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俊麗 張高敏


【摘要】目的:探討觀察健康教育在發熱門診患兒家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2020年06月至2020年12月,抽取本院發熱門診陪伴發熱患兒前來診斷治療的家長100例為研究對象,基于隨機數字法將100例家長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實施健康教育,對照組實施常規教育,對比兩組教育效果。結果:觀察組家長的發熱知識掌握度(體溫準確測量、發熱臨床表現、發熱常用處理方法、發熱治療注意事項、高熱驚厥知識、退熱后注意事項)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家長的教育滿意度大于對照組(P<0.05)。結論:健康教育可提升發熱門診患兒家長的發熱知識掌握度,可提升家長的教育滿意度,有助于患兒日后發熱家長準確應對,值得推廣。
【關鍵詞】發熱門診;常規教育;健康教育;發熱知識掌握度;教育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4.278
既往兒科門診多結合患兒年齡、病情,第一時間為患兒提供診斷、治療、護理,但是并未考慮到家長的護理需求。多數家長并不了解小兒發熱原因,單純的認為氣候變化或是飲食不當就會導致疾病發生[1],也不懂得如何辨別兒童是否發熱,以及發熱期間的注意事項?;诖耍狙芯恐饕治霭l熱門診兒童家長的健康教育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20年06月至2020年12月,抽取本院發熱門診陪伴發熱患兒前來診斷治療的家長100例為研究對象,基于隨機數字法將100例家長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50例家長中男18例、女32例;年齡22-44歲(33.38±5.86)歲。觀察組50例家長中男20例、女30例;年齡22-45歲(33.62±5.90)歲。兩組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教育):在發熱門診對發熱患兒家長進行口頭宣教,用藥指導,并囑咐按時復查。
觀察組(健康教育):第一,全面評估家長對發熱知識的了解與掌握,了解家長的經濟水平、文化水平與知識接受能力,明確家長對發熱知識的需求,制定符合家長需求的健康教育方案。第二,指導家長關注醫院視頻號,告知家長進入視頻號中有關小兒發熱知識專欄,專欄中定時發布小兒發熱知識視頻與文件,指導家長學習相關知識,掌握相關知識。第三,指導家長關注醫院公眾號,告知家長在公眾號中按步驟可以進行線上咨詢,進入公眾號—就醫助手—線上咨詢,有兒科專家進行解答,可以解決來院往返的不便和在家治療的焦慮情緒。第四,在發熱門診就診時,醫務人員親自指導學習小兒發熱相關技能??紤]到兒童是發熱門診主要群體,必須提升患兒家長的發熱相關技能水平,才能使患兒得到更好的照顧,減輕疾病的痛苦,使患兒早日康復。因此,發熱門診必須結合小兒發熱涉及的各項技能(如體溫量測、家庭護理、發熱預防、治療注意事項、發熱監測等),制定相應的發熱技能教育視頻,視頻中需詳細闡述各項技能的操作方法,指導家長反復觀看視頻,并掌握相應技能。第五,留下家長的電話號碼,進行后期隨訪,并對疑問進行解答。
1.3觀察指標
1.3.1家長發熱知識掌握度,采用本院發熱門診自制的發熱知識掌握度調查問卷獲取,指導患者準確填寫,從體溫準確測量、發熱臨床表現、發熱常用處理方法、發熱治療注意事項、高熱驚厥知識、退熱后注意事項六項進行評估,單項總分10分,達到8分以上則為掌握。
1.3.2家長教育滿意度,采用本院發熱門診自制調查問卷獲取,主要有非常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三個選項。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家長發熱知識掌握度對比
觀察組家長的發熱知識掌握度(體溫準確測量、發熱臨床表現、發熱常用處理方法、發熱治療注意事項、高熱驚厥知識、退熱后注意事項)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家長教育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家長的教育滿意度大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發熱是一種因致熱源作用促使體溫調定點持續上移誘發的調節性體溫升高,也是常見兒童疾病。臨床認為,發熱其實是人體防御疾病的保護性反應,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的。若患兒溫度過高或是發熱時間持續較長,則會對人體造成損傷,繼而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小兒屬于發熱高發群體,也是兒科患者就診的常見原因[2]。發熱門診兒童的年齡較小,機體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免疫功能相對低下,更容易發生發熱等兒科常見疾病。但是,發熱門診患兒大多只需要在門診接受治療,無需住院,門診護士無法為患兒提供全面、連續的護理干預,所以無法保障患兒的發熱護理效果[3]。對患兒家長實施系統、規范、全面的健康教育,可提升家長對發熱知識的掌握度,可促使家長掌握發熱患兒的護理技能,保證患兒可獲得高質量照護,促進患兒康復。
由上可知,發熱門診患兒家長實施健康教育,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陶言菊.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對手足口患兒家長心理狀態、疾病認知、衛生習慣實施情況的干預效果[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6):783-784.
[2]趙變云.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對居家手足口病兒童父母隔離依從性與焦慮抑郁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9,27(1):74-78.
[3]莫玲嵐,毛旺琪,徐佳琳, 等.株洲市家長對小兒發熱知識認知及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2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