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旺盛
【內容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是勞動人們的智慧結晶,是我國的藝術寶藏,在我國建設發展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是我國發展和前進的動力。我國每個公民都需要繼承國家的傳統文化,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可以提高我國公民的文化水平和國民素質,保障我國的綜合國力。學生是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主要力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傳播傳統文化,將文化逐漸滲透到學生的學習中,找出傳統文化和語文的契合點,結合本地傳統文化的資源,對本地的文化進行深入的分析,推進傳統文化的發展,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進行淺要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中 傳統文化教育
初中語文的內容是對小學語文的進化,在小學語文的基礎上對內容進行改進和更新,學生在學習中需要接觸大量的知識,不斷擴大自身的知識水平,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吸收更多的知識。在初中學習的階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會將地方的傳統文化逐步引入到課堂上,與此同時將文化深入到日常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有助于提升學習效果,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課程內容在不斷的完善和改進,新課改后的教學目標變得更加的靈活和多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不斷提高,所以,有效的將地方傳統文化融合到其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一、初中文化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價值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國建設發展中具有引導性的作用,文化涉及方面非常的廣泛其中包括思想、哲學、地理、歷史等方面,傳統文化的傳播性非常的高,無論是在工業上,還是教育上、生活中都具有很大的教育作用,引導著人們的生活,所以有效地將傳統文化融合到初中語文教育體系中具有很大的價值性,將其滲透到教學中,具有長遠、戰略的意義,對初中教學有很大的作用。在開展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過程中,在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從本質上來看,中華傳統文化所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和日常生活、學生教育都有密切聯系,教育功能非常強,人們可以通過各方面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實力。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強傳統文化和禮儀文化的結合,讓傳統文化在禮儀文化中得到良好滲透,不僅有助于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還能夠全面發展學生綜合素質,有助于提升學生人文精神和交際能力,對其日后的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滲透能力非常強,教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對該方面的教學進行深入的分析,了解素質培養的方法,有利于進一步去優化和完善初中需要教學的體系和模式。傳統文化的內容包含了各個方面,將其和初中語文教學體系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初中語文的水平。
例如,在開展語文古詩教學中,不斷完善教學的體系和模式,要進一步拓展學習內容,讓學生具備更開拓的眼界,能夠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具備積極主動學習古詩詞的主觀意識,能夠深入了解課本中詩詞的有關內容,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要幫助學生充分掌握詩詞的基本意思,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和個人感情色彩,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文化自信,將傳統文化知識融合到教學中,有助于學生意識和能力的全面提升。隨著傳統文化知識的擴展,在教學中具有很大的教育性、理論性、引導性的優點,學生可以通過知識的傳播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使學生的理論素養更高,不斷提高學生對中華文化知識的理解能力,激發傳統文化知識學習的興趣。在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滲透的過程中,可以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將其落實到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觀,擴展初中語文的教學領域,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教育的實施策略
1.激發學生興趣,領悟文章內涵
初中語文的教材內容包含了很多的傳統文化知識,很多文章都融入了傳統知識,具有很大的漢字魅力,通過文化的傳播可以提高學生的傳統美德。教師可以將歷史文化知識融合到教學中,讓學生對歷史有更深刻的認識,能夠通過歷史事件本身了解到其背后蘊含的道理,在對課本知識有大致了解的基礎上,學生能夠主動探究其他方面的內容,進一步提升學習興趣,從書本中找到學習的樂趣,促進知識的融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課本內容為主,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書本知識,以及文章的大致內容,隨后教師要逐漸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了解其中的含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結合實際情況讓學生深入的了解文章,在學生領略文章內涵的過程中可以使自身的心境得到有效的熏陶,將知識全面的融合到其發展中。在“登岳陽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講解課程內容時可以先將這首詩的背景和簡介向學生們介紹一下,使學生們在學習前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簡要的了解和分析。讓學生們先對文章進行初步的了解,將文章的背景、思想等方面傳授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文章中所表達的悲壯感情。例如“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可以了解到作者通過國家的事情,看到了百姓生活艱辛的悲壯,自身卻不能為國出力等,感情抑揚頓挫。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將文章的內容傳授給學生,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也需要傳授給學生,將愛國的思想傳達給學生,培養我國的優秀人才,提高他們的愛國精神,這是我國初中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學習內容,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師通過歷史事跡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更快地了解文章中的內容,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知識。
