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娜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護理中的應用體會。方法:以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月接收的62例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完全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臨床護理路徑),分析兩組護理結果。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住院時間更短,住院費用更少,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腦出血護理中,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節省住院費用,值得推廣。
關鍵詞:腦出血;臨床護理路徑;體會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received from October 2019 to January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and observation group (clinical nursing path) according to the complete random method, and the nursing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less hospitalization cost, P < 0.05,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an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save the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cerebral hemorrhag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experience
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疾病,引起腦出血的原因與高血壓、血管性疾病、煙霧病有關,患者發病前無任何征兆,發病時表現為昏迷、偏癱、失語等,臨床多采取內科治療,若內科治療無效則可考慮外科治療[1]。與此同時,強化基礎護理是保障治療效果的關鍵。本研究將以我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護理中的應用體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月接收的62例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完全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臨床護理路徑)。對照組男17例、女14例;年齡47-82歲,平均年齡(68.83±7.19)歲。觀察組男16例,女15例;年齡48-81歲,平均年齡(68.74±7.3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相應治療,實施重癥監護,記錄患者生命體征等。觀察組患者則結合臨床護理路徑:1、患者入院后,及時對患者的病情和狀態進行評估,根據患者具體治療方式、病情等制作日程計劃表,并按照計劃表實施護理措施。2、按照護理計劃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因患者對自身病情不明,加之病房環境影響等,導致患者產生不良情緒。護理人員需加強與患者的交流,評估患者情緒變化,給予安慰和鼓勵等,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并為患者介紹病房設備,幫助患者更好地適應環境。3、每天進行護理查房,對患者的病情密切觀察,根據患者情況給予相應措施,一旦出現病情異常,應及時干預,并告知醫生。對于臥床患者,需定期進行翻身、拍背,避免肺部感染和壓瘡,指導患者進行適當運動,避免肌肉萎縮。3、待患者病情好轉后,指導患者用藥,為患者講解藥物知識,同時觀察患者用藥后的情況,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的影響。4、患者出院時,做好出院告知,并指導患者出院后保持適當的運動,如慢跑、游泳等低強度、持續時間長的運動,能夠改善體質,避免高強度運動。提醒患者定期復查,出現不良癥狀時,應及時就診。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病人的出院時間和住院費用進行對比,分析護理的有效性。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t)用()、表示。若P<0.05,則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住院日和住院費用分析
兩組患者住院日,觀察組(16.13±2.12)d,對照組(23.48±1.65)d;兩組患者住院費用觀察組(6275.31±75.28)元,對照組(8116.42±94.54)元,t=15.233,P=0.001;t=84.822,P=0.001,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住院時間更短,住院費用更少,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多種病因導致腦部血管里的血液進入腦實質里的一種疾病狀態,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對社會、家庭及個人危害極大[2]。腦出血的護理需要根據腦出血不同階段的特點進行,如腦出血急性期,除給予對癥治療外,還需要患者保持安靜臥床,并給予心理干預,時患者心態平靜等[3]。常規護理對于縮短住院時間和控制醫療費用存在一定局限性,無法有效的避免并發癥發生。故此,對于腦出血患者給予臨床護理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臨床護理路徑是指從患者入院開始到患者出院的護理制定為日常計劃表,對患者各時間段的檢查、治療和護理明確規劃,并記錄患者的病情變化,從而有計劃和預見性地實施護理措施,避免了護理的盲目性,使護理工作更加地清晰,同時也要讓患者對護理計劃進行了解,并自主的參與到護理過程中,提升護理效果[4]。在本次研究中,經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的患者住院時間顯著縮短,住院費用減少。說明,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應用于腦出血患者護理中,具有較高的價值。
綜上所述,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腦出血護理中,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節省住院費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張麗麗.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護理中的應用及體會[J].名醫,2020,83 (04):159-159.
[2]李琳.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11):146.
[3]趙燕,趙冬群.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飲食保健,2019,006(019):231.
[4]章燕紅.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9,008(00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