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社會經濟快速轉型、高等教育發展迅速、就業壓力加大等要素的推動下,創新創業教育在全國各地得到廣泛的普及和應用。全國各地區、各高校在結合自身的實踐特點基礎上形成了特定的教學模式,但是沒有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在新時期要進一步倡導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本文在思創融合的背景下探析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并從具體的內容和途徑上探討了如何在思創融合的視野下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水平與實際效果。
關鍵詞:思創融合; 創新創業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333
一、思創融合視野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 著力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
在思創融合的戰略背景下,思創教育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激發大學生創新和創業意識,牢固樹立自身的社會責任感。第一,雙創活動是一項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實踐活動,需要廣大大學生充分認識到在創業活動中自己所占據的位置和肩負的社會
責任,獨當一面地解決面臨的各種困難。為此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應當以學生為導向,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在學習與實踐當中的主體意識,為社會輸送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創新型人才。第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高等素質教育和社會創新發展的交叉點, 大學生的創新創業不僅關乎個人的利益,更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除了教授專業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之外,還要培養大學生關心社會、心系國家利益的意識,教會大學生與他人溝通、獲取社會資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感恩回饋社會,使大學生牢固樹立對社會的時代使命感。第三, 要培養大學生學會做人,心懷感恩之心,感恩學校提供的豐富多元的資源平臺、父母的全力支持以及社會為廣大大學畢業生提供的機遇。
(二) 注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精神培養。
第一,注重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在思創融合的背景下,對大學生開展艱苦奮斗精神教育,是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創新與創業是艱苦的發展道路,需要大學生擁有不畏艱苦、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只有擁有了這項意志,才能夠在困難面前擁有不斷前行的動力。第二,要著力培養大學生開拓進取的精神品質。創新創業都需要大學生擁有推陳出新的氣魄和干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教育的模式和方法,為大學生在未來創新創業的道路上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思路與思維方式。第三,要培養大學生具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大學生除了要有堅定的人生理想信念,還要腳踏實地做好自身的工作,制定切實有效的工作方案。根據不同形式的發展需要改進和創新實施方案。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要著力提高大學生方法論的合理有效應用,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引領下,實事求是地解決實際發生的重大問題。
(三) 有效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品質。第一,思創融合的視野下,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堅定的意志,面對各種困難與挫折了全力以赴攻克難題,這些都需要大學生牢固樹立堅定的創新創業理想與人生信念作為支撐。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塑造大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需要大學生與不同的人建立人際往來關系,從而處理好人際關系的方方面面,這些需要依靠良好的道德品質來建立與維持。
二、思創融合視野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途徑
(一) 積極發揮課堂教學的重要渠道作用。第一,要將創新創業的精神培養有機融入到課堂教學的體系當中。充分挖掘和創新設計各項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潛移默化地引導大學生形成創新的認知與創造的意識。第二,以公選課的形式或者在思想政治課堂中開辟一些板塊進行創新創業精神的專題培養。在使各專業充分的滲透創新創業精神的同時,開始轉向課程來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從試點到推廣,大力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效果。
(二) 充分發揚大學作為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主要陣地作用。校園文化生活例如各類社團、學術交流、文藝體育活動, 也是高等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環境。在時代的引領下, 創新創業活動具備有創新的時代特征, 應當注重發揮兩方面的校園文化活動的教育內核。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中國的傳統文化與校史文化的創新創業培養資源。高等院校應當充分的發掘高校歷史文化中關于創新創業的文化基因, 使學生在創新精神培育和熏陶下對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另一方面, 應當注重在學校內開展大型的創新創業課外活動,加大活動的宣傳力度, 形成校園文化活動的核心焦點與文化風氣。在開展地毯式鋪開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同時還應當重點突出挑戰杯、創新創業項目活動等大型的學科研究、創業的文化活動。在宣傳、組織和表彰重點環節,大力宣傳和推廣,著力打造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優質品牌, 提高此類教育活動的影響力與認可度,繼而形成優良的創新創業校園文化傳統。
( 三) 有效利用網絡平臺宣傳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活動。隨著網絡技術的廣泛普及與應用,高等院校的網絡平臺已經成為了當代大學生學習與實踐的重要平臺,校園的微博等各類交互平臺越來越成為塑造大學生個性化成長的重要因素。互聯網具有互通性、廣泛性、開放性等重要的特征,因此而成為在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開展以創新創業精神,培養為重點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依托各類網絡交互平臺,以學生喜聞樂見的靈活形式,廣泛宣傳和普及創新創業精神,有效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磊.大學生網上創業的可行性與障礙性分析[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1,4: 38-40.
[2]饒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J].學園,2017,27.
[3]沈文秀,陳惠珍.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J],明日風尚,2018,10:176.
[4]黃志媛,尹建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研究[J].科教文匯,2019,7:28-29.
[5]秦永芳,鐘一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研究綜述[J].人力資源管理,2017,8.
[6]黃靜.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黑龍江教育( 高教研究與評估),2017,12: 87-89.
作者介紹:
趙亮(1985.12-),男,漢族,濱州醫學院學士,講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學。
山東協和學院 山東濟南 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