2.創新初中語文教學理念
在我國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文化的發展在不斷的改革,初中教育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需要在教學中提高對其發展的重視度,對初中語文教學的模式和體系進行有效的改善和更新,是廣大初中教師目前發展中最需要重視的問題。將傳統文化有效的融合到其發展中,不斷培養學生文化的自信心,將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落實到實際發展中,將傳統文化知識有效的融合到其發展中,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例如,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文章“親愛的爸爸媽媽”,文章的主要內容時體現了孝字,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傳統文化結合到教學中,對孝的文化進行傳播,使學生對孝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在教課之前對教學進行全面的了解,將傳統文化有效的融合到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培養。
3.擴展初中語文教學領域
傳統文化的發展涉及面較廣,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將傳統文化知識結合到教學中,為了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效果,不斷地擴大語文教學的領域,擴寬語文教學的知識面,使傳統文化知識能夠更好地融合到其發展中。初中語文知識所涉及的傳統文化知識較多,可以通過收集、整理、分析對內容進行有效的整理,不斷擴展傳統文化知識。例如,在講解古詩文章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講解古詩中的內容,還需要擴展課外的內容,采用群文閱讀的方式進行,將傳統文化知識結合到教學中,引導學生們對古詩中的作者、思想、歷史等方面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立足課本,挖掘任務品質
在傳統文化教學中,高尚的品質是其重要的部分,也是人們比較向往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傳授課程知識,也要挖掘學生們的品質,不斷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剖析,培養學生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不斷深入他們的思想,要幫助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進行剖析,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分析課文人物在特定時間、地點所表現的行為和心理特點,讓學生能夠從細節之處了解到主人公的人格魅力。不僅如此,還要加強課文知識和學生生活實踐的聯系,要從語言、行為上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不僅要讓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還需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例如在學習“五柳先生傳”這一章節的有關內容時,在教學前可以先對作者的歷史進行分析,講解清高淡雅作的內容,在學生了解完之后,在引導他們學習文章中的內容,從文章的思想、細節、人物等方面進行。學習陶淵明的清高“雖然家貧不能自給,但是不愿接受嗟來之食”,教師們在教學中傳授這種氣質,將生活中的各項事件融合帶交流學過程中,例如,拾金不昧、見義勇為、踐行美德等,將學生的潛力全面的挖掘出來,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
5.打造初中語文教學載體
在開展傳統文化教學的過程中,將傳統文化知識全面地融合到教學體系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學體系,提高對建設教學載體的重視度,尤其是多元化的教學載體,將傳統文化知識全面的結合到其中可以提高教學體系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對初中教學具有很大的作用。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例如,“大學”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方面的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們的責任意識、民族精神等,提高學生的品質。在建設語文教學載體的過程中,要提高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度,將傳統文化和趣味教學的方式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形成寓教于樂的教學的模式,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座談會,將傳統文化有效的傳播下去,同時結合現代現代社會的思想觀念,將習近平主席的新時代思想結合到實際的教學中,提高學生們的政治素養。加強對“互聯網+語文教學”模式的重視度,將其有效地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
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初中教學的重視度,將傳統文化知識結合到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建立多元化語文教學體系、創新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等,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將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落實到實際的教學中,將其作用有效的發揮出來。教師們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逐漸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和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將其作為教學主要任務,積極探索傳統文化知識滲透教育中的教育方式,不斷完善和改進教學體系,同時在教學的中創新教學理念,促進傳統文化知識和教學的有效的結合,步入健康的發展軌道。
【參考文獻】
[1]孛建杰.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J].科技資訊,2020,18(6):143,145.
[2]楊曉莉.探析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J].數碼設計(上),2020,9(2):225-226.
[3]楊揚.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2):284-285.
[4]汪琳.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J].數碼設計(上),20209(1):256.
(作者單位:甘肅省秦安縣王甫郭集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