師德模范”等評選,樹立學習榜樣,宣傳先進事跡,營造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的良好氛圍。學校定期開展“師德承諾”“師德演講”“師德培訓”“師德考核”等活動,強化教師“以德為先”“德能結合”的評價方式,通過學習先進典型事跡,找出自己的差距,不斷加強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建設。
(五)教師應促使自身專業能力及綜合素質持續提升
教師要把提高職業道德素養作為教學工作中的必修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樹立良好的教師風范,做到內外兼修,自覺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在愛崗敬業的同時,不斷進行繼續學習及品質塑造,促使自身專業能力及綜合素質持續提升。要時刻秉持對學生的仁愛之心,做好學生的知心伙伴,心系學生的生活、思想、情感等方面動向,傾聽學生的訴求與心聲,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參考文獻
[1]張永麗.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失范的實證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7.
[2]鄧鎮毅.加強小學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途徑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8,5.
[3]周文琳.新時期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思考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20,12.
[4]杜興榮.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