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歷史教育改革重要抓手。口述歷史是當代新興的一種歷史研究辦法,目前口述歷史多以史料的形式運用于課堂教學,而把口述歷史與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相結合的研究還比較缺乏,筆者借鑒和運用口述歷史的研究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采用高中生口述歷史這一教學策略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口述歷史;教學策略
口述歷史是一種記錄歷史的辦法,“口述歷史指的通過訪談者,以筆錄、錄音或錄影的方式,收集、整理口傳記憶以及具有歷史意義的觀點。”[1]目前口述歷史主要作為史料運用到中學歷史教學中,筆者嘗試把口述歷史的研究方法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使之作為達成學生核心素養的橋梁和紐帶。
一、有利于新課程目標的達成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歷史課程要將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作為目標,使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逐步形成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2]新版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要求學生轉變學習模式,強調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高中生口述歷史教學策略具有創造性、主體性、主動性、合作性、人文性等特點,是達成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一個有效途徑。
二、高中生口述歷史教學策略
現以人教版必修三第3課《宋明理學》第一課時《程朱理學》為例,并選取第一小組的活動作一分析和探討:
1.問題導向激發自主探討
口述歷史教學以學生對歷史知識或歷史事件的探討為始點,學生通過對所學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形成對某個歷史知識模塊或某個歷史事件初步的自我的認識或評價,凝練出具有價值觀態度的歷史觀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把書本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懂得立足所學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凝練觀點要求學生必須以歷史唯物史觀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對歷史事件或歷史史實進行分析總結,強調學生要用整體意識、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來分析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同時學生對歷史事件和歷史史實的評價和判斷還必須依據家國情懷素養來形成評價和論述,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取向確立對歷史的評價和闡釋。
2.史料實證達成核心素養
確立了程朱理學的世俗化這個主題后,第一組組長李同學圍繞研究主題再次組織組員一起學習相關資料,了解理學的世俗化的深層內涵。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確實對理學世俗化的概念較難理解,于是他們帶著疑問來咨詢老師。老師用最簡單明了的方法告訴學生,理學的世俗化體現在它把儒家學說的倫理道德標準繼承與發展的同時,把它進一步普及化,把它深入推廣到每一個家庭每個階層。學生通過老師簡單的點撥,對主題有了更清晰的理解。然后組員著重圍繞理學世俗化的表現進行分工合作收集資料:一個任務組去圖書館收集圖書資料,另一組去電子閱覽室收集網路資源。資料收集后,各組再集中對收集資料進行帥選整合。最后,由組長李同學整理成論述文稿。
3.口述歷史啟迪學生思維
高中生口述歷史教學最精彩的環節就是學生在課堂上“口述歷史”,依據任務難度,時間控制3-5分鐘為宜。在口述現場,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把對歷史事件或歷史史實的評價或判斷有理有據地口述出來,口述過程中做到觀點明確,價值觀明顯,結構全面,層次分明,論證嚴謹,邏輯嚴密,語言清晰,特別要注意運用歷史術語,體現歷史學科特色,體現史論結合。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依據教學進度組織學生口述歷史,當學生口述完后,教師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分析補充,教師進行指導,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和知識認知。這個環節是整節課最精彩的地方,學生可以自主發言,也可教師有針對性地點名發言,被抽到口述歷史的小組要詳細口述,沒有被抽到的小組,教師也會讓他們把研究的方向說出來,每個小組都學習其他小組的思維方法和思維角度,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4.量化評價推動學生自我完善
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導向性,高中生口述歷史教學采用小組互評、教師評定相結合的多元評價體系。教師在制定量化評價標準時,評價的標準包括:口述觀點是否符合歷史價值觀;歷史解釋是否做到史論結合,論證是否嚴謹、有序,語言是否流暢,觀點是否鮮明。第一小組代表口述結束后,其他小組代表對其進行評價,認為其觀點新穎,論證做到史料結合,論證全面。此時,為了深化學習成果,教師在同學們評價的基礎上,肯定了第一小組同學對教材理解的深刻性。同時,補充了理學世俗化的典型案例及影響的知識,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
三、口述歷史教學策略的原則
口述歷史教學策略注重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審思和考據,增強了學生的史學素養和審辨式思維水平。
口述歷史教學策略倡導教師的角色是指揮者。教師要做好課前指導工作,做好課堂的調控工作,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口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學生課堂的主導性,確保口述歷史教學的有序、深入開展。
口述歷史教學策略適應了新課程改革及新高考改革的需要,它轉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利于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實現學科育人的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唐納德?里齊:大家來做口述歷史[M],王芝芝譯,遠流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34頁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流溪中學 黃妙茜