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克誠
摘要:該文結合新工科發展背景,針對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進行研究。首先分析當前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其次以協同育人理念為切入點,針對計算機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優化措施,最后重點闡述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戰略,旨在促進計算機專業教學運行機制的完善,即校企共同定制教育項目合作計劃,圍繞企業的實際人才需求來調整培訓內容與策略,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實際演練,分階段對教學效果進行驗證,以此對協同計劃進行優化革新。希望該研究可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創新創業; 計算機專業; 協同培養; 校企合作; 運行機制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368
高校計算機專業培養革新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尤其在“新工科”發展背景的推動下,傳統的計算機專業培養模式已經無法滿足行業市場的發展趨勢,必須對教學內容與策略進行革新,并且與校外企業構建良好的協同發展策略,這樣才能為廣大高校學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保證學生在今后工作中能夠學以致用。因此,本文針對高校計算機專業培養模式的創新優化措施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校企合作戰略,對促進我國高校計算機專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問題
當前高校計算機專業中,主要存在培養模式有待革新、教學資源與設備落后、師資隊伍綜合素質有待提升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會阻礙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
首先是人才培養模式與就業需求存在差異,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各行業領域的發展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在計算機技術不斷革新的基礎上,行業領域也在不斷變化,高校應該圍繞行業市場人才需求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并且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能力的提升,然而多數高校并未能及時認識到該類問題。
其次是教學硬件設備與資源有待革新,高校領導沒有認識到計算機教學資源的重要性,導致在資金方面形成嚴重制約,在計算機技術飛速更新換代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對人才的培育策略與內容始終一成不變,勢必會對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形成束縛。
最后是師資隊伍綜合素質有待提升,多數計算機專業教師將課程重點放到理論知識方面,缺少與實踐環節的驗證與融合,這樣不僅無法幫助學生夯實知識點,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由于缺乏實踐經驗的支持,在就業后無法短時間內適應崗位需求。
2 促進新工科發展背景的協同育人模式教學策略
2.1 構建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以新工科建設為發展契機,全面推動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的革新,通過構建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將技能培訓落實到每個教學環節,一方面,要保證教學內容與技術理論的創新程度,要與行業市場的發展需求相匹配。另一方面,要不斷落實與職業標準相結合的原則,促進課程教學內容與職業需求的對接,這樣才能促進計算機專業教學內容的準確性。此外對于高校學生而言,在學習專業技術后要將以教學基地為依托,圍繞實際工作需求對自身綜合素質進行錘煉,在富有實踐經驗的教師與企業高級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快速掌握各類實踐技能,這樣才能將各環節的教學內容完全應用到實踐階段。
2.2 積極優化教學資源與技術支持
高校還要針對教學資源與教師綜合團隊進行革新,首先,要積極優化教學資源與技術支持,通過對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課程中的硬件設施進行革新,并且搭配先進的教學方案與技術,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針對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融合進行強化,縮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在此過程中可以由相關企業的技術工程師配合指導,幫助學生快速適應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其次,高校還要重點針對師資團隊進行打造,提升教師對先進計算機技術的掌握程度,并且強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與狀態,針對教師的綜合表現制定評價指標,這樣才能起到有效的鞭策作用。最后,在技術支持方面,高校可以與先進企業聯合擬定人才培養戰略,并且以企業高端技術作為支持,針對計算機專業學生進行培養,并且隨著企業的發展戰略與技術革新對教學資源進行優化,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實踐水平。
2.3 以強化學生創新能力為導向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高校教育理念要以強化學生創新能力為導向,只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快速接受各類計算機技術,并且保證自身對新型技術的應用效率。當前正是高等教育從經營階段跨入大眾教育的發展時期,隨著學生數量的成倍增長,計算機專業教學如何保證高質量與高效率也是重中之重。因此,高等院校要逐步實現“培養具備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高精專人才”的發展目標,這樣才能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提供助力。
3 校企協同培養人才戰略的實施方案
3.1 搭建實踐交流平臺,實現校企對接
高校在針對計算機專業培訓課程體系進行優化的同時,還要加強與校外企業的合作,這樣才能構建良好的人才輸送關系,一方面,保證計算機專業人才可以學以致用,另一方面,可以為計算機領域持續輸送新鮮血液。通過搭建實踐交流平臺,以此來實現校企對接。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1)建設校企合作論壇,加深學生、校方以及企業之間的協作關系,教師與學生可以與外界專業領域進行交流,進而了解到當前技術熱點與發展趨勢,這樣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可以更加科學合理。(2)建立校企合作研究中心,針對行業市場中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進行研究,并且驗證其應用質量與效率,在研究與實踐過程中可以不斷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3)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兩方面的教學資源,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把人才培養與解決企業技術問題結合起來,以此來發揮教學與科研的雙重優勢,使產學研結合真正落到實處,促進高等學校和企業共同發展。
3.2 建設高水平的校外實訓基地
實踐表明,構建校外實訓基地,可以快速提升高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并且對其今后的就業具有顯著幫助。高校與本地企業要建立合作關系,應用自身優勢對“實習-實訓”基地進行創設,積極組織學生在假期與實習期間進行學習實踐,進一步分析出自身所學理論的應用價值。在開展校外實訓戰略時可以將其分為不同階段,其一為構建校內為主的培養模式,針對計算機專業基礎課程與理論知識進行夯實,保證學生的“硬實力”基礎;其二為構建企業為主的培養模式,使學生能夠在實習中強化自身理論實踐結合能力,并且在工作中逐漸革新自身理念,實現與時俱進;其三為學生返校后針對專業方向進行綜合選擇,并完成自己在工作實踐中選定的畢業課題,這樣才能促使學生、高校以及企業都在實訓過程中展現自身作用,圍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能力、認知以及素質等方面進行全面建設。
4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新工科發展背景的不斷推進,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也要具備與時俱進的精神,針對教學過程中的各類影響因素制定解決措施,并與校外企業構建良好的協同關系,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基于此,本文結合新工科發展背景對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進行研究,以協同育人理念為基準制定相應的優化措施,具體為:構建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優化教學資源與技術支持,以強化學生創新能力為導向,同時還要構建校企協同培養人才戰略,通過搭建實踐交流平臺以實現校企對接,建設高水平的校外實訓基地,打造校企聯合辦學模式,完善企業參訪及回訪機制,這樣才能保證高校計算機專業人才教學模式的可行性,為新工科發展提供良好助力。
參考文獻
[1]楊颯,楊小東.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的協同育人模式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8(4):73-75.
[2]江愛華,施大寧,易洋,等.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師跨界發展:概念模型、工作機制和實施路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4):46-51.
[3]李翠平,柴云鵬,杜小勇,等.新工科背景下以數據為中心的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18(7):22-24.
山東協和學院 山東省濟南市 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